资源简介 课题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 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对象(年级) 四年级学生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以及这节课的价值)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这一单元主要从家乡的习俗和风俗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和民间艺术,通过对传统风俗和艺术的了解,教会学生保护传统的重要性。本课时聚焦于奇妙的节日风俗,通过展示因地域因素导致相同节日产生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因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原因而产生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从而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这些有趣、奇妙的节日风俗。在了解节日风俗的由来和各地不同节日风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现在很多学生喜欢过洋节日,不喜欢过传统节日,这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并为成长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贡献力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相同节日在不同地域的不同庆祝方法,以及不同地域独特的节日风俗。 2.体会中国节日背后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自主收集,整理和交流中国的节日风俗,感受中国节日的奇和多。 2.主动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产生积极参加庆祝节日活动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祖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心。 2.珍视传统民族节日,尊重各民族不同的节日风俗,弘扬优秀的民族节日文化。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简要说明学习者学习的起点以及学生学习风格)本课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节日风俗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习惯,一些常见的节日学生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不同区域所特有的节日风俗,学生基本上是不了解的,因为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杨侨的本地人,比较少接触到不同地方的节日风俗。因此,在课前,需要学生提前查找,收集和整理关于本课时的相关内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本课设计的基本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认识节日风俗的奇和妙,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认同感,引导学生要珍视和尊重不同的民族节日习俗。 教学与活动策略:这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节日风俗的特有魅力。同时还采用了合作教学的方法,通过两人合作,四人讨论,前后左右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出重难点以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重点:认识相同节日在不同地域的不同庆祝方法,以及不同地域独特的节日风俗,感受中国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心,大力弘扬优秀的节日传统。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聆听诗歌朗诵,导入新课教学 二.创游园情境,品端午习俗 三.奇妙节日我来认 四.家乡节日我来说 五.悟美好情感,寄真挚祝愿 六.回顾风俗,感受奇妙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诗歌朗诵 (播放诗歌《传统节日》的朗诵视频)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奇妙的节日风俗 板书: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奇妙的节日风俗 1.创设情境:端午节就要到了,我们的杨侨广场将举办一场端午游园活动,我们大家一起去瞧一瞧,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吧! 2.游园会:播放全国各地过端午的节日活动视频,老师简单小结一下端午的由来和演变。 3.小挑战:说一说我们博罗有什么特别的端午习俗呢 1.播放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饮水节”的活动视频。 2.用ppt播放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歌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藏历新年”和福建省福州市“孝顺节”的活动组图。 3.老师简单介绍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 1.播放内蒙古自治区那达慕大会的新闻视频 2.请同学分享一下自己家乡的独特节日。 1.简单介绍除夕和元宵节的节日活动和寄托的情感。 2.提出疑惑: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邀请两位同学上台分享。 4.组织学生完成78页的表格,并邀请两位学生进行展示。 1.回顾节日风俗,总结升华感情。 (教育学生要珍视传统民族节日,尊重各民族不同的节日风俗,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节日文化) 1.学生认真聆听和观看诗歌朗诵的视频 2.和老师一起朗读课题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奇妙的节日风俗 1.认真观看视频,收集材料,比较不同地方的端午习俗,体会各地端午习俗的差异性。 2.同桌互相交流分享一下家乡博罗的端午风俗。 1.学生认真观看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饮水节”的活动视频。 2.学生欣赏各地特殊节日的组图。 3.四人小组互相分享自己所了解到其他地方的特殊节日风俗。 1.学生认真观看内蒙古自治区那达慕大会的新闻视频。 2.前后左右桌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家乡特有的节日。 3.学生在讲台上和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独特的节日风俗。 1.认真聆听老师对除夕和元宵节节日活动的介绍,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 2.同学之间根据老师提出的疑问,互相讨论,请两位同学进行分享。 3.完成78页的表格,请两位同学进行展示。 1.谈感受,谈收获 此环节的目的是以旧知识带新知识,用二年级学过的诗歌《传统节日》,引入新课,同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创设端午游园活动这个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家乡节日风俗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此环节的展示以视频和组图来体现,形式生动,直观有趣,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各地奇妙的节日风俗习惯,感受到祖国节日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都有机会说说自己家乡的特有的节日风俗,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通过同伴之间的答疑和讨论,了解节日风俗的意义,加深对祖国节日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认识。 通过对不同民族风俗的探索,了解中华民族风俗的奇和多,感受中华节日文化的悠久,产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七、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以及设计理念)1.板书设计: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 奇妙的节日风俗 奇妙 美好祝愿 差异 2.设计理念: 本课紧紧围绕“奇妙的节日风俗”这一主题,紧扣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我先播放了诗歌《传统节日》的朗诵视频,用学习过的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我设计了端午游园会这个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实际中,感受节日风俗的魅力。再通过“奇妙节日我来认”和“家乡节日我来说”这两个生动有趣得活动,让学生体会不同地方特有的节日风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紧接着,通过一个问题: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传统节日背后蕴藏的历史意义。最后,再通过回顾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升华学生的感情,进行情感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认同感,呼吁学生要 珍视传统民族节日,尊重各民族不同的节日风俗,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节日文化,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