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科学思维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探究实践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态度责任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并用图示记录撬动大石块的装置。能独立思考,通过测试结果分析杠杆的特点。难点:能够利用杠杆完成大石块的搬运,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形成成果。【教学准备】教师:木棍、小木块、小石块、大石块、课件、视频小组:木棍、小木块、小石块、大石块、学习单【教学过程】课前谈话,通过自我介绍引入石头画。一、创设生活情境,认识杠杆。1.陈韵陶的烦恼:蓬山小学又要举行石头画比赛了,陈韵陶同学找到了一块心仪的石头作画。可是,这块石头实在太大太重了,她搬不动。你有办法帮她把这块石头撬起来并搬运到指定地点吗?学生回答,引出---杠杆。生活中像撬棍这样的工具,我们就称之为杠杆。(出示板贴:杠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杠杆。认识杠杆中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这三个点也可以作为我们判断是不是杠杆的依据。二、模拟测试(一)1.那么杠杆真的能将这块大石头撬动吗?虽然我们无法去蓬山小学现场测试,(出示材料)但可以通过这些材料模拟测试一下。2.师生共同讨论,演示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提示:①多测试几次,如不成功重新调整方法,再测试。②成功后用★贴纸在木尺上标记支点的位置。③将你们认为最成功的一次数据记录到黑板上。(小木块摆放情况、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温馨提醒,石块较重,小心不要砸到手!3.学生领取材料开始测试,并记录。5.测试结束,师生共同梳理影响杠杆作用效果的关键因素。模拟测试(二)1.原来支点的位置和高度都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测试,用A点到B点的距离来模拟韵陶要搬运大石头的距离。(出示任务2)要省力、快速地将大石块从A处撬动到B处,还得继续改进我们的杠杆装置。(出示评价标准)撬动的次数越少,说明你们的杠杆作用效果越好。测评标准 ★★★ ★★ ★ 自评3次以内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4次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5次及以上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2.继续改进和测试我们的杠杆装置。任务要求:①小组改进,确定小木块的具体位置并贴上★。②完成记录单中杠杆装置情况。③测试结束后,将改进后支点的位置与石块移动次数记录到黑板上。3.为了方便大家操作,测试前请先观看实验指导视频。4.小组改进并测试,完成记录。四、交流研讨1.测试结束,交流模拟测试中的新发现。2.同学们,我们的方法真的能成功帮到陈韵陶同学吗?请看大屏幕(出示学生成功的视频)。3.原来杠杆中隐藏的秘密真不少啊,真是不简单的杠杆。五、反思与迁移拓展: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发明了不同的杠杆。(出示图片判断)1.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杠杆吗?为什么?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杠杆?六、板书设计不简单的杠杆(杠杆装置图) 支点 高度 高 撬动距离 远 位置 离阻力点 近 省力 学生成果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