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课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1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课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价值引领
1.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2.知道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4.掌握改革开放的地位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 5.认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情境诱思
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百年来,诞生于民族危难之中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栉风沐雨,跨越沟坎,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这些问题来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吧!
网络导学
                             
[footnoteRef:0]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0: 知识拓展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原因
①西方一些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
②当时的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③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footnoteRef:1](2)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1: 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
易错纠偏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
提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
提示:×。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
提示:×。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无产阶级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提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1)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代背景: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2)思想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4)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2.三种建国方案
方案 代表 主张 结果
第一种方案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方案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第三种方案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footnoteRef:2](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 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
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2.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议题一: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材料一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 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战争初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材料二 近代中国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虽然在对外关系中还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实际上已被迫纳入不平等条约体系,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破坏,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另一方面,列强势力的入侵,破坏了中国原有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新式工业的逐步兴起。上述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使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般来讲,这个过程开始于鸦片战争,形成于20世纪初,终结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何时开始的 从国内因素角度说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是什么。(科学精神)
提示:(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2.认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有何重要性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提示:认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性质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前者是民族矛盾,后者是阶级矛盾。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当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3)历史价值
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前进。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两大历史 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区别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 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典型例题]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下列与其说法对应正确的是(  )
A.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推翻帝国主义→推翻地主统治
B.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C.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D.半封建→中外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幸福
解析:C 半封建涉及阶级矛盾,需要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C正确;半殖民地社会强调民族矛盾,要求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A、B错误;半封建强调阶级矛盾,不是中外矛盾,D错误。
议题二: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材料二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1.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中的前两种方案为什么行不通。(政治认同)
提示:(1)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规律,注定了第一种方案会失败。
(2)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和不彻底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第二种方案也失败了。
2.为什么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立新中国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提示:(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2)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条件和原因
条件 (1)历史条件: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发展与壮大,为革命胜利奠定了阶级基础 (3)外部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信心
原因 (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中国共产党认清了革命的目的和对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人民共同革命,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 (4)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根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灵活制定革命方案,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理解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4)除了中国共产党,无论哪种政治力量或方案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揭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典型例题] 从北京城区往西一百多千米,顺着一条奔流的小溪,可以到达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堂上村。1943年,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诞生在这里,并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这一修改表明(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B.未来中国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C.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D.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解析:B 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这一修改表明未来中国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一条新道路,B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未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更没有涉及党的初心使命,A、C、D排除。
                  
1.“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解析:A 由题中“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治外法权”等信息可知,这一条约为《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B排除;列强大规模对华资本输出发生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之后,C排除;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发生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D排除。
2.太平天国运动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是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的起义。可见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
①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②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③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体现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①②排除。
3.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会出现不同的漩涡与浪花,形成所处时代的特殊问题。在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不断尝试救国救民之道,而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究其原因就在于(  )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②中国先后有不同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④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在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不断尝试救国救民之道,而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前进方向,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③④正确;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①是对材料的重复,不是原因,排除;“中国先后有不同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是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②排除。
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惊天动地的历史性成就。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始终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 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确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成果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得益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③④正确;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而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成果,①排除;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②错误。
5.中国人民没有也不可能通过全国投票选举共产党来领导革命,但是他们却用送上前线的千千万万优秀儿女的血肉之躯和千千万万母亲、妻子之心,用辗转千里送粮、送药的支前小车和扁担,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B.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解析:A 中国人民“用送上前线的千千万万优秀儿女的血肉之躯和千千万万母亲、妻子之心,用辗转千里送粮、送药的支前小车和扁担,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不涉及对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B、C、D排除。
基础巩固练
知识点一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关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最准确的说法是(  )
A.落后的农业国
B.落后的工业国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对内封建专制,对外闭关锁国
解析: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C正确;中国作为农业国历史悠久,整个封建社会都坚持以农为本,因此我国是农业国不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A排除;近代中国处在工业化的起点,还不是工业国,B错误;对内封建专制,对外闭关锁国是中国明清时期封建统治的重要特征,不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D排除。
2.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侵略过中国。分析原因,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C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①③正确,②④排除。
3.西方列强的入侵、清王朝的腐败,使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旧中国复杂的社会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实现发展,就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说明(  )
①基本国情决定了社会矛盾 ②基本国情和社会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③社会矛盾决定了基本国情 ④西方列强的入侵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导致了旧中国复杂的社会矛盾,①正确;面对国情,要解决矛盾,就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②正确;③颠倒了基本国情与社会矛盾的关系;基本国情和社会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④说法不全面。
知识点二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4.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因为它(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正确回答了“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 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拥护 ④揭示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因为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回答了“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问题,①②正确;③说法绝对,排除;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方案脱颖而出的原因,④排除。
5.读图“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比较三种方案和最终结果,可以得出(  )
A.各种政治力量都没有中国共产党强大
B.前两种方案完全脱离当时中国的国情
C.前两种方案中的力量都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D.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解析:D 通过对比“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可知,第三种方案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D正确;中国共产党刚诞生时力量还是很弱小的,A错误;前两种方案也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并不是完全脱离当时中国的国情的,B错误;我国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或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C错误。
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  )
①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②标志着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 ③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解析: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②③正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①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④错误。
知识点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7.《茶馆》中,秦仲义是维新变法后出现的民族资本家,他企图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但经营几十年的工厂却被国民党政府当作“逆产”没收。以他为代表的各阶层之所以没有成功,原因在于他们(  )
①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 ②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没有提出自己的方案 ③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持久的群众运动 ④人数太少,分布太广,不能集中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①③正确;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方案,②错误;④并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与题干也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
8.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程是一部苦难辉煌的历史。党史专著《苦难辉煌》一书中一再追问和回答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几十人,仅仅经过20多年发展,就打败强大对手,建立了新中国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9 000多万人的大党 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下列答案能够从根本上回答作者的追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B.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开展群众运动
C.中国共产党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每个党员都必须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D.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党内民主,团结党员
解析:B 中国共产党能历经挫折并不断壮大,在于它代表人民、领导人民,在共产主义目标的指引下开展革命,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B正确;A、C、D未从根本上说明原因,排除。
9.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奋斗历程。从这个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是(  )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解析:D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得出的结论,D正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出的结论,A排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B排除;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改革开放后得出的结论,C排除。
10.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  )
①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由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导致的 ③由中国共产党的自身条件决定的 ④因其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D 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条件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①③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的必然性,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并不是由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导致的,②排除;“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的结果,而非原因,④排除。
素养提升练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我国政治的发展方向上始终存在着三种力量和三种道路。下列对这三种力量和三种道路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但同意与共产党联合执政 ②小资产阶级——主张依靠帝国主义力量,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③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国民党统治集团并没有同意与共产党联合执政,①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政治发展影响较大的三种力量不包括小资产阶级,②排除;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2.1943年,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在堂上村。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新”字主要强调(  )
①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②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围绕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材料中的“新”字,意在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同于以往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和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③正确;近代中国,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争,①正确但不是“新”字的强调所在,排除;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了”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请用你身边的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不忘初心的。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例如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坚持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逐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答案:(1)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示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坚持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逐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如果请你参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宣讲会,你会重点讲哪个方面 为什么
解析:通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看出,宣讲重点讲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可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阶级力量对比、党的指导思想、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等角度分析。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答案:重点讲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