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4.9《 古代科技耀我中华》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上册4.9《 古代科技耀我中华》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统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9课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闻名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这节课要上的是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上,产生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当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贡献仍然被世人赞叹称道。了解中国古代理论科学体系。尤其是中医药学、农学、天文学、算学四大理论体系,代表了中国古代理论科学发展的最高成就,体现了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科学传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从中医药、农学、天文学角度,了解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灿烂辉煌,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图片:古代主要的科技发明。
2.导语: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里,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光辉业绩,一个有一个科学巨人取得了不朽的科技成就。(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
(1)72页阅读角
课件出示张衡、祖冲之、李时珍的头像,自读阅读角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对这些人的认识,以及与今天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预设一:我在新闻中看到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张衡研制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地震方向的龙头就会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于是人们就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了。
预设二:我们现在在数学课中学到的圆周率,一般取值为3.14,但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南朝科学家祖冲之在那时就能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真了不起。
预设三: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参阅书籍800多种,费时27年,亲尝百草,有一次,他为了解曼陀罗的毒,亲自用曼陀罗泡酒喝,还亲口尝了尝,毒性发作了,幸亏一旁的人给他灌了解药。李时珍醒来后非常兴奋,马上记下了曼陀罗的产地、形状、习性等,还写下了如何泡酒以及制成药后的作用、服法、功效等。人们埋怨他太冒险了,他说:“补偿怎么知道它的功效呢?再说,我总不能叫病人去试毒吧!”大家听了以后,更加敬佩他了。
师小结: 每一项科技成就都凝聚着科学家的汗水和智慧,只有艰辛的付出才会有所收获!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世界科学技术的伟大贡献,国际上用张衡、祖冲之等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这是何等的荣耀。
(2)补充表格。
中国科学院2016年发布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一书,推选出古代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共88项重要科技成就。书本73页列出了5个人物,学生来说一说写出自己搜集的古代科学家是谁 生活在什么朝代 他为人类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中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到了什么东西
与同学相互交流,分享你收集、整理的学习成果。
预设一: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历时27年,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预设二:祖冲之不怕困难,攻克一个有一个难关,终于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了,我觉得我很不应该。
……
(3)小结: 我们要学习他们追求理想、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2.中医药学
(1)课件出示74页“针灸”、“推拿”、“拔火罐”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这些疗法。你的家人在平时会选择中医吗?说说他们对中医的看法。
师小结:中医药学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在里约奥运会上,美国、白俄罗斯等国家运动员纷纷选择拔火罐疗法来调节身体状况,充分感受这一古老中医疗法的奇妙。
(2)74页活动园。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人物 事迹 贡献
教师补充资料: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3)阅读角:青蒿素
自读,说说你的收获。
师补充屠呦呦与诺贝尔奖。
屠呦呦,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由此,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3.天文学和农学
你知道吗:除了我国的中医药学以外我们的祖先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还总结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在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靠劳动人民聪明才智获得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1)甘石星表:生自读书本75页的内容,说说读后感受。
(2)二十四节气:你会背二十四节气歌吗?说说每一季都有哪些节气?结合日常生活,这周六(12月7日),就是大雪节气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至今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作用。比如“惊蛰”是中原地区春天播种的最好时机,夏至是全年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算学
(1)数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算术”或“算学”。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数学研究及其运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2)自读书本76页有关九章算术和算盘的相关内容,师结合实际,讲述算盘在我们小时候的广泛运用,并出示算盘实物,进行简单的计算演示,让学生了解这一传统计算工具以及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
(三)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9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科学巨人:张衡、祖冲之、李时珍
科学成就:中医药学、农学、天文学、算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