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4.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上册4.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

资源简介

统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共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第三课。教材包含了“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这三个主题活动。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是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在这课中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举例说明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修养的表现。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反映的中华传统美德的事例来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在展开这节课的教学之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古代哪些人物有着优秀的个人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同学认真做了课前预习和积极的发言我都在课堂上给予了表扬。
教学目标
了解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的中华美德
能举例说明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修养的表现
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事例,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 联系,提高学生人格修养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单
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两则名言:
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拿破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导入语:同学们,这两则名言,你们有什么发现什么共同点?(学生:自强)自强不息的品格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重温我们民族的浩瀚正气。
(二)明志
1.同学们,你们听过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吗?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故事课件。
2.出示“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个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宗悫的伟大志向。
3.教师提问:其实在古代还有许许多多像宗悫一样,在年少时就确立了伟大的志向,也有许多关于志向的名言,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交流)
4.教师出示关于志向的名言,引导学生读一读,体会这几句名言的意思。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有志者事竟成事一个成语,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教条示龙场诸生》
志向不确定,则什么事也干不成。
5.教师小结:主人公宗悫从小就有这么远大的志向,这是明志。明志就是确立志向。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不断的进取,不怕艰难险阻,不轻言放弃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而明志就是给这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一股推动力。那么,同学们,你们的志向又是什么呢?你们在一直为着心中的志向努力吗?
(学生交流 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既然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的志向,我们就要去努力,去奋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从现实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这样才不负我们的美好青春。
气节
1.同学们,我们不光要明志,还要崇尚气节。
2.同学们,在你们的理解中,什么叫气节?
3:教师总结:气节就是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4:请阅读83页读书脚《苏武牧羊》
教师提问:如此恶劣的环境,苏武矢志不渝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支持着他?
(指名学生回答)
是的,苏武的气节令人敬佩,我国自古看中一个人的气节和节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教师提问:这是古人对气节的理解,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到有气节?
(学生交流体会)
教师小结: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坚守原则、坚定意志、追求公平正义
诚信
1.谈到人格修养,诚信品质必不可少。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2.小故事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范式赴约》
3.教师总结:的确,人的言行应该以诚信为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要求。名实一致,就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就是说言论要与行为相符;表里一致,就是说嘴里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回顾一下自己的近期生活,想一想,在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你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没有做到。如果还没有做到,分析一下没有做到的原因。
4.名言出示
相信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范式的故事和通过自己的反思总结,你们在今天的生活中都成为一名有诚信的人。今天有两个关于诚信的名言送给大家。
轻诺必寡信。——《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求新
1.诚信必不可少,而创新也是人格修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是要与时俱进。没有求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
2.创新精神自古就开始广为流传,它的意义深远,甚至能影响一个国家。不信,你看。请同学们默读84页阅读角《胡服骑射》的故事。
3.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指名学生回答)
4.创新精神在遥远的古代赵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创新精神对于我们现代社会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交流)
5.教师追问:那我们现在对比一下中国的晚清和之后的新中国有什么改变?是什么让新中国有如此之大的改变呢?(指名学生回答)
6.是的,正如古人所言
终日乾坤,与日偕行。——《周易.乾.文言》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学习和实践
人格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善好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
2.出示格言,谈体会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聪明并且好学,不以像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学习了不思考会感到迷惘,思考了不学习精神上就会懈怠而没有所得。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
读书人虽然有书本和知识,但最根本的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行动。
2.对照这些格言,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你们获得了哪些启示?(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前人的名言指引我们前行,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润下,中华名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他们伟大的人格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后人前进的路标。
附板书: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注重明志
崇尚气节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讲究诚信
求新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