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应当坚持正义》学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人应当坚持正义》学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课 题 《人应当坚持正义》 编制人
审核人
目标 导学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 2.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 3.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
重点 难点 把握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自学质疑学案
问题记录 学 案 内 容
任务一:速读文本,理清思路 认真阅读苏格拉底与格黎东的对话,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全文的行文脉络。
学 案 内 容
任务二:研读文本,分析鉴赏 1.苏格拉底善于言辞,劝说艺术非常高超,真正做到了“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那么,他是怎样一步步地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思维轨道的?请结合对话,探究苏格拉底的诘问艺术。 任务三:学习伟人,深入思考 苏格拉底将“正当”“道义”视为人生追求的绝对原则,舍生取义,其人格、精神令人感动。认真阅读文本,深度思考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品质。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谈谈对苏格拉底“择死”行为的认识。 问题记录
问题记录 学 案 内 容
【学习资料】 1.了解作者(柏拉图)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他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雅典王的 子孙。柏拉图从20岁起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不期8年后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柏拉图为了逃避迫害而来到麦加。后来他又出游列岛列国,到过埃及、南意大利等地。 其间,他详细地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力学、音乐等学科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柏拉图才思敏捷,著述颇丰。他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内容丰富深刻,人物性格鲜明,论证严密细致,语言优美华丽,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了解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 --- 约公元前399年)是古希 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苏格拉底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更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3.了解文体 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 , 是他对话系列的统称。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发展到高高潮,柏拉图的三十篇对话录,是最具特点的散文体裁。这种文体记述了当事人的对话。《柏拉图对话录》 选收的四篇由古希腊语直接译出,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缩影。 4.驳论 驳论是指通过证说对方论点错误,从而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的目的是驳倒对方的论点,可以直接反驳对方论点,也可以从反驳对方论据或论证入手,揭露对方缺乏依据,论证错误,论点不能成立。 常用的驳论方法有三种: (1)直接反驳,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从而间接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活动二:
开宗明义:合乎正道,可贵;不合正道,不从;
推心置腹:尊重道理;
请求考虑:不迷失自我;
设问追问:促使作答;
由此及彼:遵从道义;遵从真理,活的体面;
一同研究:打消“不正当”的念头;
邀请对方:一起做正当的事。
活动三:
苏格拉底宁死也不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面对朋友的劝说逃跑,坚持道义而不动摇,为哲学而殉难,为正义而献身。面对死亡,苏格拉底的坦然与镇定是惊人的,这归功于思想的力量,精神的高度。他的这份舍生取义、舍生求道、舍生卫尊的做法、行为令人动容。
世界上始终没有停止“择生与择死”的辩论,很多人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屈原、谭嗣同、苏格拉底择死;司马迁择生。两相比较,孰高孰低,不可一语言之,需要结合实际解答。
苏格拉底择死,强调的的追求正义、道理、道义。他认为判决虽然不公正,但逃亡是破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以恶报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