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数学D版】第4讲:平面向量综合【知识点讲解】重难点1 奔驰定理证明:已知是内的一点,的面积分别为,,,求证:【解答】如图,延长与边相交于点则推论:是平面内的一点,且,则②例题1 已知点是所在平面内一点,满足,则与面积之比是【解析】(法1):由得,,即,由结论推广得(法2):由得,,即,化简得,由,得,设AB中点为D,则,所以点P在的中位线上,所以例2 已知点是所在平面内一点,满足, ,则_______【解析】(法1):由结论推广可得,,所以(法2):由可得,设AB,BC中点分别是D,E,得,所以点P在中位线上,且,所以变式1 点M在△ABC内部,满足,则____________.【答案】变式2 设为所在平面上一点,且满足.若的面积为8,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答案】14【解析】法一:共线系数和+分点恒等式+等积变形,设H为线段AC上一点,且,则,∵PD∥AB,∴法二:奔驰定理推论:是平面内的一点,且,则① ; ②∵,∴【知识点讲解】重难点2: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1、四心的概念(1) 重心: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2:1;(2) 垂心:高线的交点,高线与对应边垂直;(3) 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4) 外心: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2、四心之重心:若O为△ABC重心(1);(2);(3)动点满足,,则的轨迹一定通过的重心(4)动点P满足,,则动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重心(5)重心坐标为:.例1 已知是所在平面上的一点,若,则是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解析】A 重心的性质变式1 已知是平面上一定点,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满,,则的轨迹一定通过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解析】变式2 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动点P满足,,则动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内心 B.重心 C.外心 D.垂心【解析】,h为BC边上的高∴.3、四心之垂心:若O为△ABC垂心(1);(2);(3)动点满足,,则动点的轨迹一定通过的垂心;(4);(5).例2 若为所在平面内一点,且,则点是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解析】得,即,同理可得变式3 是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是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解析】,其它同理.变式4 已知是平面上一定点,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满足,,则动点的轨迹一定通过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解析】原式为等式两边同时乘,得,∴4、四心之内心:若O为△ABC内心(1)(2)(3)动点P满足,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内心(4)例3 已知点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答案】B 构造菱形变式5 若O在△ABC所在的平面内,a,b,c是△ABC的三边,满足以下条件,则O是△ABC的( )A.垂心 B.重心 C.内心 D.外心【答案】C 奔驰定理变式6 若O在△ABC所在的平面内,且满足以下条件,则O是△ABC的( )A.垂心 B.重心 C.内心 D.外心【答案】C 构造菱形5、四心之外心:若O为△ABC外心;动点满足,,则动点的轨迹一定通过的外心;(3)若,则是的外心;(4);(5).例4 已知是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是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解析】外心的性质变式7 已知是平面上的一定点,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满足,,则动点的轨迹一定通过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解析】取BC中点M, 则,,移项后同乘,即变式8 是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是的( ).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解析】记AB中点为D,,其它同理【练习】1.(多选)点在所在的平面内,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已知平面向量、、满足,且,则是等边三角形B.若,则点为的垂心C.若,则点为的外心D.若,则点为的内心【答案】AC【详解】选项A,平面向量、、满足,且,,,即,,,的夹角为,同理、的夹角也为,是等边三角形,故A正确;选项B,向量,分别表示在边和上的单位向量,设为和,则它们的差是向量,则当,即时,点在的平分线上,同理由,知点在的平分线上,故为的内心而不一定是垂心,故B错误;选项C,是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而是该平行四边形的另一条对角线,表示对角线垂直,从而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同理有,于是为的外心,故C正确;选项D,由得,,即,,同理可证,,,,,即点是的垂心而不一定时内心,故D错误.故选:AC.2.在中,,,为的重心,则的值为( )A.1 B. C. D.2【答案】A【详解】由的,而,由余弦定理得.由于是的重心,故,由于,所以.故选A.3.点是所在平面上一点,满足,则的形状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答案】B【详解】点是所在平面上一点,满足,则,可得,即,等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因此,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4.已知在中,,,是的外心,则的值为( )A.8 B.10 C.12 D.16【答案】B【详解】.故选:B已知点是的重心,,若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D.【答案】D【详解】点是的重心,设D为BC边上的中点,则,因为设,则,即,故,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的最小值是.故选:D.【奔驰定理与三角形四心向量式】1、是的重心2、是的内心3、是的外心4、是的垂心证明:如图为三角形的垂心,同理得,奔驰定理是三角形四心向量式的完美统一四心的相互关系:1.三角形外心与垂心的向量关系及应用:设的外心为O ,则点H为的垂心的充要条件是2.三角形外心与重心的向量关系及应用:设的外心为O ,则点G为的重心的充要条件是3.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的向量关系及应用:设的外心、重心、垂心分别为O、G、H ,则O、G、H三点共线,且例1(多选)著名数学家欧拉提出了如下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此直线被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该定理被称为欧拉线定理.已知△ABC的外心为O,垂心为H,重心为G,且AB=2,AC=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D.【答案】ACD【解析】常规法&特殊化处理对于A选项,显然正确,对于B选项,,也可结合图像排除,显然夹角为锐角对于C选项,结合投影,,对于D选项,,故D正确【重心恒等式补充】P为平面内任意一点,有变式1 著名数学家欧拉提出了如下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此直线被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该定理则被称为欧拉线定理.设点O,H分别是△ABC的外心、垂心,且M为BC中点,则( )A.= B.=C.= D.=【答案】D【解答】解:如图所示的Rt△ABC,其中角B为直角,则垂心H与B重合,∵O为△ABC的外心,∴OA=OC,即O为斜边AC的中点,又∵M为BC中点,∴=∵M为BC中点,∴=====.故选:D.变式2 (多选)对于给定的△ABC,其外心为O,重心为G,垂心为H,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过点G的直线l交AB、AC于E、F,若,,则D. 与共线【答案】ACD【解析】显然A正确,B错误,O是垂心对于C选项:所以,得,故C正确;D选项:【高一数学D版】第4讲:平面向量综合【知识点讲解】重难点1 奔驰定理证明:已知是内的一点,的面积分别为,,,求证:【解答】如图,延长与边相交于点则推论:是平面内的一点,且,则②例题1 已知点是所在平面内一点,满足,则与面积之比是例2 已知点是所在平面内一点,满足, ,则_______变式1 点M在△ABC内部,满足,则____________.变式2 设为所在平面上一点,且满足.若的面积为8,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知识点讲解】重难点2: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1、四心的概念(1) 重心: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2:1;(2) 垂心:高线的交点,高线与对应边垂直;(3) 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4) 外心: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2、四心之重心:若O为△ABC重心(1);(2);(3)动点满足,,则的轨迹一定通过的重心(4)动点P满足,,则动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重心(5)重心坐标为:.例1 已知是所在平面上的一点,若,则是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变式1 已知是平面上一定点,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满,,则的轨迹一定通过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变式2 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动点P满足,,则动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内心 B.重心 C.外心 D.垂心3、四心之垂心:若O为△ABC垂心(1);(2);(3)动点满足,,则动点的轨迹一定通过的垂心;(4);(5).例2 若为所在平面内一点,且,则点是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变式3 是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是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变式4 已知是平面上一定点,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满足,,则动点的轨迹一定通过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4、四心之内心:若O为△ABC内心(1)(2)(3)动点P满足,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内心(4)例3 已知点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变式5 若O在△ABC所在的平面内,a,b,c是△ABC的三边,满足以下条件,则O是△ABC的( )A.垂心 B.重心 C.内心 D.外心变式6 若O在△ABC所在的平面内,且满足以下条件,则O是△ABC的( )A.垂心 B.重心 C.内心 D.外心5、四心之外心:若O为△ABC外心;(2)动点满足,,则动点的轨迹一定通过的外心;(3)若,则是的外心;(4);(5).例4 已知是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是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变式7 已知是平面上的一定点,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满足,,则动点的轨迹一定通过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变式8 是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是的( ).A.重心 B.外心 C.内心 D.垂心【练习】1.(多选)点在所在的平面内,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已知平面向量、、满足,且,则是等边三角形B.若,则点为的垂心C.若,则点为的外心D.若,则点为的内心2.在中,,,为的重心,则的值为( )A.1 B. C. D.23.点是所在平面上一点,满足,则的形状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4.已知在中,,,是的外心,则的值为( )A.8 B.10 C.12 D.165.已知点是的重心,,若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D.【奔驰定理与三角形四心向量式】1、是的重心2、是的内心3、是的外心4、是的垂心证明:如图为三角形的垂心,同理得,奔驰定理是三角形四心向量式的完美统一四心的相互关系:1.三角形外心与垂心的向量关系及应用:设的外心为O ,则点H为的垂心的充要条件是2.三角形外心与重心的向量关系及应用:设的外心为O ,则点G为的重心的充要条件是3.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的向量关系及应用:设的外心、重心、垂心分别为O、G、H ,则O、G、H三点共线,且例1(多选)著名数学家欧拉提出了如下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此直线被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该定理被称为欧拉线定理.已知△ABC的外心为O,垂心为H,重心为G,且AB=2,AC=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 D.变式1 著名数学家欧拉提出了如下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此直线被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该定理则被称为欧拉线定理.设点O,H分别是△ABC的外心、垂心,且M为BC中点,则( )A.= B.=C.= D.=变式2 (多选)对于给定的△ABC,其外心为O,重心为G,垂心为H,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过点G的直线l交AB、AC于E、F,若,,则D. 与共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数学D版】第4讲: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学生版.docx 【高一数学D版】第4讲: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