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共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共46张ppt)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煤电之城”的转型之路
阜新市因煤炭资源丰富,曾被称为“煤电之城”。我国第三套人民币的5元劵背面图案中,左侧的煤炭开采图的原型就是取自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可见阜新市昔日的辉煌。20世纪末,阜新市开始转变以煤电为主的经济结构。
1.阜新市为什么要转变?
2.阜新市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课标解读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课标呈现】
1.运用典型案例,说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判断该资源型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位置。
2.通过典型案例,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该城市发展的方向。
3.归纳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方向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身边城市调査研究与分析中,为该城市的发展献计献策。
【课标解读】
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
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01-资源型城市与资源枯竭型城市
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4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
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
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
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过程
典型案例
玉门市—石油资源;阜新市—煤炭资源;大庆市—石油资源;焦作市—煤炭资源。





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
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
市场对这种资源的
需求大幅度减少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共同特征
产业结构单一
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产业
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政府财力薄弱
失业人员增加
社会矛盾突出
资源破坏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
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的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在资源枯竭转型城市阜新,一个规划总面积达200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带正让世代“靠天吃饭”的农民过上好日子。
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海州露天煤矿曾经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2005年由于煤炭资源枯竭正式关闭
现已建为国家矿山公园,集旅游、考察、科普、休闲于一体,是阜新城转型的一大亮点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
案例: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因煤而兴」
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一直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一半。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焦作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①焦作市地理位置优越;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④水资源充足。
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多数的国有煤矿先后宣告无煤可采而封井,原煤产量骤减至400万吨。
相关配套的大批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全市经济连年下降。
因煤而衰
焦作市衰落的原因-“煤竭城衰”
焦作市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
焦作市煤炭开采遗留的主要环境问题
对资源依赖性强且煤矿衰竭
经济总量下滑
下岗失业人员多
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焦作市产业转型的原因
为了解决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众多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末,焦作市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
02-焦作市产业转型的措施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大力发展旅游业
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①调整工业结构,开发多种优势资源,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②改造煤炭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的规模。
③积极发展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旅游业
焦作把发展的目光从地下转向地上,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其中云台山风景区被打造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景区。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多样经济。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1999—2017年焦作市生产总值
读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示意图。
3.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本地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A.铜矿石 B.石油
C.铝土矿 D.石灰石
4.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有( )
①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④提高了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B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9~11题。
9.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
10.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
11.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甘肃玉门 B.福建厦门
C.辽宁鞍山 D.湖北武汉
B
A
C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样地,被誉为中国“铜城”。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市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辉煌不再.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下图为白银市的地理位置。
(1)推测白银市20世纪50年代开发矿产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①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
②地表基岩裸露,埋藏浅,开采难度小;③临近黄河,水资源丰富等。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样地,被誉为中国“铜城”。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市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辉煌不再.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下图为白银市的地理位置。
(2)说明白银市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的影响。(8分)
有利影响:①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②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③带动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发展;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等。
不利影响:①开挖地表,破坏植被;②破坏地下水系统,导致荒漠化的发生频率增多;③产生扬尘,污染大气;④消耗大量水资源,污染水源,加剧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等。
日本北九州转型之路
日本北九州转型之路
日本北九州转型之路
1.说出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重点发展的产业
2.分析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实施转型发展的优势条件
3.20世纪90年代北九州发展的方向有了怎样的改变
九州地区曾经是日本煤炭主产区之一。19世纪末,利用煤炭资源,北九州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北九州形成了以钢铁、煤炭、化工、造船为主的重化工业基地,成为日本重要的工业地带之一。
1901年,拥有第一座日本现代化高炉的八幡炼铁厂,在这里正式投入生产,从此拉开了北九州工业发展的序幕,这座城市迅速地成为日本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然而伴随着高度经济增长而来的却是恶梦一般的环境危机。
20世纪60年代,政府进行煤炭政策调整,加强环境整治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建立工业园。
吸引半导体生产和组装为主的产业入驻
加强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煤炭之都工业旅游
说出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重点发展的产业。
分析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实施转型发展的优势条件。
3.20世纪90年代北九州发展的方向有了怎样的改变
以钢铁、煤炭、化工、造船为主的重化工业。
活动
分析日本北九州转型之路
①基础设施较完善;
②技术工人与劳动力充足;
③位置及交通条件好。
20世纪90年代北九州向高新技术、尖端环境科技、生态与循环经济方向发展。
拓展延伸
振 兴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为什么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怎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提出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鉴于此,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东北的工业区位优势
资源
交通
基础
政策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炭、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
资源丰富
东北地区铁路网络稠密、高速公路发达。
交通便利
东北地区工业部门众多、工业城市集中,是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工业基础好
新中国成立后,受历史因素影响,国家“一五”计划大力支持在东北发展我国重工业。
政策优势
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发,如今已成为我国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被誉为“北大仓”
农业基础好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衰落的原因
①东北地区曾经丰富的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开采开发,九十年代以来几乎已告枯竭。
②曾经的工业装备没有进行升级,太过老化,效率太低。
③东北地区曾经丰富的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开采开发,九十年代以来几乎已告枯竭。
④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高,经济结构较差。
⑤东北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没有跟上世界经济的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低。
⑥大力发展重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
东北振兴
具体措施
资源枯竭
工业技术装备老化
不利的经济结构
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生态环境恶化
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
引进资金,政府政策支持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问题
措施
材料二 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其中“支持区域内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发展,创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其重要内容之一。
1.淮河生态经济带中的徐州是我省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该市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谋求可持续发展。(8分)
①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压缩煤炭企业数量;
②老旧煤炭企业可以利用矿坑、厂房等发展第三产业;
③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技术工业;
④充分利用苏北农产品丰富的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
⑤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
⑥加强环境的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