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同头备课教案 总第 节小组: 学校:教学内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课时 1 课型 新授主备人 备课日期 年月日 备课组成员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和用途。2、过程与方法: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了解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 教案 PPT 实验仪器共性教案 个性教案六、教学过程 【回忆】默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什么? 【提问】二氧化碳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回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提问】请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以上性质。 【讨论】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并展示,点评。 【实验】分组完成书本实验6-3、6-4。并完成以下表格。 倾倒CO2CO2的溶解性实验实验装置图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塑料瓶变瘪了结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CO2能溶于水【提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讲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 【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呢?反应生成什么呢? 【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得思路和想法。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6-5。并完成表格。 1234烘干第四朵花现象纸花变红纸花不变色纸花不变色纸花变红纸花由红色变为紫色分析醋酸是酸,石蕊遇酸变红水不是酸,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是酸,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酸不稳定,遇热分解了【讲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 H2CO3。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O3 = H2O+ CO2↑。所以当烘干时,二氧化碳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里逸出,所以红色石蕊溶液又变成紫色。 【分析】在实验中,是否可以除去第一步,第一步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不可以。证明石蕊遇酸会变成红色,从而才能证明第四步中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他和水反应生成了酸。 【分析】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证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排除二者的干扰,证明是二氧化他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使石蕊溶液变红。 【回忆】如何检验二氧化碳? 【回答】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讲授】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碳酸钙沉淀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 CaCO3↓+H2O 【提问】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展示】干冰图片 【讲授】这是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以作制冷剂。可以用于保存食物和人工降雨。 【提问】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呢?仔细阅读书本119-121页,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 【总结】1.CO2能促进光合作用,可用于温室肥料(气肥)。 2.CO2能溶于水,可用于制汽水饮料。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到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 【提问】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我们应如何防治? 【回答】危害: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防治措施: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扩大绿化面积等。七、作业布置八、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 = H2CO3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 = CaCO3↓+H2O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