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教学设计所属教材单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知识点 描述 国家利益的含义和内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做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1.知道国家利益和含义和内容,理解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 2.明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做法。 3. 增强国家利益意识,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行动上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教学类型 √讲授型 □问答型 □启发型 □讨论型 □演示型 □实验型 □练习型 □表演型 √自主学习型 合作学习型 √探究学习型 □其他类型适用对象 八年级学生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时政新闻等资料,通过以自主解读图文信息为主要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与时间分配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第一环节 重难突破 一、认识国家利益 1.播放视频:喀喇昆仑的故事 (1)思考:视频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设计意图:紧扣社会现实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直击主题。 2.出示框架图:梳理国家利益的相关知识 二、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出示组图 (1)人民的切身利益是什么?该如何实现? (2)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有何关系? 3.出示脱贫攻坚相关图文资料 (1)结合材料,说说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脱贫攻坚战中,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分别是什么?两者之间关系如何?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及时事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转承】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该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呢? 三、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出示图文资料 结合上述资料,说说我们该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及时事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材料,理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具体做法。 边观看图片边思考,自主归纳第二环节 知识梳理 通过知识结构图,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第三环节 当堂巩固 1.“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这段歌词反映了( ) ①个人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 ②国家发展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③个人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④国家利益是每个人的具体利益之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中央军委授予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边防军人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铭记烈士,致敬英雄,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D ) A.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是军人的责任,与青少年无关 B.推护国家利益必然会牺牲个人利益 C.只有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的付出和牺牲才是值得的 D.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顾全大局,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3.材料一 2020年7月12日,长江流域水位持续上涨,为缓解防洪压力,安徽保婴村泄洪。看到被淹的家园,村民落泪称:“心血全淹水里了,但支持泄洪,舍小家为国家。” 材料二 2020年7月19日凌晨3时许在接连两次震耳的爆破声后,安徽滁河大堤破开两处缺口,浑黄的滁河水涌入堤内的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蓄滞洪区,顷刻间绿野变成汪洋。这是继7月18日启用东大圩蓄洪区后,安徽又启用的两处蓄洪区。这预计会使滁河水位下降约70厘米,能有效减轻滁河防汛压力。7月18日的东大圩爆破泄洪,有效地缓解了下游江苏的防汛压力。蓄洪区的村民听从政府安排进行紧急转移,舍小家为国家。 (1)材料一、二中蓄洪区的村民“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2)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坚持这种精神? (3)在以上两则材料中,蓄洪区的村民是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的?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练习,进行解题指导,巩固基础知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当堂练习,复习巩固,加强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