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健康与生活方式教学设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劳动教育上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1、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2、知道健康四大基石及含义。3、列出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4、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选择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掌握健康的概念,知道怎样获得健康。教学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是我们幸福成长的基础。要获得健康,需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文明、幸福生活的基本标志。什么是健康?怎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保持和促进健康呢?导出学习内容:健康与生活方式。二、提问讲解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已知的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什么是健康。2、学生举手回答。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解健康概念及组成部分。4、教师小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人的一切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智慧和品格,还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那么我们怎么获得健康呢?三、活动一:怎样才能获得健康1、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2、活动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3、具体操作:(1)学生学习“健康四大基石”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3)小组推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4)教师补充讲解,并与学生互动。4、教师小结:获得健康是每位同学的权利,也是责任,更是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学会判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四、提问讲解1、教师组织学生填写教科书中自己及家人一天生活方式表现图;要求学生判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说出理由。2、学生按要求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3、教师及时补充讲解与学生互动。4、教师结合事例(如不注意睡眠、运动,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5、教师小结: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要获得与保持健康,就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五、活动二: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什么?1、活动目的:让学生知道改正不良习惯,需要健康知识指导,需要坚定信念支撑,需要辅助正确的行动和意志努力,懂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进而知道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知”、“信”、“行”的统一。2、活动形式: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上交流,教师小结。3、具体操作:(1)教师布置活动要求。(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3)教师巡视指导。(4)同桌推出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4、教师小结:反思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否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希望同学们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存在问题,那么就要对自己提出改正的要求,用健康的知识、坚强的毅力、积极的行动,去战胜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这样才能收获与保持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六、教师总结生活方式与健康密不可分,如果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将拥有健康。今天学习了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知识与技能,相信它们将成为我们今后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同时,我们要关注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成为健康的使者。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告别愚昧,选择文明,在学习、生活中成为现代健康观念的实践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