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遇到火情时的处理措施;2、知道被困火场逃生自救措施;3、了解爆炸的产生和爆炸极限;4、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了解遇到火情、被困火场的处理自救措施;⑵了解爆炸的产生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教学难点爆炸的产生和爆炸极限的理解。三、教学准备实验7-2实验用品:开口的塑料油桶、小塑料瓶、橡胶管、棉球、镊子、酒精灯、酒精、面粉等。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什么是燃烧?⑵燃烧要需要哪些条件?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常见的灭火措施又有哪些?2、引入展示火情处理和火场逃生的卡通图片,播放加油站爆炸视频;我们遇到了火情该如何做?被困火场又该如何逃生自救?爆炸是怎样产生的?生产中如何注意易燃易爆物的安全?(二)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遇到火情时的处理措施;2、知道被困火场逃生自救措施;3、了解爆炸的产生和爆炸极限;4、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讨论:在生活中,若遇到发生火灾,我们应该做哪些事?⑵引导学生讨论并播放相关视频。⑶根据讨论和视频归纳遇到火情时的处理措施:发生火险时,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①如果火势很小,可根据起火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火扑灭;②如果火势很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拔打火警电话“119”。⑷讨论:如果我们被困火场,又应该如何逃生自救?⑸引导学生讨论并动画展示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⑹根据讨论和动画展示内容归纳火场逃生的措施:被困火区时,要冷静采取自救措施:①如果火势很大,可根据楼层的高低,或到窗口呼救,或结绳自救;②如果火势不大,不要开门窗,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不能乘坐电梯。2、探究活动二⑴学生阅读P132-133实验7-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⑵播放爆炸视频及慢镜头,观察爆炸产生的过程。⑶引导总结爆炸的产生:剧烈而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内,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⑷引导从爆炸的产生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并展示P132资料卡片,了解爆炸极限。3、活动探究三⑴展示2015年8月12日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库发生爆炸图片,介绍产生的巨大损失,引出易燃易爆物的安全问题。⑵展示P133图7-12和加油站消防标志,引出易燃易爆物安全产生要注意严禁烟火,注意安全标志。⑶展示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并介绍相关标志的含义:⑷学生阅读P134资料卡片,了解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⑸引导归纳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①严禁烟火,注意消防安全标志;②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⑹讨论:①活生中燃气泄漏,我们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②室内着火能否打开门窗?为什么?⑺引导分析归纳:①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严禁烟火,特别注意不能拨打电话或开电源开关。②不能,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会燃烧得更旺。(四)归纳展示1、学生回顾本次课的目标。2、根据学习目标归纳本次课的内容: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火情处理;4、火场自救。四、爆炸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五、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五)课堂精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里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B.加油站严禁接打手机C.在有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化纤类服装D.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2、下图所示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3、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