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2、了解化石燃料及其利用;3、熟悉甲烷及其性质。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知道化学变化按能量变化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⑵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组成及综合利用;⑶熟悉甲烷的性质。2、教学难点理解煤的干馏和石油分馏的实质及得到的产物仍是混合物。三、教学准备实验7-3实验用品:试管、滴管、生石灰、水等;实验7-4实验用品:试管、铁架台、橡皮塞、玻璃导管、橡皮管、酒精灯、火柴、集气瓶、玻璃片、尖嘴玻璃管、烧杯、无水酸酸钠、氢氧化钠固体、澄清石灰水等。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什么是燃烧?燃烧有哪些共同现象?⑵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引入燃烧放出的热量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生产、生活中用于燃烧获取热量的可燃物叫燃料,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是什么?这些燃料的利用对人类又有哪些影响?(二)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2、了解化石燃料及其利用;3、熟悉甲烷及其性质。(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我们知道燃烧放出热量,那么是不是只有燃烧放热?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放热?⑵学生阅读P136实验7-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⑶介绍化学反应往往伴随能量变化,而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按热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两大类以及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⑷引导学生完成P137讨论,归纳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应用:生活中用于做饭、取暖等;生产中用于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发射火箭、利用爆炸开矿采煤、开山采石、拆除危旧建筑等。2、探究活动二⑴讨论:请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生活、生产中常用哪些燃料?⑵引导学生讨论,并展示我国2015年、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饼状图,分析得出目前主要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⑶学生阅读P137-138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内容。⑷展示P137图7-18、图7-19,引导引导学生归纳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和组成:⑸展示P139资料卡片中的图7-24、图7-25,引导分析了解煤、石油的重要性,并介绍煤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引出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⑹图片展示并介绍煤的干馏及其产物。⑺图片展示并介绍石油的分馏及其产物。⑻讨论:①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煤干馏得到的产物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②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得到的产物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⑼总结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⑽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引出甲烷。⑾展示P140图7-28,介绍含甲烷的物质还有沼气、瓦斯等。⑿学生阅读P139实验7-4,了解实验过程。⒀制取并收集一瓶甲烷气体,让学生观察甲烷的物理性质,并从搅动池沼有沼气冒出分析甲烷的溶解性。⒁在尖嘴管口点燃甲烷,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现象,并将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⒂总结甲烷燃烧的现象,并引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⒃引导总结含甲烷的物质、甲烷的物理性质、可燃性:①含甲烷的物质:天然气、沼气和瓦斯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②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空气小,难溶于水。③甲烷的可燃性:⒄播放沼气制取和应用的视频,了解农村沼气的利用。⒅讨论并介绍沼气对农村的意义。(四)归纳展示1、学生回顾本次课的目标。2、根据学习目标归纳本次课的内容: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二、化石燃料1、化石燃料的形成、组成以及综合利用;2、甲烷⑴含甲烷的物质;⑵甲烷的物理性质;⑶甲烷的可燃性质;⑷沼气。(五)课堂精练1、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和石油都是复杂的混合物 B.水煤气、焦炉气、天然气的成分相同C.煤和石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碳和氢两种元素D.煤和石油加工后得到的一些产品可做为化工原料2、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混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B.可能只有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D.可能只有甲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