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学情评估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屏障(zhànɡ) 澎湃(pài) 哺育(fǔ) 苛捐杂税(kē)B.嗥鸣(háo) 怪诞(dàn) 默契(qì) 酣然入梦(hān)C.祈祷(qí) 宛转(zhuǎn) 崎岖(qū) 不可捉摸(mō)D.山巅(diān) 亘古(ɡèn) 欺侮(wǔ) 辘辘作响(l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咀爵 誓言 钥匙 浩浩荡荡B.斑斓 高梁 气魄 九曲连环C.田垄 镐头 丰饶 扑朔迷离D.摩损 体魄 诧异 一泻万丈3.经典诗歌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汗大点兵。(《木兰诗》)(3)不闻机杼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4)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7)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8)用你那英雄的体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未然《黄河颂》)(9)浊流宛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未然《黄河颂》)(10)向南北两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未然《黄河颂》)4.阅读语段,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①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动力。②屈原为实现楚国的雄图大业,对内积极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却被奸臣陷害、楚王疏远,悲愤投江,以身殉国;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下,一心为国、克己奉公,提前两年修成京张铁路。③无数志士仁人,身体力行,为我们做出了榜样。④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发扬和继承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积累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力量来报效祖国。(1)第②句中标点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1分)(2)第④句画线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1分)(3)请将以下三个词语按顺序填写在第①句的横线上。(只填字母)(2分)A.发展 B.凝聚 C.生存5.名著阅读。(3分)“……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A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A,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A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文段中所说的A是________(人名)。文段中A给自己和车一起过生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性学习(7分)6.清明节来临之际,学校打算举办以“致敬英烈,开拓未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1)【活动一:书写题词】周恩来曾为巾帼英烈秋瑾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侠”字的笔画。(1分)(2)【活动二:调查研究】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了解英雄烈士的渠道”的问卷调查。下图是调查结果统计图,请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信息。(2分)(3)【活动三:新闻速递】2021年10月,某博主因在互联网上发表诋毁英烈的言论获刑。这起事件的快速处理大快人心,也再次表明: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有人在网上发表抹黑先烈、诋毁英雄的言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2分)(4)【活动四:参观游览】在参观西安烈士陵园后,请你在留言本上写下几句话,表达你对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关系的认识。(2分)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7—10题。(12分)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主题为“你心目中15年后的中国什么样”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统计结果:成长在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担负着时代的重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国家把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很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少年儿童也不例外。和90后相比,在新时代长大的少年儿童,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学习生活更加自主,精神生活更加丰盈,这些都增强了少年儿童的获得感,因此他们对生活的社区、社会、制度等都更为认同,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也更强。”(摘编自《近九成受访少年儿童相信未来15年自己有更多机会成长成才》,2020.12.10《中国青年报》)材料二:孩子的发展优势首先是在长期陪伴中得到观察和发现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有质量地陪伴孩子。“尽可能多”,不是改变父母的基本生活和工作安排,而是在家庭生活中有陪伴的意识,尽可能与孩子多相处。有质量的家庭陪伴,就是情感上建立亲子依恋关系,发挥陪伴的作用,注重家庭叙事的常态化。现实中很多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和“缺点”不放,甚至把孩子看作是没有希望的失败者,造成孩子严重缺乏自信、自尊。这种“缺陷视角”的养育观,认为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他具有性格或智力上的缺陷。相对应的“优势视角”养育观,则相信儿童拥有内在的能力去适应、学习、成长、改变,能够使用内在和外在资源去回应学习和生活的挑战,养育过程中的注意力始终放在观察和发现孩子身上的潜在优势。(摘编自《父母应善于发现并发挥孩子的优势》,2021.1.7《中国教育报》)材料三:实施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校规校纪建设必须服务于这一根本。不仅要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更要发挥其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性、保障性作用。要坚持过罚适当原则,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过错性质、悔过态度等选择适当的教育惩戒措施。要完善教育惩戒后疏导机制,及时与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沟通,提供帮扶。学校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校规校纪,将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形和方式予以具体化,以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和适用。要按照教育规律以及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范学生不良行为与相应教育惩戒措施,准确区分不良行为程度、性质和教育惩戒手段。要在人文关怀的前提下依法实施教育惩戒,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要明确规定教师的禁止性行为,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摘编自《完善校规校纪保障教育惩戒规范实施》,2021.2.9《中国教育报》)材料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加强思想道德偶像供给,有效应对青少年娱乐偶像盲目崇拜危险。思想道德偶像供给要保证偶像体现、代表时代精神与主流价值,发挥偶像影响、引导青少年进而塑造健康人格的作用。要不断拓展思想道德偶像的挖掘面,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系统要发挥供给功能,全面发现、挖掘和宣传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偶像,要主动接受和吸纳社会大众的参与,让思想道德偶像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教育功能。思想道德偶像供给要不断提升科学化水平,克服机械、僵化问题。(摘编自《当前青少年娱乐偶像崇拜新特点及其问题》,2021.3.4《中国青年报》)7. 为保障教育惩戒规范实施,学校制定校规校纪需要做到哪两点?(4分)8. 应该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偶像供给?请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 3分 )9.下列有关“‘优势视角’养育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持这种养育观的父母,相信儿童拥有去适应、学习、成长、改变的内在的能力。B.持这种养育观的父母,相信儿童会使用内在和外在资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C.持这种养育观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观察和发现孩子身上的潜在优势上。D.持这种养育观的父母,重视发现孩子自身的潜在优势和树立孩子的自信、自尊。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受访少年儿童比受访青少年对未来有更强烈的憧憬与渴望,这是因为和青少年相比,在新时代长大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获得感更多,他们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更强。B.既不改变基本生活和工作安排,又要在家庭生活中尽可能与孩子多相处,只要父母做到这些,就能保证家庭陪伴有质量,也才能在持续陪伴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发展优势。C.对有盲目崇拜娱乐偶像行为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在班会上点名并指出其问题,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一起对其进行疏导和帮扶,最后还要上报德育处给予其相应的教育惩戒。D.因为思想道德偶像在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比不上娱乐偶像,所以共青团等系统要发挥供给功能,全面发现、挖掘和宣传思想道德偶像,并主动接受和吸纳社会大众的参与。(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庄严的军礼李春雷①音乐缓缓响起,灯光骤然雪亮。偌大的影院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位瘦高的老年观众,直挺挺站立着。这时候,屏幕上出现一行大字:“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老人庄严地举起右侧残臂,敬了一个军礼……这位老人,当年也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过。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活刚刚好转,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1年4月,他主动报名参军。那年他17岁。17岁,首次远行,前方是战场。在丹东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军事技能和时事培训后,他完成了从一个山村娃到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转变!他个子高、力气大,班长肖贵村让他负责背运炮架和炮弹。战争期间,朝鲜平原地带的房屋,几乎全被炸毁。冬天,冰雪覆盖,气温低于零下30摄氏度。部队只能露天宿营。在雪地上铺一块油布,两人一组,躺倒睡觉。战士们穿着棉衣棉裤,挤在一起,相互取暖。即使这样,每躺下两三个小时,站岗的哨兵就要叫醒大家起来活动,搓手踢腿,蹦蹦跳跳,等到身上回暖,嘴里哈出热气,再躺下。如果不这样,就会被冻僵甚至冻死。作战时,他扛着炮架和炮弹,顶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飞奔着寻找最佳炮位,一次次在生死边缘徘徊。12月轿岩山阻击战时,一枚炮弹在身边爆炸,他两眼一黑,昏了过去……③从此,他失去了右眼和双前臂,被民政部门评定为一级伤残军人,被送进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简称荣军院)疗养。在这里,吃饭有人喂,衣裤有人穿,便溺有人帮。但他不想这样,他要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那样去生活,替逝去的战友坚强地活下去。④他开始练习自己吃饭。两只残臂太短,均从肘部炸断。他让工作人员在右臂残端系上手帕,将勺子插入,再用牙齿勒紧、固定,而后哆哆嗦嗦地向着嘴巴方向靠近。最初,无论怎么努力,饭菜也送不到嘴里,反而弄得桌上一片狼藉。医护人员心疼他,说:“您是英雄,我们的工作就是照顾您。”他说:“保尔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还能坚持写作呢。”继续练习,10次、100次、1 000次、1万次……10多天后,当他把第一口饭菜送到自己嘴里时,他激动得泪流满面。信心大增的他,接着练习穿衣服、洗漱、上厕所等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基本自理后,他又有了新的目标——脱盲。1956年1月,他用颤抖的右臂,工工整整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不久后,他光荣入党。⑤在荣军院里,伤残战友们有的种菜和养猪,有的缝纫和绣花,有的修理三轮车和皮鞋,大都找到了继续奋斗的“战场”。自己才20多岁,虽然缺少两只手和一只眼,但嘴巴还能说话,双腿还能走路,难道让国家养活一辈子吗?不能,绝对不能!⑥不久,他再次做出一个不后悔的决定。他用颤抖的右臂,工工整整地写出了一份申请书——回家种田,支援农业!这出人意料的举动,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国家有明确规定,像他这样的一级伤残军人,由民政部门设置专门机构,供养终身。他,完全可以过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啊。但他,决心如磐!⑦他回到了中漕村。耕田时,牵牛的绳子只能缠绕在断臂上。牛骤然发力,把他的断臂拉出了血。耙冬水田最难。没有手去牵牛鼻绳,就套在一只秃肘上。没有手去掌耙尾,就套上一个圈圈,把另一只秃肘穿进去。开始时,踩不住耙,常常摔在泥水里,冷得直颤抖……千百次地练习,他的动作逐渐熟练。他终于学会了各种农活。⑧战场归来70年,身为老兵的他用自己仅存的左眼,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强盛。作为一个久历世事、饱经沧桑的老者,他要把自己80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讲给后人听。在学校里,他讲感恩,讲珍惜。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好好学习,努力成才,才能回报父母,回报国家。对机关干部,他讲勤政,讲敬业,鼓励他们拼搏奋斗,勇于担当……讲这样的课,他分文不取。他说:“我是志愿军老兵,国家有优厚抚恤。我决不收费,我只尽义务。”每逢宣讲,他总是身穿老式军装,仿佛这样就回到了青春时代。他用残臂致敬的军礼,更是让现场听众热泪盈眶……⑨党史学习教育时,他在烈士陵园讲战争故事。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椅子,他不坐,站着讲。讲了一个小时,仍然笔直站立着。他说:“面对烈士,面对战友,我怎么能坐下?”平时走路,他总是昂首正视、步履稳重。从背后看,虽然袖管空空,但劲风吹过,更加威武。路人会说,这是一个军人,标准的军人。路人不知道,这还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一级伤残军人!⑩当电影里的志愿军战士们集合时,他也不自觉地站直身子,举起右臂,大声地报出了自己的部队番号和姓名:“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5师105团3营7连4排60炮班战士李化武!”他直挺挺站立着,泪流满面。向战友致敬!向岁月致敬!向历史致敬!(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1.本文回忆了抗美援朝战士李化武“保尔式”的一生,请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4分)①在抗美援朝战场,他英勇作战受伤,失去右眼和双前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他决心回家种田支援农业,回到中漕村,学习了各种农活。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老人庄严地举起右侧残臂,敬了一个军礼……(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理解。但他,决心如磐!13.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一下第③段的作用。(4分)14.本文在叙述顺序上有何特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2分)【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节选自《木兰诗》)【乙】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①。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②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节选自《晋书》)【注释】①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②抚:人名,周访之子周抚。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2)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3)逾城突围夜出:________________(4)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________________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为”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A.为人谋而不忠乎 B.可以为师矣C.愿为市鞍马 D.为杜曾所围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分)(2)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2分)18.两文塑造的都是女英雄形象,为何【乙】文具体详实地描写了荀灌突围救父的经过,而【甲】文对木兰沙场征战的场面却一笔带过?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9.“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2分)20.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2分)四、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我们一生中可能会经历许多,有些人来了又去,有些人去而复返,有些人擦肩而过,有些人一路同行。我们或许会和有的人在路上相遇,却又在下一个分岔路口道别。请以《只是因为那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答案一、1. A 点拨:A项中“哺”应读bǔ。2. C 点拨:A项“咀爵”应为“咀嚼”;B项“高梁”应为“高粱”;D项“摩损”应为“磨损”。3. (1)对镜帖花黄 (2)昨夜见军帖 (3)唯闻女叹息(4)赏赐百千强 (5)凭君传语报平安 (6)谁家玉笛暗飞声(7)惟解漫天作雪飞 (8)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9)结成九曲连环 (10)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4. (1)将“对内积极变法图强”后的分号改为逗号。(2)将“发扬”和“继承”互换位置。 (3)B C A5. 祥子(或:骆驼祥子) 祥子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买了辆新车后特别高兴,就把这一天当作自己和车的生日来庆祝。(意思相近即可)二、6. (1)(2)示例:学生了解英雄烈士的主要渠道是学校课程和网络、新闻。(3)示例:祖国的万里江山,英烈们用鲜血捍卫过;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对于英烈,我们只能报以崇敬,绝不能淡忘和诋毁。英烈是民族的价值标杆、精神脊梁,“过河拆桥”只会撕裂社会的主流价值,蛀空民族的精神支柱。请你立刻删去自己的不当言论,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检讨。(4)示例:不忘过去,因为它让我们对现实保持警醒;认清现实,因为它让我们明白未来需要努力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能从三者关系角度进行阐述即可)三、(一)7. ①要服务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这个实施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②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校规校纪,将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形和方式具体化。8. ①保证思想道德偶像体现、代表时代精神与主流价值;②不断拓展思想道德偶像的挖掘面;③提升科学化水平。9. D 10. A (二)11. ②在荣军院,他学习生活技能和脱盲,光荣入党。④他到处宣讲革命见闻和感悟,分文不取。12. (1)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李化武观看讲述志愿军故事的电影时的反应,表达了他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之情。(2)“决心如磐”写出了他不想成为国家负担,不想让国家供养,要回家种田的决心之大,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国家的热爱。13. 内容上:表现了李化武坚强独立的高尚品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衔接自然。14. 采用倒叙的手法,第一段写李化武在影院中观看电影行军礼,引出对志愿军战士李化武坚强一生的回忆,赞美了志愿军战士坚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15. (1)越过 (2)北方 (3)越过 (4)写信16. A 点拨:例句中“为”意为“替”。A.替;B.成为;C.为了;D.被。17. (1)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有的鏖战数载胜利归来。(2)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18. 【乙】文对荀灌突围求援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意在表现其骁勇善战、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的品格,突出其“奇”。【甲】文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生活一笔带过,重点铺陈战前及战后情况,意在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以及不恋富贵、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性。【乙参考译文】荀崧的小女儿荀灌,幼年就有奇特的节操。荀崧担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围攻,兵力薄弱,粮食也吃光了,打算向自己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却没有突围求救的办法。荀灌当时十三岁,竟然率领数十名勇士,晚上越过城墙突围出去。敌人追赶得很急,荀灌督促激励将士们,一边交战一边前进,进入鲁阳山才甩掉了追兵。(荀灌)亲自面见石览请求派兵,又替荀崧写信向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救援,并和他结为兄弟,周访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三千人会合石览一同救援荀崧。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四)19. 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静寂图景,夜静人寂,情与景融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20. 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诗人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它陪伴,向它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四、21. 略。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