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教材册\模块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目标题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整体设计思路 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四个素养来设计,即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尽量运用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比较直观、形象的教学素材,采用教师讲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材分析 (包括本课教学内容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 1.教学内容定位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属于中华一家亲的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要爱护民族团结,共谋发展,共享繁荣,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本课主要由:民族大家庭、家和万事兴两部分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和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之前学习的 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总体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同题认识不够。因此我在执教本课时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尽量多采用些图片、文字等通俗易懂的材料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授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地引导学生去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按学科核心素养要素设计) 1.政治认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 2.道德修养:树立民族平等团结意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 3.法治观念:反对民族分裂,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4.责任意识: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名称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让学生找出歌曲中有哪些民族?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这说明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回答之后引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将学生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91-96页内容,填写导学案,并进行自主学习检测。 自主学习找出知识点填写导学案并回答。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环节三: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观察少数民族分布图,分析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 2.通过材料分析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 3.民族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观察分析课件图文材料,发表见解。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材料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 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展示课件材料“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什么面对大灾,各族群众主动参与救援行动?”分析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师生共同总结: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我国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学生分析思考同老师一起归纳总结,齐读知识点。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材料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本知识点较难理解,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环节五: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采的措施及成效 展示“少数民族聚居省份的GDP及其增长情况”示意图,分析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一次提问:党和国家为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党和国家在经济、民生、社会和文化上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并取得了成效,展示知识点。 看图结合课本回答: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2.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和老师一起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片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六: 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教师提问:青少年可以为我们民族团结做哪些贡献? 小组讨论、记笔记并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学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环节七: 巩固提高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知识。 做练习小游戏和当堂检测。 以游戏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堂检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环节八: 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归纳、总结全课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九: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p72-74 2.背诵“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板书设计 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各民族分布格局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 3.民族平等的表现 4.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6.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取得的成就/成效? 7.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的做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