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任务二制作七巧板》教学目标1.通过七巧板的组拼练习和作品创作,让学生明确拼图基本规则,掌握一定的组拼技巧,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图形组合、观察想象能力;2.利用七巧板、白纸和彩笔等工具,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作品设计创作,符文字说明或简介,并对创作成果进行展示、评比、表彰奖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通过设计、制作和装饰完成作品,发展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审美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意物化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按分工完成相关任务,增强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的精神。 4.通过学习了解七巧板的发明、演变、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作欲望。重点1.掌握智力七巧板的基本拼组方法和技巧。2.根据抽象图进行组拼,并进行主题创作。难点1.能否对事物想象出七巧板图形及创造性的创作作品。2.七巧板组拼的方法和技巧。教具 媒体 智力七巧板10包,传统七巧板10套,彩笔10盒,A3纸20张(板纸),多媒体,展板一个,评价表格,奖状10张请您欣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一帆风顺请您欣赏第一环节 认识传统七巧板演变发展史(时间3分钟)七巧板起源于宋代,创始人是黄伯恩。最早称作“燕几图”,“燕”与“宴”相通,“燕几”就是“宴席用的桌几”,由六张不同形状的桌面组成,后增一小几,改名为“七星”,可以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排成不同形状的大桌面,这就是传统的七巧板雏形。传统七巧板正是在“七星”创作的基础上应用了“勾股之形、三角相错”的古代数学原理设计而成。主要分为“方式七巧板”、“燕式七巧板”、“蝶式七巧板”。乞巧燕(宴)几七星案几传统七巧板方式燕式蝶式第一环节 认识传统七巧板演变发展史乞 巧七 巧“七星”案几图设计原理出自西周时代的“勾股法”第一环节认识传统七巧板演变发展史---最早雏形方 式燕 式蝶 式“勾股之形”、“三角相错”的古代数学原理设计而成第一环节认识传统七巧板演变发展史---传统七巧板的三个流派第一环节观察思考利用传统七巧板动手组拼可以组拼成 “正方形”?能否组拼成“圆形”?圆半圆三角形梯形半圆角不规图形圆不规图形第二环节 认识现代智力七巧板现代智力七巧板,由七块不规则板块构成:圆、半圆、三角形、梯形、角不规图形、圆不规图形。第二环节 认识现代智力七巧板 (时间2分钟)楼珠球老师在传统七巧板的“勾股法”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高等数学的几何学”、“拓扑学”和“线性规划原理”设计了“现代智力七巧板”。第二环节 传统七巧板的缺陷和不足1.三角形重复太多2.缺少世界上最美的图形——圆形。 从而影响和限制了它的拼图功能,特别是很难表现现代科技下的踢球、汽车、坦克、航天飞机……等现代世界的新画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七巧板的“图案量少、形状单调、没有弧线”缺点,是七巧板演变史上又一次质的飞跃。目前,已拼出形象生动、活泼的图案2000多种,新的图案还在不断涌现。第二环节 组拼板的原则及要求1.七块板都要用上2.必须平放3.不能重叠4.人人都要参与,同伴之间要互帮互助。第一关:拼一拼(限时1分钟)要求:选择五块板拼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 ( )游戏大闯关第三环节第二关:藏角游戏(限时3分钟)要求:1.多种组合把尖角藏起来,并用铅笔描出图形轮廓。2.展示评比(数量质量)第三环节 游戏大闯关第三关:按样拼图图样:要求:1.至少拼出1幅,用铅笔描出图形的轮廓。2.总结组拼方法和技巧第三环节 游戏大闯关作品展示评比组拼方法技巧总结交流要 点动手模仿,敢尝试;仔细观察,抓特征;触类旁通,善应变;全盘考虑,巧安排。方法和技巧1.仔细观察2.分析结构,将所观察到事物抽象化,抓住事 物的本质抽象、概括出突出特征图像。3将抽象化的图形用“智力七巧板”表现出来第四环节 智力大比拼(时间22分钟)多幅组合主题创作第四环节 智力大比拼多幅组合主题创作要求1.主题内容包括:交通安全、网络世界、感恩、环保、体育运动、学习课堂、传统文化、太空探密、成语故事等等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创作。3.作品内容要有一定教育意义或弘扬正能量4.作品要用彩笔装饰,美观且符合七巧板组拼要求5.要配150字以内的作品说明介绍。第四环节 智力大比拼友情提示:1.创作前需要商讨选择主题2.根据小组成员特长做好分工3.最后分工合作创作、美化作品第四环节 智力大比拼作品创作中……第四环节 智力大比拼作品成果展评比表彰总结作业主题创作:交通安全 人人有责作业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2.用150字左右的文字简述创作思想或想表达的意义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