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材料中的地理信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如何获取材料中的地理信息

资源简介

例谈如何获取和解读地图材料中的地理信息
背景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中指出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作为高考地理考生的必备能力,其中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放在四大能力之首,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卷和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以图表为载体的地理高考试题的命制成为共性,很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而各类图表中承载着大量的地理信息,而对于这些地理信息的发现、判断、提取等综合思维过程的考查成为一个亮点。对图表考查形式不断创新,可以从中考查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
试题
(2013全国文综新课标卷I)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2013全国文综新课标卷I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支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周边地形。
图7a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
分析
9. 【本题立意】:考查考查学生读图判断能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
【试题分析】:有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可知材料中显示的是某地区6时的气压形式,有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得出甲地6—9时的方向与图示时刻的方向大致一致。我国为北半球,画出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30度左右,可得出6~9时甲地为偏南风。如图所示:

【本题答案】:B
10. 【本题立意】: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动态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降雨时间的推断问题。由题干中的以每天200千米的速度东移,得出甲地暴雨开始时间也就是低压中心到达时间。通测量可知L与甲之间的距离约为100千米,因此可以推断出从L地到甲地需要12小时左右,因此推断出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14日19时。
【本题答案】:B
11. 【本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我国的气压分布及变化状况。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中的比例尺可以看出本区域东西大约1300KM,南北大约800KM,可知这是一个大范围区域。图示低压系统可知会出现降水,3、4月份的华北出现春旱,故A错误;1、2月份的四川盆地受大陆冷气团控制,故B错误;黄土高原的雨季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8月份,因此C错误;东南丘陵地区的南部每年4、5月份会出现雨季,故该选项合适。
【本题答案】:D。
36. 【本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天气状况的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结合已知信息读图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试题分析】:(1)由攀枝花周边地形图可知攀枝花位于河流谷地,北部为山地,冬季能够阻挡北方冷空气,使得当地气温偏高;由于地处谷地,所在河谷大致东西走向,在冬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的过程中气温升高,所以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2)天气特征的描述主要从受什么气团控制、气温的高低、气压的高低、天气的总体状况。有第一小问可知:地处谷地,受冷空气影响小,盛行下沉气流。可推出1月份攀枝花多睛朗天气,风力较小,气温较高,变化小,较稳定。(3)攀枝花是典型的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工矿城市,工业及城市交通排放的废气较多;又由于地处谷地,地形封闭,盛行下沉气流易形成逆温,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该市虽然冬季气温较高,但空气污染可能较为严重,不适宜打造“避寒之都”。
【本题答案】: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古蒂,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文帝(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总结
图文资料的答题方法一般是:
1.从图文资料中找答案。这一类题相对简单,图文资料中已经提供了相关信息,只要从图文资料中找到相关信息写出来就行。如本题可从图形中看出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受到地形阻挡,攀枝花受冷空气影响较小。
2.从图文资料中提炼答案。这一类题有一定的难度,答案往往隐含在材料或图形中,甚至隐含在题干中,只要细心是完全可以回答的。
(1)隐含于图文资料中的一类,只要分析图文资料即可得出答案。如本题第一小问中可知攀枝花位于河流谷地,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时攀枝花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可知攀枝花受到下沉气流的影响,下沉气流增温。
(2)隐含于题干中的一类,要求要认真审题,如本题第一小问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隐含着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势、人类活动等;第二小问考查天气特征的描述,隐含着从阴晴、风雨、冷热等方面来描述天气;第三小问提供气温虽高,但是该地环境不适合人们度假,要求提供不适合度假的依据。这样就不难回答了。
3.根据考试给出的分值揣摩答题知识点,查漏补缺,争取拿到满分。一般情况是:一个题目的分值是10分,往往包含了5个知识点;如果是6分的题,可能包含2个知识点也可能是3个知识点即每个要点分值大约是2—3分。这一点在本题评分标准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在答题时,可以对照试题分值,检查自己在答题时是否遗漏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