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一部分:唯物论(?条原理)唯物论关键词:物质 意识 规律 主观能动性2.2运动的规律性物质是运动的1、运动的含义及基本形式(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基本形式: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方法论:坚持在运动中把握物质。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二、运动有客观规律(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①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具有普遍性: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②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3)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特点)原理及方法论【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重点掌握】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的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方法论: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意识活动的特点原理:【重点掌握】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特别提醒:侧重点法区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目的性 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自觉选择性 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对同一对象,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主动创造性 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当前和未来)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②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的;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1)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2)原理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点掌握】(1)做事情首先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两个结合)(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两个反对)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易错点】1、规律是普遍的,永恒不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规律有好坏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也可以创造、消灭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人们在规律面前时无能为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具有能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运动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有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怎么办课堂练习1. (2021·黑龙江·高二学业考试)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分别是( )A.运动、统一性 B.客观实在性、运动 C.可知性、运动 D.规律性、静止2. (2020·上海·高二学业考试)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和( )A.稳定的 B.实践的 C.发展的 D.辩证的3.(2019·江苏徐州·高二学业考试)“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话说明了规律具有( )A.特殊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客观性4. (2021·河北·藁城新冀明中学高二学业考试)人工降雨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根据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人类认识规律后,规律发生作用就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改变规律③人类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④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A.①② B.①④ .②③ ③④5. (2022·湖南·高二学业考试)古人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上述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C.规律是人们创造和发明的 D.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6. (2022·湖南娄底·高二学业考试)医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的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最终患者脑内的神经细胞“默默”萎缩甚至死亡,从而导致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这表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客观规律7. (2022·云南·高二学业考试)“天形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表明( )A.人在物质世界面前无能为力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规律 D.人类的活动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8.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3.3亿,预防心血管疾病迫在眉睫。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这提示人们在饮食习惯、身体活动方面,应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上表明(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规律发生作用的程度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③规律的作用是可变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④人们对规律的认识能突破现实客观条件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9.(2021·新疆·高二学业考试)新农村建设,要立足本地的具体情况,善于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这启示我们要(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突破客观条件限制C.从主观的愿望出发D.发挥意识的决定作用10. 2022·河北·高二学业考试)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着自然规律B.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改造规律以利于人类生存C.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D.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11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 ②认识自然规律就不会受到规律惩罚 ③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④人类要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读材料,回答问题。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华北之肾”。但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农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上游水库的陆续修建,污水入淀及水产养殖等问题导致白洋淀入淀水量逐渐减少、水质日趋恶化。为修复和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雄安新区建立和实行了生态补水运行机制,根据白洋淀生态用水需求,科学调整补水时段和补水水源、水量,增加水动力和水体流动性。同时打通白洋淀堵塞的内部水脉通道,实现“百淀联通”,确保白洋淀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引导淀水自然流动。此外,将入淀河水引至调蓄池,经提升泵站和配水系统进入湿地,依次经过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和水生植物塘等水质净化单元净化入淀水质。经过4年多的系统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如今的白洋淀,水质优良,碧波荡漾,鸥鹭齐飞。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知识,说明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的修复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启示。2.2课堂练习答案1. (2021·黑龙江·高二学业考试)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分别是( )A.运动、统一性 B.客观实在性、运动 C.可知性、运动 D.规律性、静止2. (2020·上海·高二学业考试)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和( )A.稳定的 B.实践的 C.发展的 D.辩证的3.(2019·江苏徐州·高二学业考试)“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话说明了规律具有( )A.特殊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客观性4. (2021·河北·藁城新冀明中学高二学业考试)人工降雨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根据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人类认识规律后,规律发生作用就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改变规律③人类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④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A.①② B.①④ .②③ ③④5. (2022·湖南·高二学业考试)古人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上述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C.规律是人们创造和发明的 D.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6. (2022·湖南娄底·高二学业考试)医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的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最终患者脑内的神经细胞“默默”萎缩甚至死亡,从而导致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这表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客观规律7. (2022·云南·高二学业考试)“天形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表明( )A.人在物质世界面前无能为力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规律 D.人类的活动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8.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3.3亿,预防心血管疾病迫在眉睫。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这提示人们在饮食习惯、身体活动方面,应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上表明(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规律发生作用的程度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③规律的作用是可变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④人们对规律的认识能突破现实客观条件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9.(2021·新疆·高二学业考试)新农村建设,要立足本地的具体情况,善于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这启示我们要(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突破客观条件限制C.从主观的愿望出发D.发挥意识的决定作用10. 2022·河北·高二学业考试)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着自然规律B.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改造规律以利于人类生存C.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D.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11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 ②认识自然规律就不会受到规律惩罚 ③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④人类要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读材料,回答问题。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华北之肾”。但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农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上游水库的陆续修建,污水入淀及水产养殖等问题导致白洋淀入淀水量逐渐减少、水质日趋恶化。为修复和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雄安新区建立和实行了生态补水运行机制,根据白洋淀生态用水需求,科学调整补水时段和补水水源、水量,增加水动力和水体流动性。同时打通白洋淀堵塞的内部水脉通道,实现“百淀联通”,确保白洋淀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引导淀水自然流动。此外,将入淀河水引至调蓄池,经提升泵站和配水系统进入湿地,依次经过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和水生植物塘等水质净化单元净化入淀水质。经过4年多的系统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如今的白洋淀,水质优良,碧波荡漾,鸥鹭齐飞。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知识,说明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的修复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启示。【答案】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白洋淀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是人们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所致,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要尊重自然。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根据白洋淀的实际,科学施策,打通阻隔、百淀联通,恢复淀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多措并举,净化水质。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生态环境治理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又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