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 《海燕》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2.反复诵读,感悟海燕的形象特征。3.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学习重点:对象征意义的理解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对散文诗结构的把握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注意全诗的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和感情变化,做一些朗读标记。2.勾画描写海燕的语句,体会海燕的形象特点,进而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3.诗歌运用了对比、烘托和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表现手法,学习时加以注意。【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散文诗。顾名思义,散文诗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这就是说,就其形式而言,它首先是诗,其次在抒情手法上、表现思想上相当地接近散文。它不同于格律诗或自由诗,因为写作的形式上不分行,但它同样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以及抒情的宽泛性。一般的诗,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而散文诗除运用形象思维之外,逻辑思维也是其表现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思维方式。诗意的散文归根到底是散文,散文诗则是一种具有散文形式特点的诗。2.象征手法。象征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与比喻、拟人混淆。象征是一种表现方法,一般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赋予事物一定意义,对托义之物须做细致描写和刻画,而借喻是建立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须描写和刻画。象征的作用:(1)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二、预习任务1.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掌握有关作者高尔基及其作品的知识,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3.尝试解决下列问题。(1)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有何变化?这是什么描写?作用何在?(2)文章为什么要写海鸭、海鸥、企鹅等海鸟?(3)文章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对不同形象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请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联系时代背景,想想它们各象征了什么?(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用它作全诗的结束语?(5)文章题目是《海燕》,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替作者拟定一个副标题。三、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填空。《海燕》一文的作者是_____国文学家________创作的散文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全文高度赞扬了海燕的战斗精神。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胆怯( ) 掠起( ) 号叫( ) 一晃( ) 飞沫( ) hǔn( )笨 蜿yán( )3.下列句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在仓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B. 海鸥伸吟着,在大海上飞撺C.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 把这些大块的霏翠摔成尘雾和粹沫4.找出下列各题的正确选项。(1)文中把海燕比喻为“黑色的闪电”,意在突出海燕的( )。A.勇敢、高傲 B.热情、乐观 C.敏感、聪慧 D.敏捷、矫健(2)海燕“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中的“高傲”的同义词是( )。A.自豪 B.骄傲 C.傲慢 D.傲然(3)“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这句话说明海燕所象征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具有( )。A.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B.乐观的态度和战斗的激情。C.夺取胜利的百倍信心。 D.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4)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 )。A.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B.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C.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D.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5.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答:【课中导读】第一课时一、朗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1.本文多处运用修辞手法凸显海燕的形象。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2.请指出文中的“海燕” “海鸥”“海鸭”“企鹅”的象征意义。3.课文写海鸥、海鸭、企鹅这些海鸟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整体感知1.本文以大海为背景,请大家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文章主要是以什么为线索?明确:2.根据“将来——逼近——即临”,给课文划分层次。(文中标记)三、随堂练习1.填空。《海燕》是前苏联作家 写的小说《 》的结尾部分,原题为《 》,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 》《 》《 》和长篇小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海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 )吟着,——呻吟着。(2)蠢( )笨的企鹅,胆qiè( )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3)恶狠狠地把它们用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 )翠摔成尘雾和碎mò( )。(4)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 )灭在自己的深yuān( )里。(5)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hǒu( )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B.小刘到上海去打工了,小王到北京去开公司了,小李到广州去创业了,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雨。C.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8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9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0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D.《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 《海燕》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2.反复诵读,感悟海燕的形象特征。3.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学习重点:对象征意义的理解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对散文诗结构的把握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注意全诗的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和感情变化,做一些朗读标记。2.勾画描写海燕的语句,体会海燕的形象特点,进而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3.诗歌运用了对比、烘托和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表现手法,学习时加以注意。【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散文诗。顾名思义,散文诗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这就是说,就其形式而言,它首先是诗,其次在抒情手法上、表现思想上相当地接近散文。它不同于格律诗或自由诗,因为写作的形式上不分行,但它同样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以及抒情的宽泛性。一般的诗,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而散文诗除运用形象思维之外,逻辑思维也是其表现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思维方式。诗意的散文归根到底是散文,散文诗则是一种具有散文形式特点的诗。2.象征手法。象征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与比喻、拟人混淆。象征是一种表现方法,一般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赋予事物一定意义,对托义之物须做细致描写和刻画,而借喻是建立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须描写和刻画。象征的作用:(1)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二、预习任务1.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掌握有关作者高尔基及其作品的知识,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3.尝试解决下列问题。(1)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有何变化?这是什么描写?作用何在?(2)文章为什么要写海鸭、海鸥、企鹅等海鸟?(3)文章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对不同形象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请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联系时代背景,想想它们各象征了什么?(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用它作全诗的结束语?(5)文章题目是《海燕》,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替作者拟定一个副标题。三、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填空。《海燕》一文的作者是__俄____国文学家__高尔基创作的散文诗,节选自《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全文高度赞扬了海燕的战斗精神。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胆怯(qiè) 掠起(lüè) 号叫(háo) 一晃(huǎng) 飞沫(mò) chǔn(蠢)笨 蜿yán(蜒)3.下列句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 在仓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B. 海鸥伸吟着,在大海上飞撺C.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 把这些大块的霏翠摔成尘雾和粹沫4.找出下列各题的正确选项。(1)文中把海燕比喻为“黑色的闪电”,意在突出海燕的( A )。A.勇敢、高傲 B.热情、乐观 C.敏感、聪慧 D.敏捷、矫健(2)海燕“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中的“高傲”的同义词是( B)。A.自豪 B.骄傲 C.傲慢 D.傲然(3)“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这句话说明海燕所象征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具有( D )。A.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B.乐观的态度和战斗的激情。C.夺取胜利的百倍信心。 D.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4)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 A )。A.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B.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C.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D.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5.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答: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课中导读】第一课时一、朗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1.本文多处运用修辞手法凸显海燕的形象。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2.请指出文中的“海燕” “海鸥”“海鸭”“企鹅”的象征意义。3.课文写海鸥、海鸭、企鹅这些海鸟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整体感知1.本文以大海为背景,请大家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文章主要是以什么为线索?明确: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2.根据“将来——逼近——即临”,给课文划分层次。明确:①(1 6自然段):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②(7 11自然段)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③(12 16自然段):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三、随堂练习1.填空。《海燕》是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写的小说《春天的旋律 》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 》《 在人间 》《 我的大学 》和长篇小说《 母亲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海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 )吟着,——呻吟着。(2)蠢( )笨的企鹅,胆qiè( )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3)恶狠狠地把它们用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 )翠摔成尘雾和碎mò( )。(4)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 )灭在自己的深yuān( )里。(5)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hǒu( )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C )A.“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B.小刘到上海去打工了,小王到北京去开公司了,小李到广州去创业了,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雨。C.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8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9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0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D.《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解析:第3个逗号应改为冒号,总结上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海燕》导学案 (学生版).doc 《海燕》导学案 (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