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抢答1、山重水复疑无路,( ) ——《游山西村》2、(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夜阑卧听风吹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纸上得来终觉浅,( )——《冬夜读书示子聿》5、( ),妙手偶得之。 ——陆游 《剑南诗稿》6、胡未灭,( ),(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7、( ),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古诗文名句填空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师北定中原日铁马冰河入梦来。绝知此事要躬行佳句本天成鬓先秋泪空流位卑未敢忘忧国书 愤陆 游1、陆游,字 ,号 ,山阴(浙江绍兴)人。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务观放翁南宋剑南诗稿陆游在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直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却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作者简介三败考场16岁科考失败19岁:喜论恢复,语触秦桧29岁:喜论恢复,殿试失利34岁:第一次踏上仕途38岁:奏请宋高宗罢黜杨存中,因此被贬放宋孝宗赐进士出身40岁:因弹劾曾觌、龙大渊再遭贬官42岁: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被罢免45岁:夔州通判48岁:被招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下,开始了他在南郑的军旅生活。八个月后,王炎被宋朝廷召回,陆游改任。52岁时:因“燕饮颓放”被罢官……84岁:因支持韩佗胄北伐,被去除一切职务和俸禄85岁: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陆游的仕途陆游的诗今存 余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六十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与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合称为“南宋四大家”。主要作品有《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钗头凤》 、《示儿》等。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陆游的诗歌创作9300书 愤陆 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 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悲愤失望背景简介解 题书:抒写愤:悲愤根据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书 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豪情壮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写作手法:画面:情感:白描的手法 意象组合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画面收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表达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用典明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愤“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从诗中找)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表现手法B、对比手法: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A、借古讽今(用典) :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总结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作业:请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并找出两首诗的异同。相同点: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2.内容: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歌颂功绩:抒发情感:抒情方式:(艺术手法)《蜀相》:着重讲 “天下计”的雄才大略和“两朝开济”赤胆忠心。《书愤》:着重歌颂出师表中的“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蜀相》:追慕、敬仰、惋惜及自己的壮志难酬的痛苦。《书愤》: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功立业。诗人悲愤而不绝望。《蜀相》:间接抒情,寓情于景。《书愤》:直接抒情,抒写悲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示儿 (85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 游 诗 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