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与世界深度互动》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与世界深度互动》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2《与世界深度互动》 教学设计
课题 3.2与世界深度互动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教材 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中的第二框。教材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世界对中国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与世界各国的深度互动中,中国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积极致力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究与实践,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3.责任意识:明确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在世界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树立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善于学习。
重点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的表现
难点 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意义和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2022年11月,二十大期间,二十大新闻中心为境内外记者举行了多场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等活动。约750名外国记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报道,报道二十大也是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是外媒关注二十大的内在逻辑,《今日巴基斯坦》刊文称“世界对中国寄予厚望”。 思考:外国记者为什么如此关注二十大? 师: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我们一起学习《与世界深度互动》,感受中国影响力! 二、中国的影响 1、探究一: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材料:巴拿马政府11月12日宣布,从2022年起将中国农历新年定为巴拿马全国性节日。 思考:(1)巴拿马为什么把中国农历新年定为全国性节日? (2)除了春节,国际上还受到哪些中国文化的影响? 2、总结:(1)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3、探究二:走向世界的中国高铁 材料:目前,中国高铁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前列,并开始角逐全球高铁市场承建了世界高铁网络中的60%,主要涉及如下几个国家: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老挝、泰国、俄罗斯、匈塞铁路、埃塞俄比亚等。中国高铁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4、小组合作 (1)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对中国和世界分别有何意义? (2)走出国门的“中国名片”还有哪些? 5、总结:(2)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6、探究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理念 观看视频并思考:进博会传递着我国哪些发展理念? 7、知识归纳:中国对世界格局、体系的影响 ①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②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8、知识归纳: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表现 三、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1、探究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事例 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类创造了各种文明;在历史长河里,人类进行了多次文明交流。 你知道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事例吗?它带来怎样的影响? 2、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事例 3、知识归纳:为什么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1)文明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4、观看视频并思考:怎样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5、知识归纳:如何对待世界各国文明 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②中国积极主动的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观看材料和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讨论、思考 讨论、分享 观看视频、讨论回答 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分享 通过阅读分析时政材料引入本节课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熟悉的中国农历新年,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巴拿马政府的做法感受中华文化在世界产生的影响,体会中国在文化方面产生的世界影响。 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验,说出更多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从各个方面寻找中国的世界影响,全面感受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借助历史上的文明交流事件,感受其带来的意义,从中得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充分认识中华文明在交流历久弥新。 从国家主席的文明交流话语中得出文明交流互鉴、兼收并蓄的具体态度、措施,正确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正确对待世界文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包括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影响,主要学习了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例子较容易理解;二是兼收并蓄、交流互鉴,主要学习文化交流,较为抽象,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难点的突破在于多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其认识,逐步理解我国在文化领域与世界深度互动,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