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1.1《 开开心心上学去》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上册1.1《 开开心心上学去》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上学啦,真高兴》 适用对象 一年级学生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单元分析:《上学啦,真高兴》所在单元为《我是小学生啦》,这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作为教材的起始内容,旨在通过“开开心心上学去”“拉拉手,交朋友”“我认识您了”“上学路上”四个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稳定情绪,从而实现“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方面的课标要求。 本课内容及地位:《上学啦,真高兴》是本单元起始课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铺垫与引领作用。本课时旨在针对学生刚刚入学的不同心理,帮助他们感受自己角色的转换,体验上学的快乐,逐步适应、喜欢上小学生活,获得积极愉悦的心理体验。
学情 分析 1.认知特点: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应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经验储备:一年级是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适应新生活的开始,是他们开始自己长达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起点。这些孩子虽然对正式的在校 生活没有经验,但是他们有在幼儿园生活的经验。而且部分幼儿园还会在孩子快毕业时带领孩子们参观小学校园,提前感受学校气氛,家长也会在家里有意识地给孩子传递上学的概念,此时的他们对学校的了解是朦胧的,本课就在他们对学校的好奇与担忧中展开活动。 3.本班学生特点:经对本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观察后,发现本班学生大多数都是活泼好动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可以让那些比较安静内敛的孩子放松心情,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 1.健全人格:作为一名小学生,体会成长的快乐,积极向上,感知并学习适应环境的变化。 2.道德修养:学生懂礼貌,主动与老师问好打招呼,与同伴友好相处。 3.责任意识: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热爱班级和学校。 4.行为与习惯:学生转变并适应小学生的角色身份,养成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等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交流、游戏等互动,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我上小学了”这一事实,积极调整好状态,接纳自己是一个小学生的身份。 2.难点:引导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在活动中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安全感和期待,主动接受小学生活。
教学方法 情景活动教学法、小组活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手段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孩子第一天上学视频、图片配乐循环、情境视频等)、板贴、空白卡纸、游戏道具等。 2.学生准备:马克笔。
教学设计思路/流程 音乐导入活跃气氛→击鼓传花,自我介绍→回忆上学路上,感受家人对自己的期待→我有新发现,适应小学生活→我来帮助你,关心帮助同学→总结延伸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音乐导入(2min) 首先自我介绍,然后音乐导入,播放《上学歌》。请学生们一起唱。 师:小朋友们,听到你们优美的歌声,看到你们可爱的笑脸,老师真为你们开心,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表现鼓鼓掌吧。 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感知自己小学生的新身份,对自己小学生的身份产生自豪感。 跟唱《上学歌》,与老师积极互动。 学生对老师有简单的了解,歌曲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对自己小学生的身份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上学路上(6min) 由《上学歌》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上学路。
出示教材王晓上学路上的图片,并提问:“有谁知道王晓小朋友要去干什么?谁和他一起去的”让孩子根据环境结合自身经历说出这一天是开学的日子,也是一年级新生第一天上学的日子。 面向同学提出问题:你还记得开学第一天早上是谁送你来的吗?他在送你上学的路上都和你说过什么? 学生回忆在上学路上发生的事情和家人对自己说的话 回忆自己第一天上学的场景,感受家庭对自己小学生新身份的期待。
三、 击鼓传花(8min)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嘱托其实都是想让我们适应小学生活,感到愉快和开心。那么学会适应,第一个遇到的问题是不是同学们之间是不是还不熟悉,不要担心,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熟悉起来。 开展游戏:这个游戏叫“击鼓传花”。学生自由组合,老师击鼓,同学们传花,鼓声停,花落在谁的手中,就由谁先来介绍自己,比比看谁能大胆、流畅地一口气说完。 老师主要观察那些不够大胆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说。 学生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介绍自己、认识他人。 通过游戏的方式互相认识,缓解紧张的气 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同时鼓励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四、 我有新发现(8min) 引导学生对比小学的学习生活与以前幼儿园生活,找出不同之处,并说一说作为小学生的新期待 学生对比不同的情景图片,说出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并表达自己的新期待。 学生发现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之处,积极适应学习生活的改变,并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五、 我来帮助你(8min) 四人结组。每个小组在卡片上写出自己的担忧、疑惑的问题,然后组间互换卡片,另一个小组对该小组的问题进行讨论回复。 师:同学们,进入小学,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发生了变化,相信同学们真是既高兴,又有点小担忧。不要害怕,请你们把问题写下来,相信同学们能帮助到你。 小组交流合作,在卡片上写下小组成员的问题,并对其他小组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回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担忧和疑惑的问题,缓解学生的消极情绪。并通过小组间帮助解决问题的环节,一方面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同学们有困难要相互帮助、关爱同学。
六、 总结寄语(5min) 老师寄语,总结深化。 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我看到了活泼可爱的你们,每位同学都对自己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们长大了,是一名小学生了,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最后,预祝同学们在小学生活中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健康成长! 播放音乐《一年级》结束。 学生自由发言 对比孩子上学前和来到学校后的心情,回扣课题,肯定上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七、 布置作业(3min) 布置作业(非书面形式),以延伸课堂达成的教学目标:学生回家和家人分享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生,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和感受,以及认为自己有进步的表现。 学生听取要求,反思自己作为小学生是否有进步,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学生学会表达,此外通过分享自己认为有进步的地方,增加学生适应新身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延伸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效果。
板书设计
提纲式、分层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音乐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活跃地参与到课堂中,并设计合适的活动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开展,使本节课得以顺利进行,学生们也在各个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我上小学了”这一事实,积极调整好状态,接纳自己是一个小学生的身份,从而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和解决同学们问题的方式,一方面缓解学生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也引导了学生学会关心帮助同学、友爱同学。 环节之间的衔接还不够自然紧密,应在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此外,课堂活动的时间也应该根据课堂情况作出适时调整。 在每项环节结束时,应总结解决的问题以及美好的事情,如认识了新朋友,环境更美丽了等等,让学生不知不觉间感受到小学生活是快乐有趣的,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