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第三书》联文阅读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第三书》联文阅读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第三书》联文阅读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填表和表演巩固对文言知识的梳理和对文本的解读。
2.学会站稳立场,寻找漏洞,有针对性地、客观理性地反驳。
3.树立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课前预习
自主解决文言现象,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点,并做好整理记录。
疑难点 我的理解 合作结论 规律总结
1.
2.
3.
课堂呈现
导入:是良友,是政敌?
导入环节,时老师带领学生齐读下方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猜测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关系。
活动一:道不同可一争
1.结合《答司马谏议书》一文,完成表格(用原文中的关键语句来回答);
2.站在王安石的立场上,说说他反驳的合理之处;
3.如果这不是书信往来,而是面对面的交谈,那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以上表内容为电影脚本原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排一出短剧;
4.采访王安石:“面对司马光的言辞攻击,指责非难,你的辩驳有何特点?”
活动二:争当司马代言
1.如果司马光收到王安石的回信,看到王安石对自己所说的五项指责的反驳,他又会怎么说呢?请大家从王安石的回信中寻找漏洞,结合相关资料,选择其中的两项,站在司马光的立场,代他写一两句回话。
【参考资料】:
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青苗法,在每年二五月青黄不接时,由政府以低息给农民贷款贷粮。本是好意,但办事的人中饱私囊,成了强制农民借贷,而且调高利息,农民负担比原来还重。水利法,鼓励开荒,兴修水利,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也可以向政府贷款。结果兴修水利成了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一些地方官员强制百姓交钱修建,百姓负担更重了。王安石变法条目繁多,百姓一时接受不了,中间还被办事的人肆意解读篡改,弄的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王安石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好心也会办坏事。直到神宗死后,太后执政,王安石罢官,宣告变法失败。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新法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1、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应对危机的政治冲动,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对这次变法的经济内容,黄仁宇评论道:"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而宋朝的封建政体是其面临的难以逾越的困境,结论不言而喻,变法的走样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2、新法的"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的丧失。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这使他几乎把整个社会作为"取财"的对象,因而在新法推行时,它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导致变法的社会基础丧失。变法中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发展生产,恰恰正是以青苗、免役等名目"加赋"的结果。
3、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王安石明知改革"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却在变法中操之过急。他只认定一个目标,却忽略了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必然会连带产生一系列问题。在短短数年间将十几项改革全面铺开,恐怕当时的社会各阶级都不见得有这种精神和物质承受能力,于是变法反而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4、政策执行不力。动机与效果的背离,条文与执行的偏差,使一系列变法措施从安民走向扰民。如政府把青苗法利率规定为百分之二十,官员擅自提到百分之三十;政府要抑制私商,官员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政府要用交钱代替差役,官员就拼命敛钱。无论哪种措施当初的动机有多好,执行的地方官员都可以把自己的私货塞进去,都完全违背了变法初衷。
5、用人不当。变法派中,除王安石个人操守尚无非议,而他最重要的支持者与助手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人个人品质多有问题,有的当时就被视为小人。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只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于是应该由行政技术层面解决的议题便转化为道德层面的问题。变法派在后一层面上与保守派相比,立即陷于劣势。
6、变法派内部分裂。首先是变法核心人物宋神宗和王安石不能协调一致。当王安石再次担任宰相后,宋神宗对他的态度已经有所变化,即所谓"意颇厌之,事多不从"。王安石看到变法停滞不前,被迫再次辞职。其次是变法派内部出现反对派。许多变法派只从自己利益考虑,而不以改革大局为重,结果使参与变法的人员闹得四分五裂。
7、保守派强烈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之争本质上并不是权力之争,而是政策性的争议;并不是要不要改革的争论,而是怎样改革的争论。保守派人才济济,如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
2.大家想知道司马光最喜欢哪位代言人吗?我们一起到《与王介甫第三书》中去找找答案吧。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今之散青苗钱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谓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盘庚曰:“今我民用荡析离居。”又曰:“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又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又曰:“非废厥谋,吊由灵。”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3.面对王安石的犀利强势、咄咄逼人,大家觉得司马光的反驳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活动三:君子和而不同
你觉得这一场争论谁赢了呢?
“配角综合征”为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一名领导者,但不想承担那么多。”大学生村官小林说,“在我看来当配角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把自己职责范围内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请就此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论,有理有据地阐述你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