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西游记》——孙悟空青春成长记录手册
吴承恩,明朝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幼年“即以文鸣于淮”,天启《淮安府志》称其“性敏而多慧,搏击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其屡试不第,约四十余岁时,始补岁贡生。后曾出任长兴县丞两年,“耻折腰,遂拂袖而归”,晚年隐居故乡,著书立说。
[作品主题]《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章回体神魔小说(浪漫主义,共100回),
由①孙悟空的出身+孙悟空大闹天宫
②唐僧出世(交代取经缘由)
③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小说赞扬了孙悟空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寄托了作者关于社会与人生的理想。
[题目中各人的别称]:
孙悟空:金公、心猿 猪八戒: 木母、木龙
白龙马:意马
沙僧:刀圭、黄婆
[借鉴意义]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也许像一个励志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 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 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成功=信念+智慧+勇敢+奉献 一个团队中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达到目标。
《西游记》的结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全书共一百回,情节可分为有机联系的四部分:
(1)第1-7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
(2)第8-12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
(3)第13-99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
(4)第100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2.各个部分,相对独立
《西游记》四大块情节内容有各自包含若干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大体可以独立成篇,如果我们把它们的某一部分从全书中抽出来,其实就像一个独立成篇的短篇,或中篇小说,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必读情节:大闹天宫(5-7回) 智取红孩儿(40-42回)
收伏熊罴怪(16-17回) 车迟国斗法(45-46回)
计收猪八戒(18-19回) 通天河遇阻(47-49回)
大战流沙河(22回) 真假美猴王(56-57回)
四圣试禅心(23回) 三调芭蕉扇(59-61回)
大闹高老庄(24-26回) 计盗紫金铃(68-71回)
三打白骨精(27回) 误入盘丝洞(72-73回) 无底洞逼婚(收拿老鼠精 80-83回)
义激美猴王(31回)
斗金角、银角大王(平顶山历险)(32-35回)
乌鸡国除妖(37-39回)
孙悟空
(1)名号
美猴王:孙悟空刚出生时,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后成为众猴之王,自称美猴王。
孙悟空:石猴为花果山仙石孕育,无父无母,无名无姓,他的名字是请师傅菩提老祖取的。菩提老祖是道家,又因美猴王在自己门下属悟字辈,故取道号悟空,所以就有了“孙悟空”这一名号。
弼马温:孙悟空大闹东海龙宫、销毁生死簿后,第一次被召到天界时所封官职。
齐天大圣:孙悟空在第一次天庭招安后,因感到受骗,回到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
孙行者:被唐僧揭去符咒,救出五行山,所取称呼。
斗战神佛:西天取经任务圆满结束,如来佛祖所封。
(2)兵器
金箍棒。《西游记》第三回载:“此宝有二丈多长,斗来粗细。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
(3)技能
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
(4)相貌特征
毛脸雷公嘴、孤拐面、头戴金箍、一身黄毛
(5)相关地点:水帘洞、花果山、蟠桃园、五行山
相关情节:
勇闯水帘洞-拜师菩提-大闹天宫→大闹黑风山-云栈洞收八戒→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智取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计盗紫金铃-误入盘丝洞→假合真形擒玉兔
这一段选自第几回?是什么经典情节?从中看出悟空的什么性格变化?
行者道:“师父,你教我回那里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意道:“既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再休无礼。如若仍前作恶,这咒语颠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
[孙悟空和唐僧之间关系变化过程]
五行山获救,师徒结缘→打死贼匪,师徒心生嫌隙→中计戴上紧箍儿,师徒关系始稳定→三打白骨精,师徒关系“破裂”→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师徒彼此慢慢信任→真假美猴王,师徒关系再次“破裂”→观音指出假悟空,再次回到唐僧身边
白龙马
鹰愁涧是《西游记》第十五回中小白龙被观音菩萨救后等待唐僧的地方。 小白龙本是西海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被龙王上天告忤逆,要被斩首。后因观音菩萨出面免于死罪,被下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后来小白龙腹中饥馁误吃了唐僧的马匹,被观世音菩萨点化,摘了项下明珠,锯角退鳞,化成白龙马,皈依佛门,载着唐僧西天取经。
相关情节:鹰愁涧意马收缰-意马忆心猿 (黄袍怪) -心主夜间修药物(计盗紫金铃)
唐僧
(1)名号
唐僧,俗姓陈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大弟子金蝉子转世。取经成功后,他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尸魔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鬼王夜谒唐三藏-→计脱女儿国→玄英洞唐僧供状-唐长老不贪富贵
法器:九环锡杖宝物: 锦禰(lan)异宝佛袈裟
相关地名:东土大唐
相貌特征: 相貌轩昂、丰姿英伟
(2)性格特点
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并非圣僧,而是一个带着“缺点”的常人。他胆小懦弱,取经路上一遇险山恶水,他就面容失色;一遇妖魔鬼怪,他更连叫饶命。他甚至有些不明事理,爱听馋言。他经常人妖颠倒,相信妖怪的骗术;又偏听猪八戒搬弄是非,错怪孙悟空。
尽管唐僧有时令人厌烦,但他坚定的取经信念,且不恋于富贵荣华和美色,着实让人钦佩。
八戒
法号: (观音所取)悟能
称号: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兵马)、(佛号)净坛使者
别名:猪刚鬣(错投猪胎)
猪八戒(唐僧所取,为让其戒五荤三厌)
绰号:呆子 自称:老猪.技能:三十六变
武器:九齿钉耙 相关地名:高老庄、云栈洞
相貌特征:猪头人身、长嘴大耳朵、身粗肚大、呆头呆脑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但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
但在取经中,他对师父忠心耿耿,对师兄基本言听计从,为西天取经立下功劳,才有净坛使者的美好结果。
其实,八戒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的,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这种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心理,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
高老庄招亲→大战流沙河→四圣试禅心→义激美猴王→猪八戒助力败魔王(牛魔王,芭蕉扇)-濯垢泉八戒忘形(盘丝洞)
沙僧
(1)名号
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
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取经功德圆满后,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金身罗汉。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2)武器
降妖真宝杖,也称降妖宝杖,出自月宫梭罗仙木,由鲁班打造琢磨而成,重五千零四十八斤。
相貌特征:红焰发、不黑不青蓝靛脸、脖戴九个骷髅
(3)本领
腾云驾雾
(4)人物解读
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自放弃妖怪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本分。
相关情节:打破玉玻璃/琉璃盏→木叉奉法收悟净-大战黄袍怪→真沙僧怒打假悟净( 真假美猴王)
1.阅读下面连环画节选,填空。
连环画中表现的是《西游记》 ① 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个情节中,妖精巧妙利用了唐僧的 ② 性格,使师徒间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最终想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孙悟空即使师傅一再地误解他,依然坚决地“打倒妖魔”,彰显了他 ③ 的光辉形象。
2.《西游记》中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三个徒弟(不包括小白龙)形象各异,特点鲜明。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1)请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了解,推测出上面这段话应该是哪位徒弟所说。
答:
(2)上面这段话中提到“改换法名”一事,请从三个徒弟中任选一个,写出其法名。
答:
3.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令人神往。在保唐僧去往西天的途中,屡用变化之术钻入妖魔鬼怪的肚子里制敌。第一次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五十九回)时,他变作蟭蟟虫,乘 ① 喝茶之机,钻到其肚子里,用头顶脚踢的战术弄得妖精躺在地下求饶。第二次孙悟空大战 ② (六十六回)时,变作一个大西瓜,乘其吃瓜之际钻到妖精肚子里,大弄手脚,用“翻跟头,竖蜻蜓”的战术制服妖精。也曾与观音合谋,钻到 ③ 的肚子里将其制服。
铁扇公主 黄眉怪 黑风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