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选择题专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选择题专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选择题专练一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
2.山顶洞人遗址下层墓地发现三具遗骨,骨架周围有赤铁矿粉和赤铁矿石。红色的赤铁矿象征着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在死者的周围撒赤铁矿粉,祈求给死者以新的生命,显然是原始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该考古发现说明山顶洞人
A.已有宗教意识 B.具有爱美意识 C.手工技艺高超 D.过着集体生活
3.李时珍曰:“古者以粟为黍、稷、粱、秫之总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4.如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通过这件文物,我们能推断出( )
①河姆渡人会制造新石器 ②河姆渡人开始饲养家畜
③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④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中,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们曾为中国抗疫捐钱捐物,竭尽全力,也在自身面临新冠病毒威胁的时刻感受到来自祖(籍)国的关心与支持,更亲眼目睹了中国为全球战疫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和黄帝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禹 D.舜和禹
6.《千字文》中有一句: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舜)陶唐(尧)。文中的“推位让国”是指 (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部落联盟 D.群居生活
7.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 ( )
A.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
C.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8.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9.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10.商鞅变法后,“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秦军强大的战斗力主要得益于( )
A.允许土地私有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11.《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耕织 C.废除井田制 D.按功授爵
12.有学者说:“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留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上述材料反映出 ( )
A.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B.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C.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D.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13. 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宣称:“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A. “兼爱”“非攻” B. “无为而治” C. “仁”和以德治国 D. 实行“法治”
14.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15.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共计法条多达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 )
A.法律细密,社会秩序稳定 B.宽严相济,律法深入人心
C.儒法并用,统治基础牢固 D.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
17.汉初统治者认识到要“先富民,再强国”,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西汉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分封诸侯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18.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 )
A.廉政风气形成 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C.监视地方官吏 D.彻底废除严刑苛法
19. 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第一次出使西域十分恰当,如果说“柳”是指开辟丝绸之路,那么“花”是指 ( )
A.力图解决汉初诸侯王势力膨胀问题 B.努力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C.促进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D.力图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0. “2 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卫青 C.蒙恬 D.班超
21.1957年,我国考古学者在陕西西安的西汉墓中发现了古纸残片;1986年,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葬中发现一块纸质地图残块。由此可知( )
A.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 B.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C.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D.西汉时纸的应用十分普遍
22. 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 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 B. 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23. 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史学家司马迁的史学著作 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③既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④秦始皇、陈胜、汉武帝、蔡伦都被记载在内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24.《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列历史事件与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有关的是( )
A.三顾茅庐、官渡之战 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D.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5.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该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杭州 B.台湾 C.福建 D.广州
2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 )
A.民族政权并立 B.民族交融加速 C.经济重心南移 D.国家统一安定
2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南朝的建立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社会动荡不安
28.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迁洛”的意图是( )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29. 下列著名的旅游景点,体现了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是
①秦兵马俑 ②白马寺 ③青城山 ④云冈石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0.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下列哪一史实可以为此结论提供佐证( )
A.制定出夏历 B.制定出一年24个节气
C.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D.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31.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哪项措施直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A.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D.推广统一文字小篆
32.历史时间的计算是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请你计算一下,西汉王朝从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它持续了多少年(  )
A.209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
33.下列学位是汉代官员名称的是(  )
A.学士 B.硕士 C.研究生 D.博士
34.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
B.能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35.史书上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说明(  )
A.商军联合了周边各部落起兵 B.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人心
C.商朝的制度比夏朝民主 D.夏朝的奴隶制远比商朝残酷
36.“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统一的整体。”这是描述(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嬴政统一六国
C.汉武帝的大一统 D.西晋的统一
37.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38.判断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的是(  )
A.武王伐纣 B.诸侯争霸 C.秦朝一统 D.三国鼎立
39.“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道诏书是哪位统治者颁发(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曹操 D.北魏孝文帝
40.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暑假佑赫一家准备游历长江,出发前佑赫要了解古代长江的概况,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
A.《水经注》 B.《汉书》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
41.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42.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最终如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
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B.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43.易中天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材料中的“一双冷眼”是指(  )
A.兼爱、非攻 B.民贵君轻 C.顺应自然 D.实行法治
44.杰里·本特利等在《新全球史》中写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意在说明丝绸之路(  )
A.是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 B.起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C.开通与西汉政府有密切关系 D.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45.张骞第一次远征,仅就预定出使西域的任务而言,是不成功的;但从其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所起的作用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预定方案”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46.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
A.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47.允许皇族子孙领受皇帝的恩泽,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这一做法有什么影响(  )
A.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B.使诸侯国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
C.有利于思想上的统一 D.使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改善
48.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以下哪两个封建王朝的共同点(  )
A.秦朝、汉朝 B.秦朝、西晋 C.汉朝、西晋 D.西晋、北魏
49.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有(  )
①造纸术的出现 ②“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 ③赤壁之战的爆发 ④道教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0.以下促进经济恢复的政策中,不是汉高祖所采取的是(  )
A.把田租税率定为十五税一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凡退役归农的军官士兵,免除若干年徭役 D.连续十五年全免田租
参考答案
1-5 CACBA
6-10 BDBBC
11-15 DCCDB
16-20 DCADA
21-25 ACCDB
26-30 BCADC
31-35 DBDDB
36-40 BBDDA
41-45 DADBD
46-50 CAB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