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时 测试塔台模型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2)完成一项任务(测试)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2.探究目标(1)能依据标准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并记录。(2)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思,能找到问题所在。(3)能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二、知识梳理1. 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模型是设计的具体表现,测试是对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的检验。 就是工程设计明确的 。塔台 就是本课测试塔台模型是否达标的依据。 2.测试塔台模型的各项功能,需要使用不同的 。 (1)“塔高”要求达到60厘米, 可以满足需要。 (2)“顶端承重”可以借助水瓶或书本等重物,注意选择的重物要一致,方便学生比较。(3)“抗风能力”可以借助电风扇的不同风力等级完成。(4)“抗震能力”需要用专业仪器进行地震模拟,便于科学准确地分出等级。(5)“材料成本统计”由材料量化进行计算。(6)“分工合作”和“美观”是无法量化的项目,需要全班评议,共同商讨。3.测试从 、 、 、 、 、 、 、 八个方面打分。 三、实验解析1.实验重现实验名称 测试塔台承重 测试塔台高度 测试塔台 抗风能力 测试塔台 抗震能力实验材料 质量一样的重物若干 米尺、书 电风扇 模拟地震仪实验步骤 及数据 的记录 在塔台上方放置一块薄纸板 米尺0刻度线与塔台底端保持水平 将电风扇放置在离塔台一定距离的位置 将塔台放置在模拟地震仪上在薄纸板上逐个放置重物,并记录放置的数据 在塔台旁,米尺竖直放置,平视读出米尺的数据并记录 将风力慢慢调大(共三挡),记录塔台能承受的风力 逐渐增大地震等级并记录数据 各组梳理塔台模型建造中的问题:(1)塔台模型高度太高,对于抗风有一定影响。(2)塔台模型承重结构不多,造成承重能力差。(3)制作还不够精细,角度不正对于抗震有影响。(4)吸管用量过多导致成本过高,浪费材料。(5)底端重量较轻,不利于抗震。(6)制作过程中测量有误差,成品有倾斜的问题。2.指点迷津哪些项目属于工程一定要达到的要求?哪些是相对次要的?哪些是加分项目? 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是必须达到的要求。材料成本统计是相对次要的。设计图及文字说明、分工合作和美观是加分项目。 1/ 1第6课时 测试塔台模型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2)完成一项任务(测试)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2.探究目标(1)能依据标准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并记录。(2)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思,能找到问题所在。(3)能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二、知识梳理1. 测试 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模型是设计的具体表现,测试是对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的检验。 测试标准 就是工程设计明确的 评价指标 。塔台 模型制作评价表 就是本课测试塔台模型是否达标的依据。 2.测试塔台模型的各项功能,需要使用不同的 工具 。 (1)“塔高”要求达到60厘米, 米尺 可以满足需要。 (2)“顶端承重”可以借助水瓶或书本等重物,注意选择的重物要一致,方便学生比较。(3)“抗风能力”可以借助电风扇的不同风力等级完成。(4)“抗震能力”需要用专业仪器进行地震模拟,便于科学准确地分出等级。(5)“材料成本统计”由材料量化进行计算。(6)“分工合作”和“美观”是无法量化的项目,需要全班评议,共同商讨。3.测试从 塔高 、 顶端承重 、 抗风能力 、 抗震能力 、 设计图及文字说明 、 材料成本统计 、 分工合作 、 美观 八个方面打分。 三、实验解析1.实验重现实验名称 测试塔台承重 测试塔台高度 测试塔台 抗风能力 测试塔台 抗震能力实验材料 质量一样的重物若干 米尺、书 电风扇 模拟地震仪实验步骤 及数据 的记录 在塔台上方放置一块薄纸板 米尺0刻度线与塔台底端保持水平 将电风扇放置在离塔台一定距离的位置 将塔台放置在模拟地震仪上在薄纸板上逐个放置重物,并记录放置的数据 在塔台旁,米尺竖直放置,平视读出米尺的数据并记录 将风力慢慢调大(共三挡),记录塔台能承受的风力 逐渐增大地震等级并记录数据 各组梳理塔台模型建造中的问题:(1)塔台模型高度太高,对于抗风有一定影响。(2)塔台模型承重结构不多,造成承重能力差。(3)制作还不够精细,角度不正对于抗震有影响。(4)吸管用量过多导致成本过高,浪费材料。(5)底端重量较轻,不利于抗震。(6)制作过程中测量有误差,成品有倾斜的问题。2.指点迷津哪些项目属于工程一定要达到的要求?哪些是相对次要的?哪些是加分项目? 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是必须达到的要求。材料成本统计是相对次要的。设计图及文字说明、分工合作和美观是加分项目。 1/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6课时 测试塔台模型 (答案版).docx 第6课时 测试塔台模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