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1 反对党八股 课件(共23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11 反对党八股 课件(共23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反对党八股
毛泽东
自主预习 解决问题
学习梳理文章思维导图
学写议论文
重点字词赏析
| 学习目标
预习任务
任务三
1.在论述第一罪状中,作者主要和首要反对的是怎样的文章?为什么?文章是不是短就好了?作者最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2.党八股式的文章,为什么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呢?其危害是什么?无产阶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3.在论述第三罪状里,作者以“对牛弹琴”作比,讥讽什么?以“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作比,所主张的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要提出学习语言?他主张怎样学习语言?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四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预习
图片中是一位深受八股文科举制度毒害的人,他有句典型的口头禅“啊,好了,我中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看图猜人物
导入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导入
八股文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分析文本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梳理全文的行文思路并概括




1.从结构看,这属于什么结构?
2.从写作思路看,其思路是怎样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议论文写作
基本思路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深入分析
以第一罪状为例,分析其行文思路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提出分论点
分析批判
得出结论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深入分析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分 析 批 判
以第一罪状为例,分析其行文思路
摆情况
懒婆娘的裹脚
探根源
下决心不让群众看
讲后果
群众不看,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
提做法
文章要短而精粹
暗喻
1.禁止空话,扔掉裹脚布
2.量体裁衣,看情形办理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启示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1.在批判中阐释道理
2.在阐释中彰显逻辑
写议论文的启示
议论文分析批判要思路清晰:
  摆情况—探根源—讲危害—提对策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深入分析
以第二罪状为例,分析其行文思路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提出分论点
探究根源
提出正确做法
分析错误做法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虚弱胆怯
对敌人毫无用处,对同志只有损害
依靠科学态度
引用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启示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1.引用例子要大众化
写议论文的启示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小组任务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文本分析
小组任务
自主学习,小组展示
自主学习其他罪状,分析其论述层次和论述方法,画思维导图,小组上台展示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查缺补漏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A
B
C
其他罪状
1.借助“对牛弹琴”“无的放矢”有什么好处?
第三罪状
查缺补漏
第四罪状
将党八股比喻成“小瘪三”有什么好处?
第五罪状
该部分对写议论文有何启示?
词句辨析
查缺补漏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查缺补漏
课文论述党八股第六条罪状的内容与前后文有什么联系?
不负责任 到处害人
承上启下
词句辨析
查缺补漏
预习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查缺补漏
1942年,抗日战争仍处于最艰难的阶段,根据地生存尚且艰难,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讨论文风问题,其原因何在?
词句辨析
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党内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严重障碍。为了肃清其流毒,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 我们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别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预习
词语辨析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精粹·精练
同:既少又好
异:“精练”侧重“少”,指文章或讲话没有多余词句。“精粹”侧重“好”,纯而不杂,还可作名词,相当于“精华”。
1.现在是在战争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应该怎样写得短些,写得( )些。
2.谚语就是那些人们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的语言。
预习
词语辨析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妨害·损害
同:都是动词,都有“有害”的意思。
异:“妨害”侧重“妨”,蒙受损害不能发展或对事务有害,如妨碍身体健康。“损害”侧重“损”,蒙受损失,从程度比较“损害”比“妨害”严重。
1.这种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 )真理的。
2.我们不能( )群众利益。
预习
词语辨析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恶劣·卑劣
同:都是形容词,都有不好的意思。
异:“恶劣”多指不好的环境、境遇、行为作风等。“卑劣”多指思想品德、语言行动等卑鄙恶劣。
1.隧道上一层厚厚的土,是用来抵御( )天气的。
2.至于以装腔作势来达到名誉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 )的念头。
预习
词语辨析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嘲讽·嘲弄
同:都有嘲笑之意
异:“嘲讽”侧重“嘲笑”,“嘲弄”侧重“嘲笑戏弄”
1.不要用( )的腔调和别人说话。
2.“哦哦,那是桃花,不是桐花。”青年故意( )地重复。
预习
词语辨析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精密·严密·周密
同:都有细密的意思。
异:“精密”指精确细密,常形容仪器、机械、语言、研究、测量、计算等,如精密观测 ,精密计算等。“严密”是指事物间结合得毫无空缺,也只指人做事毫无疏漏,也形容组织、逻辑、结构等,又形容防卫性行为。“周密”着重指处处照顾到,没有遗漏,不疏忽大意,常形容人的行为,如计划、设计、准备等。
1利用这一特点,激光还可以给高硬度、不易熔化的材料进行( )加工。
2.从( )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
3.在这种态度下,就应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 )的调查研究。
预习
词语辨析
导入
深入分析
分析文本
小组任务
查缺补漏
词句辨析
在第三自然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连用“不只······而且······”“不但······简直······”的递进句式?
课下思考
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