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虞美人》《鹊桥仙》复习复习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学常识。2.熟悉古诗词的内容以及常见的鉴赏手法。3.梳理理解性默写。虞美人①别名: 丽春花、小种罂粟花、苞米罂粟、蝴蝶满园春,花姿美好,色彩鲜艳,是比利时国花。全株可入药。全株亦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种子尤甚。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②【花语】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③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植物名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词牌名诗词鉴赏“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谁人不怜,但诗人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1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所指:2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欢乐、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情感:故国之思“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的深刻含义:3“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词人感情:4幽禁在小楼的词人,想起许多美好时光和令人心碎的场景。但残酷的现实不能回首,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写出了作者对故国之思的无限凄楚之情,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雕栏:雕花的栏杆。玉砌:如玉的石阶。这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只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词句赏析“一在一改”的对比,改的只有宫女的容颜吗?还有什么呢?5情感:物是人非之慨雕栏玉砌:指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故国宫殿。朱颜:指宫女红润的面容。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改”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6①运用设问、比喻、夸张,化虚为实的手法,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明手法)②以水喻愁。显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形象生动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析效果)③用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含有怀念故国之情,亡国之恨,情感更为深沉。(表情感)小结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愁之所在朱颜:经历风吹雨打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朱颜改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三组对比:手法赏析赏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春花秋月实 小楼 “物是”东风 (自然永恒)明月景往事虚 故国 “人非”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朱颜一江春水 情手法赏析上片实景:春花秋月 “何时了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虚写:回忆往事 “不堪回首”虚写:回忆往事 “知多少”时光易逝 悲时光消逝亡国之恨恨故国凄凉物是人非愁下片虚写:雕栏玉砌 “应犹在”朱颜已改 “人事非”设问+比喻+夸张:愁思如水 “向东流”—— 愁艺术特色:虚实结合本词主旨词人运用比喻、设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对俘囚生活的幽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绵绵无尽的愁绪。高考理解性默写梳理[默写检测](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展开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愁思之多、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6)(2018·全国Ⅲ卷)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7)(2021·全国乙卷)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校对](1)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4)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5)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全词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秦观,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受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词》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作受苏轼影响,也受与歌女交往的生活经历影响,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结合注释,通大意。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忍顾:怎忍回视。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诗词赏析上阙分析相会鹊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点出了牛郎织女当时的情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银汉迢迢暗度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突出了相思之苦。金风玉露一相逢金风玉露暗示节候,风字前加一金字,露字前加一玉字,显示景物的优美。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洁的爱情!上阙分析化景物为情思纤云弄巧突出变幻多姿心灵手巧飞星传恨指相思之苦离别之恨银汉迢迢暗度突出相见之难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圣洁之至恩爱之极下阙分析鹊桥会别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分别之后的相逢是那样的美好、朦胧而又短暂,让人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忍顾鹊桥归路此二字写临别前的依恋怅惘突出即将分别的无奈、不舍,含无限辛酸之泪。两情若是久长时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又岂在朝朝暮暮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下阙分析柔情似水化无形为有形佳期如梦以虚拟实,亦真亦幻,情长梦短忍顾鹊桥归路千般不舍万般凄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情长存,不在朝暮真爱永恒,天涯比邻化景物为情思一、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前三句都是叙事、抒情,后两句都是议论)二、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三、文笔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艺术手法鉴赏小结《鹊桥仙》一词情意之洁、格调之高,达到了爱情词的顶峰。情之所钟,虽然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愿已足矣,何必非每日耳鬓厮磨,须臾不可分离 这种境界是修养高尚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独步千古一点也不过分。高考理解性默写梳理[默写检测](1)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一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七夕牛郎织女奔赴相会的情景。(2)秦观《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观《鹊桥仙》中写牛郎织女相会和离别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秦观《鹊桥仙》中表明爱情不在一朝一夕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校对](1)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2)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3)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4)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