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14可逆法【例2】眼晴位于0点,通过小平面镜MN观察周围事物,如图14-2所示。求眼睛可现察到事物的区域。图14一2图14一3图14一4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是有光进入眼睛,而眼睛本身不能发光。本题中要求的结果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若根据光路,直接作图,则无法找到入射光线,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把眼睛当作光源,先作出它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被反射后,照射的范围,如图14-3所示。然后根据光路可逆,把光路方向反过来,即可得到正确光路图,如图14一4所示。本题中的主要解题思想是光路可逆,其次是对称思考。可逆思维在本题中体现在两点:①先把眼睛看到物体(光由物体进入眼睛)转换为眼睛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后的范围(光由眼睛射向物体)(光路可逆)②光经平面镜能反射到一个范围,那么在这个范围内的物体发出成反射的光也可经平面镜反射到眼睛(光路通过范围可逆)。【例3】请在下图中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能看到的不透明挡板MN后的范围。本题与例2的解题思路极其相似,但略有不同,增加了端值法的应用。本题中所求的是在P点通过平面镜能看到挡板的左侧的范围。我们可把眼睛当作光源,先作出它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被反射后,照射的范围,也就是在ⅦN的左侧能看到P点的像的范围,如图14一6(a)所示。然后根据光路可逆,把光路方向反过来,即可得到正确光路图,如图14一6(6)所示。【解】Mb图14一5图14一6本题中两条光线位置应用了端值法来确定。如图14一6(a)所示,第一条光路,先原定P01(最靠上的光线),后确定0A;第二条光路,先确定OB(),后确定P02(最靠下的光线)。这样才得到了能看到P点的最大范围。本题所涉及的方法主要有可逆法对称法、端值法及作图法,综合性铰强,但可逆法是其根本思想。【例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折射角增大,则入射角一定(A、保持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无法断定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每一个入射角都对应一个确定的折射角.所以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大而变大如果发现折射角变大,入射角也一定增大。答:B(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一定时,折射角是一个确定的角度。所以,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有唯一确定的关系是本题解题的关键。〔2)本题是根据结果判定原因的一个典型实例,如果说根据概念、规律推出的结果是正向过程的话,则从结果出发根据规律推出原因侧是反向过程,即可逆过程。【例5】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实像,然后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A、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不能成像本题的常规解法是根据成像特点,分析物距、像距,然后把物距当像距,把像距当物距,再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分析过程较麻烦。如果根据光路可逆原理进行分析和判断,则简单的多。既然蜡烛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反之将蜡烛放在原来光屏的地方,在原来蜡烛的位置也应该能得到像,且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B光路可逆,在光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很好的利用它可简化分析,直接得出结论【例6】如图14一7所示,用200牛的力拉着物体A以3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如果物体A与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拉力大小是◇120牛,不计滑轮的重力,绳的重力及绳与滑轮的摩擦,则物体A与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物体B与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物体B被托动的速度图14一7是如图14一8所示,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3个力的作用,且这三个力的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