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眉山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
1-5:CBBDB 6-11:CBCDDC
36、(1)昆仑站 1200 (2)西北 东南 (3)长城站 长城站 昆仑站 (4)B
37、(1)趋势:自2008年以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任答两点)
(2)原因:育龄人口生育率低;人口出生率低,新增加人口少;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提高。
(3)措施:健全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全面放开二胎等政策调整,提高人口出生率等。(任答两点)
38、答案:(1)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河谷横贯,南北高,中间低。
(2)先由西南流向东北,再由西流向东。不能看到,因为有山脊阻挡视线。
(3)乙村。地处河谷低地,地势平坦开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位置适中(中心地),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居民点的联系。
(4)甲村发展水果种植业,乙村发展水稻种植业,丙、丁两村可分别利用石灰岩和陡崖地貌发展旅游业等。(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政治参考答案
CCACD BBBCD DB
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两山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两山理论”作为优秀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先进的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两山理论”在毛纳村的生动实践,推动了该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成功实现贫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重要的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立竞争的重要因素。“两山理论”有利于人们凝聚共识,促进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动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
40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意义。(12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家庭教育创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有利于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有助于良好的家风、家教的形成与传承,有利于是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④文化塑造人生。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有助于良好的家风、家教的形成与传承。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1(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说明进博会首次设立文物艺术品板块的意义。(12分)
①进博会首次设立文物艺术品板块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进博会首次设立文物艺术品板块有利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借助商业贸易促进文化的传播,进而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让更多文艺创新“出圈”“破壁”。(16分)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节目创作团队扎根于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在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节目里推出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融入当代人们生活,激起广大观众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两个方面。节目创作团队结合端午的传统习俗和当代人的需求、期待进行了再创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与观众形成精神上的共振。
历史参考答案
ADCCC BCCAA BB
42.
(1)思想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注重“三纲五常”。(3分)
(2)特点:强调伦理道德;具有思辨性;融合佛道学说。(6分)
影响: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4分)
(3)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重视手工业、商业(工商皆本);经世致用。(3分)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统治的腐朽;思想文化专制。(3分)
影响:批判正统儒学和君主专制,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4分)
43.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的儿童游戏折射出时代风貌。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列国称雄,思想上百家争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多种多样的儿童游戏也随之产生。汉代鸩车和竹马都是以一种运动为形式的游戏,表现了儿童欢悦活泼的情绪特征,与汉代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相契合。
魏晋时期,放爆竹游戏开始流行,说明当时火药已经发明并在生活中应用,各种游戏的南北交流,也说明当时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宋代儿童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反映出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娱乐生活的丰富。同时,宋代"围棋""象棋"等"文雅"儿童游戏的发展,也反映出宋代理学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加深。
总之,游戏是儿童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不同时代盛行的儿童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
44.(1)原因:注重吸收前人的经验;受理学“格物致知”方法的影响;具有不囿于定论的创新精神。
(2)评述:在研究动植物方面深入实践,体现了其注重务实的科研精神;所创立的动植学编写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的动植学编写提供了借鉴;其动植学研究成就,丰富了中国古代科技宝库。眉山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文科综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共14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3题。
1.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
A.4 444 km B.3 333 km
C.2 222 km D.1 823 km
2.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
3.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60°N,80°E B.60°S,100°E
C.30°S,100°E D.60°S,80°E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河流流向为(  )
A.西北流向东南 B.正东流向正西
C.东南流向西北 D.西南流向东北
5.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
A.465 m B.455 m C.445 m D.435 m
6.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20 m B.29 m C.39 m D.40 m
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第7题。
7.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回答8~9题。
8.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9.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0~11题。
10.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12.文化生活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21年9月25日,眉山市东坡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②2021年12月9日,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③2021年9月2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
④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公开亮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庐山瀑布、黄山天都峰等自然景观不能称为文化,但人们在《望庐山瀑布》《爬天都峰》等作品中对自然美景的描述则属于文化范畴。这表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文化内涵不同 B.先有文化后有自然景观
C.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D.文化是天然就存在的
14.为提升农特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实现电商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安徽黄山市紧抓“电商+直播”机遇,采用多种“互联网+”模式,开启电商助农新常态,为脱贫攻坚注入“云端”力量。“互联网+”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是基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可以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③文化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
④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盏灯,它照亮孩子们上学的路,温暖孩子们孤寂的心,给予他们生活的勇气、学习的信心、向上的动能。一本好书就是一粒种子,把它撒到初开的泥土里,它就会生根发芽,成为儿童心灵的慰藉,成为孩子们做人做事的遵循。这表明( )
①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文化能够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受到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抓。倡导全民阅读,是因为( )
①文化是人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②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把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处。我国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与见证
②文化遗产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③只有通过申遗成功才能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
④申遗可以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图形主体形似汉字“冬”的书法形态,主色调为蓝色。历届冬奥会会徽的设计形象不同、风格各异,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这表明( )
①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不可能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通过各种具体形式呈现出来
④各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海外“春节热”也逐年升温,包括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把中国春节定为全国或者部分城市的法定节日。海外“春节热”升温反映了( )
①民族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越来越得到各国民众认同
③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中华文化因外国民众的热爱而价值倍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医学科学体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体系。2021年,首个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上线,免费向公众开放。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上线( )
①能够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变革文化传播途径
②可以为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提供立体化信息平台
③有利于保护传承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④旨在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得到世界各国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世界的高速发展源于高速创新,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互联网AI技术正在不断改变教育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教育”已经不断深入人心。关于教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的教育决定着一定的文化发展方向
②教育作为创新主体能够推动科技的发展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教育能为科技文化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该电影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加入了流行元素,让故事更加真实贴切,也让观众们更有代入感。电影上映以来,票房就不断创新高。该电影的成功说明( )
①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④传统文化既要保持民族特色,又要融入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中国传统文化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在女足“为囝争光、不畏强手”的精神里得到传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意志,在女足“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里得到弘扬。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中闪耀着伟大女足精神的光芒
③传统文化在体育运动中转化为女足精神
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在实践中因时而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墨子的社会理想是“兼爱”,他还认为:“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反映出墨子(  )
A.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 B.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具有朴素唯物论思想 D.崇尚天志非命的宗教思想
25.《韩非子·有度》中,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主张(  )
A.体现了法律至高无上 B.确立了专制集权政体
C.避免了权力的滥用 D.体现了法治公正理念
26.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新儒学受到尊崇,确立了官方正统地位;中央的太学设立五经博士,地方郡国也设立学校,推行教化;另外还推行察举制,令天下郡国岁举孝廉贤良方正之士。这反映出当时( )
A.治国思想的转变 B.选官制度的进步
C.新儒学的制度化 D.教育体系的完善
27.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社会建构的阶段,即“儒学社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儒家思想产生 B.儒学出现危机
C.儒学成为正统 D.理学思想形成
28.朱熹编写蒙学读本《小学》,内篇有《立教》阐述先王所以教人之法;《明伦》说明五伦的关系;《敬身》讲解孩童修身养心的重要和相应的规矩;《稽古》记载古代前贤的崇高德行。外篇有《嘉言》《善行》。这表明朱熹(  )
A.重视行为和家庭教育结合 B.看重历史教育意在传承先秦儒学
C.注重伦理道德和个人品行 D.穷理与笃行相统一的教育原则论
29.王阳明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真正改变自己的内心不是一件转念即达的一日一时一刻的功夫,需要日复一日,一刻不停的精进修炼,尤如古时铜镜,不停清洗磨擦,方会亮如镜,故有心明如镜之说。王阳明(  )
A.强调对平定叛乱的必胜信心 B.追求“知行合一,明心见性”
C.丰富了儒家三纲五常的内涵 D.表达了对朝廷教育政策的批评
30.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
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 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
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31.明末思想家李贽强调“道不虚谈,学务实效”,清初思想家唐甄批评宋明以来的学术文化风气“守诗书之恒训,为无实之美言”。据此可知,二人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A.个性自由 B.崇道抑儒 C.经世致用 D.以民为本
32.黄宗羲指出“古人之君”“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这一理念(  )
A.蕴含着以民为本的情怀 B.肯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C.批判了明末的逐利风气 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借鉴
33.明代中后期,戏曲小说成为传阅自娱的主要读物,就连女性也加入其中,钱塘人吴吴山的三任妻子陈同、谈则和钱宜阅读《牡丹亭》后留下的《三妇评<牡丹亭>杂记》和才女程琼评点本《才子牡丹亭》,均是读书自娱的例证。这些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市民文学繁荣 B.理学思想逐渐实现世俗化
C.女性取得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 D.社会主流价值观得以改变
34.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隋唐书法艺术难以超越 B.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
C.君主开明有助艺术繁荣 D.对外开放利于艺术多元
35.公元100年(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谈到“纸”字的来源,他认为纸从“系”,即丝(甲骨文“棘”),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与一般意义上的纸完全不同,这可能是纸发明的前奏。许慎解字(  )
A.没有考古印证纯属主观臆测 B.可以证实不是蔡伦发明了纸
C.以当时造纸原料为可靠依据 D.确认了最早形式的纸是丝帛
第Ⅱ卷
本卷共10小题,共16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材料一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分布图
(1)长城站(62°13′S)、中山站(69°22′S)、昆仑站(80°25′S)、黄河站(78°55′N)四科考站中距极点最近的为 ____________。相距最近的两科考站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千米。
(2)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___方向,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 方向。
(3)四个极地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__________,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__,距离极点最近的是__________。
材料二 某人幻想从(24°S,59°W)入地,并始终保持直线前进。
(4)当他以垂直地轴方向前进,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看到下列哪种景观(  )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而新标准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材料二 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65岁及以上人口1.438 6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下图为“2008—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变化图”。
(1)据图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4分)
(2)简要分析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的主要原因。(6分)
(3)针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请提出几点解决措施。(6分)
38.下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区域地形图,图中河谷低地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试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4分)
(2)描述图中河流的流向;站在丙村能否看到乙村,请阐述理由。(6分)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该地区近期拟设立一个镇。你认为镇驻地应设在图中甲、乙、丙、丁的哪个村落,并阐述你的理由。(8分)
(4)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本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请你分别为甲、乙、丙、丁四村落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6分)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五指山市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和水满乡毛纳村考察调研。每到海南,必谈生态。习近平总书记都曾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
五指山下黎族聚居村落-水满乡毛纳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已经融入日常烟火,成为生动实践。不拆房、不砍树、不占田,习近平总书记到访的毛纳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茶叶、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让这里成为五指山市首个乡村旅游示范点,让老百姓的日子在乡村振兴中越过越好。并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让人民生活幸福本身,也是“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都反复强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是长远发展战略,属于持久之战,只有不断巩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走一条既赢得经济又不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两山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法律,使“家事”上升为“国事”,填补了我国家庭教育顶层设计的空白,为“依法带姓”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呼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要求,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来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来成年人沉迷网络。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同时,它还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比如,要求家长培养未成年人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意义。(12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11月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本届进博会首次专设文物艺术品板块,成为本届进博会颇具艺术气质、文化内涵和广受各方关注的展区。文物艺术品板块共有来自英国、西班牙、中国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包括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知名文物艺术品企业参展,展示面积超1200平方米,申报展品178件,其中文物类展品39件,货值超1亿元。张大千、吴冠中、莫奈、莫迪利亚尼、夏加尔等中外知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在进博会期间展出。此外,本展区还首次引进海外文化P,涉及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皮卡丘、小黄人、HelloKitty等动漫形象及其他文化艺术领域。文物艺术精品在进博会展出,使进博会不仅在贸易、投资领域联通中国和世界,更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说明进博会首次设立文物艺术品板块的意义。(12分)
材料二 2021年6月12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端午节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其中,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如图)唯一出场人洛神的曼妙身姿出神入化,御用神笔曹植的描写显见词穷。据官方统计数据,自播出以来,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近50亿次,48小时内热搜上榜19次,视频的播放量超过1亿次。
一流的文化,更要有一流的表达。节目创作团队扎根于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结合端午的传统习俗和当代人的需求、期待进行了再创作。除此之外,创作也离不开全产业链的保障。除了自有媒体,河南广播电视台还充分利用其他平台的资源。在微信、微博、B站、快手、抖音等平台做了先于大屏端的首发。此外,还设置了系列话题,吸引大家围绕话题展开热议。当高科技与中国千年传统文化融合碰撞,用年轻人喜欢的演绎方式去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碰撞出对望之间,一眼千年的作品。国风吹起,文化大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让更多文艺创新“出圈”“破壁”。(12分)
(3)“择北外,通世界,眼睛一睁,开始竞争”,北外校园文化建设随处可见,请以时间、竞争为主题,写两条标语。(要求:朗朗上口,每条标语不超过15字)(4分)
4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探求儒经的新意,并参与新政,“救时行道”。且发挥孟子的“新学奇论”,如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事君之忠,治民之仁”等。以礼法、伦理为核心,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等诸家学说与思想,以丰富理学内涵。 ——摘编自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董仲舒新儒学相比程朱理学有哪些特点。并指出这一思想体系产生哪些积极影响?(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的主张及提出的背景;并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分)
4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儿童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摘编自吕逸《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研究》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郑樵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动植物志及图谱的编写原则和方法,其中包括:重视动植物名称的研究,要“深究鸟兽草木之名”“得鸟兽草木之真”,并以实物为准,做到名副其实;主张深入实地观察和采访。“不问飞潜动植”,都要“明其品汇”“通鸟兽之性状,察草木之精神”;明确“图”与“说”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图,经也;书,纬也”,并指出“虫鱼之形,草木之状,非图无以别”,特别强调图例对研究动植物的重要性;凡著书虽采前人之书,但不囿于汉唐诸儒议论,必须“本乎心识”“自有所得”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樵在动植学上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樵的动植学成就。(9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第6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