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对疫情期间公民义务的阐述,让学生理解履行公民义务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价值。 通过对近期余杭疫情中的权利义务分析,让学生理解权利义务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法律思维。 通过书写抗击疫情倡议书,让学生增强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的义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课中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通过案件责任分析,让学生明白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义务须担责。 .教学重点 懂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教学难点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通知学生:上完这节课老师就要罢工不来了,回家休息。 ①可以吗? ②那为什么之前有一些老师可以在家休息不上课呢?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思考,激起学习动机。板块一 权利义务相统一 1.0309疫情 思考: 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公民在疫情期间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②履行这些义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什么意义? 仁和的复工复学 思考: ①“复工复学”保障了公民的哪些权利? ②这些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可从志愿者、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角度思考) 观点辨析 小强: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出门要不要佩戴口罩,是自己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 小丽:在防控疫情的当下,出门戴口罩、接受防疫检查也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我们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结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小组写一份“抗击疫情从我做起”的倡议书 要求:时间:5分钟 字数:100字以上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举例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辨析哪一位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小组合作完成倡议书。 通过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对义务的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得出义务的履行能更好地促进权利的实现。同时引导学生知道抗击疫情需要每一个人的的努力,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观点辨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通过书写“抗击疫情从我做起”增强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的义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板块二 法定义务须履行 出示一些法定义务。 思考 ①法律还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有哪些? ②公民为什么要履行这些法定义务呢?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谈一谈。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法定义务必须履行,是因为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让学生知道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给学生心里埋下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种子。板块三 违反义务须担责 呈现余杭区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真实案例。 思考:严某的处罚结果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以案说法 出示三个违法性质不同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判断违法的法律、违法行为性质及承担的法律责任。 学生回答提问。预设:要遵守法定义务,违反法定义务会受到法律制裁。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结合违法行为的分类,讨论探究案例中违法了什么法律,应承担什么责任,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主动思考的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课堂小结 构建本课知识框架,巩固提升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堂节奏太急,要给学生的思考留时间。评价的方式太单一,对学生好的地方不能吝啬快讲,而不是平铺直叙的“很好”二字。过渡语要自然流畅,多听多学多向优秀名师学习。具体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例如小组活动写倡议书可以与教育局建设“无疫学校”相结合。对于不在预料中的课堂生成可以具体展开,例如本课中某同学说“不能殴打同学”引发哄堂大笑,可以继续深入询问,“同学们为什么笑?”,“不殴打学生属于哪一基本义务?”等等。设问要合理,有层次性及可回答性,让学生能说、愿意说、乐说。课堂小结构建知识框架还是要让学生去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厘清题目中的知识点,在课堂中给学生讲清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