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溶解度(2) 拔尖训练1.在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KNO3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各自恒温蒸发掉20g水后,A刚好饱和,对所得的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A. 也刚好饱和B. 仍为不饱和溶液C. 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D. 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2.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5%B.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降温等方法C.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D.将18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降温至20℃,可析出45ga物质3.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20℃时,100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B.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C.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10gD.10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B.t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加入少量乙不能再溶解C.t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变成不饱和溶液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5.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能使试管中的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可能是( )A.冰 B.硝酸铵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20℃时,A、C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50℃时,100g A的饱和溶液中含A的质量为50gC.降低温度,A的溶液中一定有晶体析出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7.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B.t3℃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大于乙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10g水,析出甲晶体的质量大于乙8.NaNO2(亚硝酸钠)、NaCl和物质甲(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及相关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观察图一,t2 ℃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NO2>NaCl>甲B.在图二中会看到有固体物质析出C.分别将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 ℃后,所得三种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是顺序是NaNO2>NaCl=甲D.NaNO2有毒,其外观和咸味与食盐很相似,在室温下,从节约药品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利用二者溶解度的不同,设计实验进行区别9.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10.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一定温度下对某周态物质(不含有结晶水)的水溶液甲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下面是小组内四个同学对上述过程的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D.若溶液丙再蒸发掉5g水,则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2g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一种是KNO3):(1)t2℃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乙(填“>”、“<”或“=”);(2)图2“操作X”可能是 (填序号,下同);A.加适量硝酸钾 B.蒸发适量水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2推测硝酸钾是图1中的甲物质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原溶液小(4)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甲<乙B.溶质质量:甲=乙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12.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100g) 硝酸钾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氯化钠 35.8 36 36.3 36.4 37 38.4 39.8(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2)氯化钠和硝酸钾在___________温度范围内可能溶解度相等。(3)20℃时,称取6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_。将此溶液升温至6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4)从含有84.5g硝酸钾和19g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不考虑各种损耗)I、操作1的名称___________。II、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___________(用“1”、“2”、“3”表示)。III、固体M的成分___________及质量是___________。IV、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A.60℃~80℃开始析出晶体B.硝酸钾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饱和状态C.上述方法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的质量变少1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100g水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KNO 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2)NaCl属于___________(填难溶、可溶、微溶或易溶)物质。(3)60℃时,按图示操作:A中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g,三份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A、B或C)(4)6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14.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能力的重要指标。(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请回答:①25℃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小到大顺序为___________。②25℃时,将30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③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④如图(B),往试管中滴加适量水,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完全后,发现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的___________。(2)图(C)中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口冒出大量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有关。人喝下冰镇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有关,其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温室效应危害人类生存,为此,有专家提议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海底。请从溶解度的方面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