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7 包身工 课件(共24张PPT)—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7 包身工 课件(共24张PPT)—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知 人 论 世
1
夏衍(1900-1995),
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
现代剧作家。
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
主要进行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
著名的电影剧作有《赛金花》
《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并把鲁迅的小说《祝福》、
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 等
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写 作 背 景
2
《包身工》反映的是“一 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
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
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
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
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
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
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
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文 体 简 介
3
报告文学是一种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
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
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
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社会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
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
允许有一定的艺术加工。
有时往往还要对这样的真人真事插入作者的或褒扬或抨击的评论。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
预 习 任 务
4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到了哪几个场景?
2.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包身工的生活的?
3.完成表格(见下一页PPT)
预 习 任 务
4
筛选信息,制作“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 性别: 绰号:
工作单位: 工作时间:
居住条件: 饮食条件:
工作环境: 劳动待遇:
来历(身份):
包 身 工
——夏衍
王致中17岁, 在贵州。
以背煤为生。
一筐煤40公斤,
从煤坑向上爬100米,
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
挣1元人民币...
2007年06月底,
山西洪洞县公安局
成功解救
31名黑窑厂工人。
获救工人大多遍体鳞伤,
其中8人神智不清。
2008年山西洪洞黑砖窑里的包身工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
2.【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文章语言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活的珍惜。
自 读 深 思
2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 性别: 绰号:
工作单位:
工作时间:
工作环境:
居住条件: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子笼一般,
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
饮食条件:两粥一饭(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和烂菜叶)
劳动待遇: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
来历(身份):
十五六岁

芦柴棒、猪猡、娼妓等
上海东洋纱厂
长达12个小时以上
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
贫苦农村少女
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非人生活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到了哪几个场景?
3
自 读 深 思
穿——穿着短衣,上面是褪了色的油脏了的湖绿乃至青莲的短衫,下面是无色或是柳条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
破脏的粗布鞋,缠过而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
吃——早晚吃粥,中午干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
在南方,碎米和豆渣根本就是猪食。住——每间工房七尺宽,十二尺长,面积约9.32平方米。
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
行——她们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
所谓的"供给住食”,或许用“饲养” 一词更符合实际。
3
自 读 深 思
4
小 组 探 究 一
1.请以“芦柴棒”为例,算算带工老板是如何压榨包身工的?
“两年来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实际已收入二百三十元钱了。”
第三年若按第二年末的日工钱( )计算,
并且就算是“芦柴棒”一年干( )天,
带工老板三年从她身上的收入是( )块,
除去包身费( )块,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至少榨取了纯利润( )块。
每个带工老板带三十、五十甚至一百五十以上的包身工,
三年至少可赚( )块钱,多者可赚( )块钱以上。
全上海当年有24000以上的包身工,
她们仅在三年之内至少被带工老板榨取了( )块钱以上。
包身工身受带工老板和日本资本家双重剥削,日本资本家获得会更多。
4
小 组 探 究 二
第一组:
A.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B.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蓬着头、赤着脚,一边扣着纽扣。
第二组:
A.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
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B.一条水门汀的小巷,把长方形的用红砖墙
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划成狭长的两块。
第三组:
A.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是非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不可的。
B.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要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
第四组:
A.粥菜 是不可能有的。 B.粥菜是不可能有的。
2.赏析下列句子,比较表达效果的异同。
A.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B.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蓬着头、赤着脚,一边扣着纽扣。
都是陈述句,但A句表达效果更好。
因为“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被前置,产生了一种强调效果,
说明包身工起床时的狼狈和下楼时惊慌失措、迷迷糊糊的状态,
突出了包身工被奴役的形象,说明她们生活紧张、忙乱、劳累和穷苦。
A.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
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B.一条水门汀的小巷,把长方形的用红砖墙
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划成狭长的两块。
A句是被动陈述句式,以被动者“工房区域”为陈述对象;
B句是主动陈述句式,以主动者“小巷”为陈述对象。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里着重介绍的是监狱般的“工房区域”,所以A句表达更准确,语意更连贯。
5
归 纳 精 讲 一
句子表达效果的赏析
A.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是非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不可的。
B.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要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
A句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陈述句,
B句则是没有这种效果的一般陈述句。
A.粥菜 是不可能有的。 B.粥菜是不可能有的。
A句中采用了独词成句的疑问句式,把“粥菜”单独提出来,构成问句,
引起读者的思考,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包身工饮食条件极差的现实。
B句是一般陈述句,语气平淡,没有A句的表达效果。
5
归 纳 精 讲 一
其他精彩的语句和段落:
1.黑鸭的类比
2.人物的语言描写(对话)
3.反语、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人物的绰号
5.一些意味深长的警句
6
归 纳 精 讲 二
选材上的特点:“点面结合”的手法。
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
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
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做一下概括性的叙述。
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面:比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
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写出人物的群像。
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
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
文章写作技巧的赏析
用到的材料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二者有机融合。
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
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
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做“猪猡”的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之后,
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
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
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
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
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
6
归 纳 精 讲 二
7
课 堂 检 测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
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8段“……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
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8
课 下 作 业
回想课前提到的山西洪洞县“包身工”,思考:
我们该在何处发力才能帮助这些弱势群体?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500字左右)
感 谢 您 的 观 看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