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空间角与空间距离(学案)-2023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讲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5 空间角与空间距离(学案)-2023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讲义(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15 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探究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典例剖析】
例1. (2022浙江省杭州市·月考)棱锥中,底面,,,,若,是的三等分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
【变式训练】
练1-1. (2022·天津市辖区·月考) 直三棱柱中,,,为的中点,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B.
C. D.
练1-2. (2021·福建·模拟)中,是棱的中点,是底面内包括边界的一个动点,若平面,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规律方法】
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成角的方法
① 平移:平移已有的平行线,或选择适当的点(线段的中点或端点),做平线性平移,或补形平移;
② 证明:证明所作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是其补角;
③ 寻找:在立体图形中,寻找或作出含有此角的三角形,解三角形;
④ 取舍:因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若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其补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的思路:
寻找从同一点出发的三条两两相互垂直的直线(条件不足需证明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确定点的坐标求出向量(方向向量或法向量)坐标带入空间向量求角或距离的公式,求解.
探究2:线面角
【典例剖析】
例2. (2022·全国·联考)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为的中点,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变式训练】
练2-1.(2022·全国·模拟) 如图,在五面体中,正三角形的边长为,平面,,且设与平面所成的角为,,若,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练2-2. (2022·全国·联考) 设圆锥的轴截面为等边三角形,为圆锥顶点,为底面圆圆心,是底面圆的一条直径,是底面圆上一点,且,为的中点,则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规律方法】
(I)定义法求线面角:
① 先确定斜线与平面,找到线面的交点为斜足;找线在面外的一点,过点向平面做垂线,确定垂足;
② 连结斜足与垂足,为斜线在面内的投影;投影与斜线之间的夹角为线面角;
③ 把投影与斜线归到三角形中进行求解.
(2)间接法求线面角:
设斜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则(为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利用等积转化或借助其他点求距离.
(3)向量法:平面,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探究3:二面角
【典例剖析】
例3. (2022·全国·联考) 如图,在几何体中,四边形是矩形,平面,,,,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求证:平面
求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变式训练】
练3-1.(2022·江苏省·模拟) 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中,,,点为棱的中点,点为上的点,且满足,当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时,实数的值为( )
A. B. C. D.
练3-2. (2022·湖北省黄冈市·月考) 如图,是圆的直径,点是圆上异于,的点,直线平面,,分别是,的中点.
Ⅰ记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试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Ⅱ设,求二面角大小的取值范围.
【规律方法】
求二面角的方法:
几何法:先找出或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出二面角,然后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进行求解;
向量法:设平面平面,平面,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则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为.注意二面角的范围和两个平面夹角的范围不能等同.
向量法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合理建系(条件不足时,有必要的证明),写出点的坐标,求解二面角前提是准确求出两个面的法向量.向量法本质是几何问题代数化,准确计算是保障.
探究4:空间中的距离
【典例剖析】
例4. (2022·河南省洛阳市·月考) 如图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为的中点,为上任意一点,,为上两个动点,且的长为定值,则点到平面的距离( )
A. 等于 B. 和的长度有关 C. 等于 D. 和点的位置有关
【变式训练】
练4-1. (2022·北京市·模拟) 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分别为棱、的中点,为棱上的一点,且,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A. B. C. D.
练4-2. (2022·辽宁省·模拟) 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分别是与的中点,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是的重心,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A. B. C. D.
【规律方法】
综合法求解空间距离的思路:
空间中的距离: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平行平面的直线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
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点到平面距离的方法:
(1)直接法:
① 求证过点的直线平面于点,则线段的长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② 利用求三棱锥体积的等积转化思想进行求解;
(2)间接法:转化为其他点到平面的距离
① 直线AB∥平面,转化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② 平面,平面∥平面,转化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平面,点平面,平面的法向量为,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共7页/第6页专题15 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探究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典例剖析】
例1. (2022浙江省杭州市·月考)棱锥中,底面,,,,若,是的三等分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
【解析】解:在三棱锥中,底面,,
以为原点,为轴,为轴,过作的平行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是的三等分点,
,,,,
设,则,即,
则,,,,
,,
设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
则.
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答案为.
【变式训练】
练1-1. (2020·天津市市辖区·月考) 直三棱柱中,,,为的中点,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直三棱柱中,
,,E为的中点.
以为原点,CA为x轴,CB为y轴,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则C(0,,0),E(0,,1),,,2),A(2,,0),
所以,,1),,,-2),
设异面直线CE与所成角为,
则.
故异面直线CE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
练1-2. (2021·福建·模拟)中,是棱的中点,是底面内包括边界的一个动点,若平面,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以为原点,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 , 设,
则,根据正方体的性质易知是平面的法向量,
平面,,
于是,,即.
又,设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



而,且,,
,,
于是.
,余弦函数在单调递减,

故选C.
【规律方法】
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成角的方法
① 平移:平移已有的平行线,或选择适当的点(线段的中点或端点),做平线性平移,或补形平移;
② 证明:证明所作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是其补角;
③ 寻找:在立体图形中,寻找或作出含有此角的三角形,解三角形;
④ 取舍:因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若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其补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的思路:
寻找从同一点出发的三条两两相互垂直的直线(条件不足需证明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确定点的坐标求出向量(方向向量或法向量)坐标带入空间向量求角或距离的公式,求解.
探究2:线面角
【典例剖析】
例2. (2022·全国·联考)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为的中点,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解析】法一:以为原点,所在直线为轴,在平面中过作的垂线为轴,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则,,,,

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则,
且,,
即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故选B.
法二:设,已知,
则,,
在平面中过点作的垂线,垂足为,连接,
因为在直三棱柱中,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所以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在中,,
所以,同理可得,
在中,,
在中,,
所以,即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故选B.
【变式训练】
练2-1.(2022·全国·模拟) 如图,在五面体中,正三角形的边长为,平面,,且设与平面所成的角为,,若,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则,
取的中点,则,连接,则,又平面,所以,所以平面,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题意知,又由,
得,所以,
所以的最大值为,故选C.
练2-2. (2022·全国·联考) 设圆锥的轴截面为等边三角形,为圆锥顶点,为底面圆圆心,是底面圆的一条直径,是底面圆上一点,且,为的中点,则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答案】
解:在底面内作垂直于,交于点,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设圆锥底面圆半径为,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解得
令,则,,所以,
所以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故答案为.
一题多解 设圆锥底面圆半径为,则,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为,易知,即,
所以,
所以故答案为.
【规律方法】
(I)定义法求线面角:
① 先确定斜线与平面,找到线面的交点为斜足;找线在面外的一点,过点向平面做垂线,确定垂足;
② 连结斜足与垂足,为斜线在面内的投影;投影与斜线之间的夹角为线面角;
③ 把投影与斜线归到三角形中进行求解.
(2)间接法求线面角:
设斜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则(为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利用等积转化或借助其他点求距离.
(3)向量法:平面,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探究3:二面角
【典例剖析】
例3. (2022·全国·联考) 如图,在几何体中,四边形是矩形,平面,,,,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求证:平面
求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方法一:证明 如图,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是的中点,所以,且.
又是的中点,所以.
由四边形是矩形,得,,
所以,且,
从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解:如图,
在平面内,过点作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所以,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因为平面,所以为平面的法向量设为平面的法向量.
又,,
由得,
取,得.
从而,,
所以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方法二如图,
取的中点,连接,由是的中点,可知
又平面, 平面,所以平面
在矩形中,由,分别是,的中点得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同方法一.
【变式训练】
练3-1.(2022·江苏省·模拟) 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中,,,点为棱的中点,点为上的点,且满足,当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时,实数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知以为坐标原点,过点在平面内作垂直于的直线为轴,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则,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令,则,,
取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得 ,
所以,即,解得故选A.
练3-2. (2022·湖北省黄冈市·月考) 如图,是圆的直径,点是圆上异于,的点,直线平面,,分别是,的中点.
Ⅰ记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试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Ⅱ设,求二面角大小的取值范围.
【解析】解:Ⅰ平面.证明过程如下:
,分别是,的中点,
,平面,平面,
平面,又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
,而平面,平面,
平面;
Ⅱ解法一:设直线与圆的另一个交点为,连结,,,
由Ⅰ知,,而,
,平面,平面,
,而,,平面,
平面,又平面,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注意到,,
,,

即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二:设直线与圆的另一个交点为,连结,,,
由Ⅰ知,,而,
,过点,
、互相平分,四边形为矩形,

由题意得,,以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由得,取得.
易知平面的法向量,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易知为锐角,

,即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规律方法】
求二面角的方法:
几何法:先找出或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出二面角,然后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进行求解;
向量法:设平面平面,平面,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则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为.注意二面角的范围和两个平面夹角的范围不能等同.
向量法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合理建系(条件不足时,有必要的证明),写出点的坐标,求解二面角前提是准确求出两个面的法向量.向量法本质是几何问题代数化,准确计算是保障.
探究4:空间中的距离
【典例剖析】
例4. (2022·河南省洛阳市·月考) 如图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为的中点,为上任意一点,,为上两个动点,且的长为定值,则点到平面的距离( )
A. 等于 B. 和的长度有关 C. 等于 D. 和点的位置有关
【答案】A
【解析】解:取的中点,连接,则,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与的长度无关,
故B错
又平面,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即点到平面的距离,
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与点的位置无关,故D错
如图,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
则由得
令,则,,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则,
即对,错.
故选:.
【变式训练】
练4-1. (2022·北京市·模拟) 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分别为棱、的中点,为棱上的一点,且,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以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取,得,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故选:.
练4-2. (2022·辽宁省·模拟) 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分别是与的中点,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是的重心,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由直三棱柱,所以,
又,所以,
故如图所示,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则,,,,
可得,,,,
因为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是的重心,所以平面,所以,
即,解得,即,
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是的中点,
所以.
故选:.
【规律方法】
综合法求解空间距离的思路:
空间中的距离: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平行平面的直线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
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点到平面距离的方法:
(1)直接法:
① 求证过点的直线平面于点,则线段的长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② 利用求三棱锥体积的等积转化思想进行求解;
(2)间接法:转化为其他点到平面的距离
① 直线AB∥平面,转化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② 平面,平面∥平面,转化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平面,点平面,平面的法向量为,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共16页/第1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