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课程】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题】语文课《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一)默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二)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质及其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三)学习课文议叙结合、以议为主的论证方法。【教学重难点】(二)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质及其国际共产主义精神。(重点)(三)学习课文议叙结合、以议为主的论证方法。(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入死扶伤救众生: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中国医生》这部电影,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真正的伟大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而是医生背后的使命和担当”。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这样一个人,全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虽然他是个外国人,但他却把一生的经历都投放到中国的军事医疗事业当中;他的医术高明,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疗系统中值得赞赏。他就是白求恩。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学文化常识(一)知人论世,学习精神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8年3月,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二)知其作者,理清背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辞,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巩固基础疏通文意,字音词义匹配(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给黑板上的生僻字注音,同时解释词语的意义)1.给下列生僻字注音派 狭 热 轻怕重 晋察 以身职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情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生命。殉,为了某种目的而死。漠不关心:形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四、循序而渐进:默读课文任务:默读全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认真思考,想一想该篇课文主要属于哪一种文体。标出段落序号,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划分段落结构。四、循序渐进:熟知体裁问题一:通过默读全文,你们知道本文属于哪一种文体吗?1.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要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素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四、循序渐进,划分段落:(1)文章有4 个自然段,可划分为两大部分:①第1—3 自然段为第一部分;②第4 自然段的为第二部分。五、熟读而精思:熟读课文(一)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1.读出前三段的核心的议论句,以这样的方式说话: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 的精神。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二)默读第一段,想一想,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议论还是记叙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员和美国共产党员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合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记叙,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以及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三)想一想,这句话在表达方式上是议论还是记叙?作者又是怎么论述的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 的解放事业当做他们的事业,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 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 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议论句。作者运用了列宁的话对该论点进行阐述,这在议论文中是道理论证。结论: 从体裁上看,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但文中也有很 多叙述性语句,这是一种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论证方法。先叙后议,先概括简述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总结:第一段着重论述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四)阅读第二段,第二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呢?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这一论点的呢?(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先叙后议 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精神的两个表现。 侧面:拿“不少的人”跟白求恩作对比,从反面 论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必要 性。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的精神的感人之深,进一步支持了论点,发生了号召,重申论点。(3)总结:第二段着重论述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五)阅读第二段,第二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这一论点的呢?(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精神的两个表现。 侧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的精神的感人之深,进 一步支持了论点,发生了号召,重申论点。侧面 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 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 表达效果。(3)总结:第二段着重论述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4.阅读第三段,第三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呢?(1)“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2)第三段论述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联系上文,可以了解,他专心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正是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具体表现,也是他国际主义及共产主义精神在业务工作上一的反映。这一段鲜明地指出,白求恩以对技术精益求精为精神,对于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 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这就是说, 应该学习白求恩, 热爱本职工作, 钻研技术, 精通业务。阅读二三段通过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白求恩 极端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 精益求精不少的人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不出路,见异思迁思考:作者为什么把白求恩和不少人作对比呢?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是什么?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总结:第一部分(第1—3段)主要概述了白求恩的事迹,从不同方面、层次分别阐释了其伟大的人格和精神,从而号召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国际主义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6.齐读第四段,并要求背诵。这一段可以划分为哪两个层次?(小组讨论)(1)我们可以以表现手法来划分层次,我和……很悲痛的。”这是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无限惋惜、遗憾和悲痛的心情。是第一个层面。(2)第二个层面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运用排比句式,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总结:第二部分(第4 段):总结全文,叙述往事,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心情,阐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伟大意义。(二)请同学们齐读第四自然段。前五句作者回忆与白求恩生前的交往,表达沉痛悼念的感情。“只见过一面”中的“只”,“仅回过他一封信” 中的“仅”,这两个词都表示了无限怅惜、遗憾的心情。这样优秀的同志的逝世,最值得纪念的还是他的革命精神, 而纪念他的革命精神的最好办法是学习他的革命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他的革命精神。因此,毛泽东同志在叙述了他同白求恩的交住后提出“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最后论述了学习白求恩的出发点以及多然的结一果,突出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堵神”的无比可贵,说明了学习这种精神的极其重要。只有学习这种精神,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作者将对白求恩的热烈歌颂和对大家的恳切勉励结合在一起,使纪念、学习白求恩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7.中心思想:本文简单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明确文体,学习方法1.文章是如何论证和论述白求恩精神的?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1)先叙后议(叙议结合)文章第一、三、四段皆采用先叙后议的论证方法,在提供事实论据的基础上,阐释议论白求恩精神的丰富内涵,充分且颇具说服力,避免了空洞而乏味的说教。(2)正反对比在第二段中,则大量使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强调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一方面,指明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另一方面,揭示了不少人“对工作的态度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比鲜明,凸显出白求恩同志难能可贵的精神。而在最后,更以前线、边区的军民的眼光来侧面阐释白求恩的伟大与感人至深,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和文章的表达效果,进一步强调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板书:(二)总结课堂所学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白求恩优秀品质及其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明确文体:运用了先叙后议,正反对比的方法。(三)以生命赴使命,已以己力护苍生《纪念白求恩》这一光辉文献,也并没有因为时光远去而失去光芒,反而因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而彰显其时代价值,至今仍在发挥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光明日报)回首往事已数载,传承精神永不变,大国情怀显担当,今朝再战胜疫情!当朝阳尚未普照人间的时刻,他们就是这黑暗中不朽不灭的黎明!课后作业:(一)背诵课文第4段(二)除了毛泽东,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写过 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纪念白求恩同志》等。课外阅读这些文章,小组交流: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