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时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是缓慢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2)情绪的产生也与化学变化有关系。2.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二、知识梳理1.在动植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 变化 ,这些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 2.种子发芽、叶子变黄、我们的身体长高等都属于 化学变化 。 3.一些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蕴含着大量的 能量 ,并且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 4.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并不是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 化学变化 ,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5.我们身体的生长也是一种 化学变化 。这种化学变化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6.情绪也与 化学变化 有关。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特别积极地做某件事情时,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这种物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如多巴胺。 三、实验解析1.实验重现(1)探究问题:唾液遇到淀粉会发生什么变化?(2)实验材料:米饭、面巾纸、勺子、碘酒、滴管。(3)实验步骤:①取少许米饭,放嘴里,用舌头品尝下是什么味道。另取一部分滴加碘酒,观察颜色。②细细咀嚼一会儿,再说说有什么感觉。吐在纸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4)实验现象记录:米饭 刚品尝的味道 咀嚼1分钟后刚开始咀嚼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甜味 咀嚼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甜味 滴加碘酒 碘酒变成蓝色 碘酒未变色 (5)实验结论:唾液能把淀粉消化成有甜味的麦芽糖。2.指点迷津为什么咀嚼后的米饭不能使碘酒变色? 淀粉可以使碘酒变成蓝色。咀嚼时,口腔中分泌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把淀粉消化成麦芽糖,所以咀嚼后的米饭不能使碘酒变色。 1/ 1第6课时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是缓慢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2)情绪的产生也与化学变化有关系。2.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二、知识梳理1.在动植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 ,这些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 2.种子发芽、叶子变黄、我们的身体长高等都属于 。 3.一些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蕴含着大量的 ,并且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 4.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并不是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 ,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5.我们身体的生长也是一种 。这种化学变化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6.情绪也与 有关。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特别积极地做某件事情时,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这种物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如多巴胺。 三、实验解析1.实验重现(1)探究问题:唾液遇到淀粉会发生什么变化?(2)实验材料:米饭、面巾纸、勺子、碘酒、滴管。(3)实验步骤:①取少许米饭,放嘴里,用舌头品尝下是什么味道。另取一部分滴加碘酒,观察颜色。②细细咀嚼一会儿,再说说有什么感觉。吐在纸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4)实验现象记录:米饭 刚品尝的味道 咀嚼1分钟后刚开始咀嚼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 咀嚼一段时间后,才出现 滴加碘酒 碘酒变成蓝色 碘酒未变色 (5)实验结论:唾液能把淀粉消化成有甜味的麦芽糖。2.指点迷津为什么咀嚼后的米饭不能使碘酒变色? 淀粉可以使碘酒变成蓝色。咀嚼时,口腔中分泌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把淀粉消化成麦芽糖,所以咀嚼后的米饭不能使碘酒变色。 1/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6课时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docx 第6课时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答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