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动力十足好劲头——增强学习动力》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动力十足好劲头——增强学习动力》教案

资源简介

动力十足好劲头——增强学习动力
【活动理念】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和维持学习的心理动因,与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外来鼓励、学习后果和客观环境(如考试、升学)等因素紧密相连。学习动机主要发挥着动力作用和维持作用。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上。拥有明确学习目的的人,在学习上有进取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动机能够维持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充满挑战性的活动,学习的过程充满着各种困难,如果困难被克服了,个体会十分高兴,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推动学习,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
在与学生的接触和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十分被动,教师说什么,学生才做什么,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父母和教师的督促,他们很少或者不会主动地学习。很多学生学习不主动,学习目标不明确。所以及时地帮助初中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是学习心理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
1.认识动机对学习行为的积极影响,
2.反胜自我的学习动机。并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
3.学生调整学习动机,为学习提供强而特久的动力。
【活动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室,笔和纸,学生分组,每6- -8人组成一组。
一、团体热身:抓住“学习”
1.游戏规则
(1) 同学们6- -8人围成一组,每个同学伸出左手,左手食指朝上,右手掌心朝下。将左手食指顶住你左边同学的右掌心,而你的右手掌心与你右边同学的左手食指尖接触。
(2)老师念-段文字,当念到“学习”这个词语,学生便用自己的右手掌去抓住旁边同学的食指,而自己的左手食指快速逃脱,不要被人抓住。
(3)最后剩下2个同学,游戏就结束。
2.采访
(1) 在刚才的游戏中,面对输赢你是什么心态?
(2)你为什么能够抓住对方的手?
学生1:在游戏中我想赢。想赢的力量使我很认真地参与,认真地听,随时做好准备去抓住对方的手指。
学生2:就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输赢无所谓。
学生3:没有认真听就会被抓住。
3.教师小结:是的,我们有强烈的动机要抓住对方的手,所以道该做什么。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很认真地玩,努力去赢,努力去抓住学
习。在学习方面,你们有这样强烈的动机,要抓住自己的学习吗?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讨论“学习”的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活动,引入学习动机这个主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打破了同学们紧张防备的心理,为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1、团体转换:饼干的力量
1. 播放视频《神奇的饼干》
视频大致内容:主人公因为神奇的药水变得很小,比蚂蚁还小,他回不了家,他需要在蚂蚁的帮助下回家。刚开始蚂蚁不肯配合。最后主人公想到“一块饼干”,在“饼干”的诱感下,一只蚂蚁被主人公驯服,最终帮助主人公回家。
2 .小组讨论:蚂蚁为什么会乖乖地把主人公送回家?
学生1:因为蚂蚁看到了饼干,它想吃饼干,主人公就用饼干来引路。
学生2:蚂蚁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吃饼干,不需要主人公做什么,它们就会为了要吃饼干乖乖往前走。
3.教师小结:是的,蚂蚁因为想要吃饼干,饼干就成为蚂蚁前进的动力。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食物也是我们生命的基本需要。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离不开我们内心的需求,这就是动机。
4.学习动机大探讨
过渡语:饼干之所以能够引导蚂蚁前进,是因为它激发了蚂蚁们的动机。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饼干"引导着你前进呢?
脑力激荡:你的学习动机是什么?
学生1:为了以后能够有很好的工作。
学生2:为了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
学生3:为了不被老师批评。
学生4:爸爸说我要是考得好, 给我买一个iPad.
……
教师小结:以上总总,都是你们各自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我们学习的一种力量,类似于车的发动机。有了发动机,汽车能跑得更快和更有效率。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简单地说就是来自外小部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比如你题目做对能得到老师而的表扬和肯定,考试考得好能得到父母的奖励,等等。
内部动机是来自内部的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比如你喜欢数学,做数学题目有种成就感等。
设计集图:通过知识的讲解。学生明白什么是学习动机和动机的分类,初步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
三、团体工作:陈浩的学习动机
1.陈浩的故事
陈浩是一名高一年级学生,面对初中的学习生活,他有些迷茫。读小学时,他为了得到爸爸给的奖励,每次考试都认真准备。现在他长大了,爸爸的礼物已经不再有吸引力,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每天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完成作业,渐渐地不再喜欢学习,学习兴趣下降,对于学习提不起劲来,觉得学习越来越没有意思,这几次的考试成绩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再也不喜欢礼物,因此也不知道现在是为什么而学习。陈浩的父母经常鼓励陈浩要好好读书,将来能有一个好工作。同时告诉他如果期末考试考得好,父母奖励一个平板电脑。
陈浩一开始很高兴,为了平板电脑努力奋斗了几天。可是渐渐地学习状态开始变差,学习劲头总是不足。
2.小组讨论
(1)陈浩的学习动机是什么?他的学习劲头为什么不能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学生1:陈浩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为父母给的那些礼物而学习。如果他不喜欢那些礼物,也就不想学习了。
学生2:小学的时候有强烈的物质欲,为得到父母的表杨和奖励而学习。到了初中不再喜欢物质奖励,学习动机不明确了。而且他的学习动机不怎么正确。
(2) 什么样的学习动机能促进他的学习?
学生1:他应该为了自己能得到知识,成为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学生2:为了考上高中,顺利通过中考而认真学习。
学生3:为了以后有好的工作而好好学习。
学生4:为了给父母争光而好好学习。
……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身边的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由他人联想到自身,会有更真实的体会。
四、团体结束:激发我的学习动机
我们的身上都安装着一部学习“发动机”,我们希望自己的发动机能更好地发动,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那么我们要如何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让我们的学习发动机更有动力,在学习上也更有策略。接下来我们完成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叫“汉诺塔”。
1. 汉诺塔活动
游戏规则:
(1) 一次只能拿走 一个盘,大盘不能放在小盘的上面。将中间的位置移到左边。
(2)第一次的任务是6个盘都需要完成。每一组的同学都有汉诺塔,小组内先完成,再请同学上台展示。
2.小组讨论:在活动中有哪些体会和感受?
学生1: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目标明确,一步步地完成。
学生2: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放弃,尤其是中间的环节。
学生3:给自己设定的目标由易到难,先是简单的3层,再以此增加难度。
学生4:在学习中也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每一次学习目标的完成,我都会给自己加油,鼓励。自己会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完成学习中的难题。
3.教师小结: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发现要完成一个任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每一次任务完成后,大家都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学习生活也如此。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检查设定自己的目标,每一次目标的完成,都是对自己的认可和肯定。
所以要激发自己的学习内部动力,首先要给学习设定目标,每次达到目标后,给自己奖励和肯定。
【资料链接】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有多种途径,大致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激发。外部动机激发着眼干创造各种外部条件,如获得父母的奖赏、称赞,老师表扬或取得好成绩等。内部动机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需要、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收和自信等激发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依赖于情境刺激。而内部动机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长。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有信心、有责任,就会为学习付出努力。坚持的代价,我们可以合理运用奖赏。有效奖赏要坚持几个原则:淡化奖赏的外部控制作用,奖赏要与学生实际的付出相一致, 建立一. 套明确的奖励方法。
克服学业上习得性无能。学业习得性无能主要表现在:认知上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觉得自己难以应付课堂学习任务: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白弃,害怕学业失败,井由此产生高焦虑或其他消极情感,行为上逃避学习。例如,选择容易的作业,回避困难的作业,抄袭别人的作业,乃至逃课逃学,等等。学业不良学生的习得性无能不是一- 朝- -夕形成的,而是个体在经常性的学习失败情境中习得的行为方式。其动机过程大致由两条途径发展:一是失败的信息引起消极的情感体验。因为经常失败导致教师、家长更多的批评和抱怨,由此感到沮丧,并严重损害个人的自尊和自信,为了维持自尊便会产生消极的防御机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逃避学习。二是失败的信息通过归因的中介影响自我信念的确立,进而构建消极的自我概念。
【操作建议】
1.本次活动过程中,学生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因此活动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一种信任、 安全、分享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倾听、分享。
2.汉诺塔游戏中,道具准备需充足,不然有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其中,从而会影响活动目标的落实。在这一环节因为学生会有新鲜” 感,需要控制好课堂秩序。
3.每个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活动体验升华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为学习添加持久的动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活动中的暖身活动非常成功,活跃气氛,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又能体会动机的重要作用。为后面环节开展做好了铺垫。紧接着用“饼干的故事”强化学生的认知,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发自内心的动力,才能坚持自己的目标,哪怕是困难重重。在脑力激荡环节,学生有机会深人思考自己的学习动机,也分享了同作的学习动机,对建构自我学习动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学习动机展开的,案例中的故事一定要贴切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动机,教导学生学会自己的动机调节,找到增强自己学习动机的方法。
不过不足的是,本次活动活动性不强,课堂的中间部分会比较沉闷。在最后环节的汉诺塔游戏中, 由于道具有限,有些学生并没有机会参与其中,活动目标落实得并不理想,在环节的落实上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