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九章 压强9.2 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液体压强的分布规律。(4)能利用液体内部压强分布规律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2.科学思维:理性归纳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建立液柱模型推导液体压强公式。3.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液体压强分布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实验归纳的研究方法。(2)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精神。教学重点: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压强计、水槽、水、盐水、铁架台、试管,橡皮膜,矿泉水瓶,连通器演示器。教学互动设计: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020年11月10日4点50分左右,在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的海面上,中国第一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被从母船吊入深蓝色的大海,开始冲击万米海深。“奋斗者”号是工作型、科考型的,可以搭载三人潜入万米海底,能够自主巡航,进行生物矿物和地理物理等科学考察,空间大、时间长、乘员多,难度远超类似深潜器。自2020年10月10日起,“奋斗者”号赴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万米海试,成功完成13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深海10909米意味着什么?有人说,设想你在10900米深的“奋斗者”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水里,海水对你脚背的压力相当于2200个人叠起来踩在你的脚上!海水的压力果真有这么大吗?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静止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支承它的桌面有压力,因而对桌面产生压强。杯中的水对杯底也有压强吗 想想做做家里洗菜池没有水时,要提起池底排水口的橡皮塞很容易;洗碗菜池装满水时,要提起橡皮塞就比较费力,这说明水对池底的橡皮塞有向下的压力,水对橡皮塞有压强。液体内部对侧面、对上方有压强吗?(一)液体压强特点思考:固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由于受到重力而对接触面产生压强,那么液体也受重力的作用,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吗?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思考: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吗?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会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如图所示,液体能从容器侧壁的孔中流出,说明液体对侧面有压强;喷泉中水柱能向上喷出,说明液体内部向上也有压强。由于液体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提出问题: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有什么特点呢?猜想与假设: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跟液体的深度有关?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图所示是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的仪器——压强计。它的探头是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的。当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橡皮膜发生形变,U形管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如图,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看看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看看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2.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3.换用不同液体(如盐水)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的大小我们研究容器中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要想得到液面下某处的压强,可以设想这里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这个平面以上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所以计算出液柱的重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设液柱的高处为h,平面的面积为S。这个平面上方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F=G=mg=ρVg=ρShg平面受到的压强 = / = / = 因此,液面下深度为 h处液体的压强为p=ρgh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p表示压强,单位是Pa。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是m。(1)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液体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2)深度的计算:深度是以液面为起点,液体中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人们在水中活动要承受一定的压强。屏住呼吸的潜水员在浅海中采集海参、珍珠贝;背着氧气瓶的潜水员在浅海中可以长时间地停留。(如图所示)若要在较深的海水中工作,就要穿抗压潜水服了,这是由于海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人体此时已无法承受海水的压强。如果要潜入更深的海底,抗压潜水服也无能为力,需要专门的潜水器,以抗巨大的水压。2012年,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7000m级潜水实验。这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科技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例题:有人说“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大小相当于1500个人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计算说明。解:因为是估算,海水的密度取ρ=1×103kg/m3 , g取10N/kg,脚背宽度取8~10cm,脚背长度取12~15cm,脚背面积取96~150cm2,近似取S=130cm2 =1.3×10-2m2 。7km深处海水的压强为p=ρgh=1×103kg/m3×10N/kg ×7×103m=7×107Pa脚背受到的压力为F=pS=7×107N/m2×1.3×10-2m2= 9×105N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所受重力为G=mg=60kg×10N/kg= 6×102N假设脚背所受压力的大小相当n个成年人所受的重力,则 =(9×105 )/(6×102 )=1500估算结果表明,在7km的海底,水对脚背的压力确实相当于1500个人所受的重力。利用公式 p= gh计算时,密度ρ的单位一定要用kg/m3,液体深度h的单位一定要用m,计算出压强p的才是Pa。(三)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如图,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如图所示的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设想在U型管底部有液片AB,液体不流动时,AB保持静止,AB受到左边液体的对它的压力与右边液体对它的压力相等。设想在U型管底部有液片AB,液体不流动时,AB保持静止,AB受到左边液体的对它的压力F1与右边液体对它的压力F2相等。液片AB的面积为S,则液片AB受到左边液体对它的压强p1与右边液体对它的压强p2相等。设想在U型管底部有液片AB,液体不流动时,AB保持静止,压力F1=F2,压强p1=p2。p1=ρ1gh1,p2=ρ2gh2如果ρ1=ρ2,则h1=h2。即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等。设想在U型管底部有液片AB,液体向右流动时,压力F1>F2,压强p1>p2,ρ1=ρ2,h1>h2。即同种液体,液面高度不相等,液体从液面高处流向液面低处。想想议议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它们各有什么功能?想想看,它们是怎样利用连通器的特点来实现自己的功能的?水壶的壶嘴与壶身组成连通器。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锅炉和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三、总结反思,超越自我1.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液体压强的大小p= 。4.测量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仪器是压强计。5.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水壶、船闸是连通器。四、板书设计,整合提升1.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液体压强的大小p= 。4.测量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仪器是压强计。5.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水壶、船闸是连通器。五、大海扬帆,尝试远航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的仪器叫做压强计B. 由于液体有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C. 由于液体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液体内部向上方没有压强D. 由于液体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B.液体深度越深, 压强越大C.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D.液体越多,对底部的压强越大3. 将一未装满水的试管由竖直变为倾斜后,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4. 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A.木桶的粗细B.木桶的轻重C.最短的一块木板D.最长的一块木板5.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在最深处海水对“奋斗者”的压强约为( )A. 104PaB. 108PaC. 107PaD. 106Pa参考答案1.C;2.D;3.B;4.C;5.B。六、作业:P38.T4课外作业P38.T1、T2、T3、T5 。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