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包身工夏衍黑砖窑事件:指在2007年前后,山西砖窑窑厂豢养帮凶非法拘禁并强迫农民工从事危重劳动,非法收买和使用被拐骗儿童,恶意拖欠工资和侵占他人财产,剥夺他们人身权利并强制劳动每天长达14小时到16小时不给任何劳动报酬的严重违法犯罪案件。作者介绍01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浙江省杭州市人。02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 《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03《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篇真实的文章。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即: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新闻性——及时性、真实性文学性——形象化地表现对象政论性——议论性语言文体介绍文体知识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多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也称包身工。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包身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 制度的罪恶。 本文是夏衍先生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作的一篇反映中国劳工悲惨生活的带有经典意义的报告文学,发表在1936年《光明》创刊号上。文章反映的是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实。当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衰败,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困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孩子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规模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工人的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唤醒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夏衍先生于1935年选择了一家名叫“三井系”的日本工厂,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纱厂,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写成此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写作背景背景介绍其实,20年代后期,我就着手收集包身工素材了,到了193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达十年之久。1927年开始,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和做工人运动的同志,从他们口中,我了解了包身工制度和他们的遭遇,我觉得非把这个地狱揭开不可。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半夜三点来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混身于其中。这两个月,我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她们的劳动强度和生活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作了实事求是的调查。 ——节选自《夏衍谈<包身工>》1.报告文学属于散文,文章的线索非常重要,请认真阅读课文,寻找文章写作线索。(提示:包身工的作息时间)探究思考包身工作息时间时间4:15 起床4:30 早餐5:00 上工17:00 手工1—6段: (4:15)起身 恶劣的住宿条件7—11段: 包身工的来源 、身份——包身工制度的形成12—14段:(4:30)早餐 恶劣的饮食条件15—22段:雇佣包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23—32段:(5:00)上工 恶劣的劳动条件33—34段: 日本纱厂飞跃地庞大——包身工制度的膨胀35—47段:(17:00)放工 榨干最后一滴血汗48—50段: 黑暗将要过去 黎明必到来—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史一天活动为主线主线:时间顺序副线:制度趋势根据包身工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寻找文章的写作线索1、寻找文章线索双线交织,虚实相生以时间为主线组织材料,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主线文中穿插(补叙、插叙)着背景资料,以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史为副线,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副线2.作者从哪些方面再现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的?探究思考衣食住行表述 概括衣食住行做工褪色或胜了的短衣,短衫,下面是玄色 或是条纹的裤子。破脏的粗布鞋。(第23段)破脏短衣乡下气两粥一饭:早晚吃粥,中午干饭。两“粥”一饭 无菜 量少 不够一人一碗 (第12、13段)质差吃不饱面积约9.32平方来,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人均居住面积不到0.6个平方(第3段)狭窄 恶臭没有自由,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第21段)没有自由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第25段)、三大罚规(殴打、罚工钱、停生意)(第26段)工钱 三角八劳动强度大、待遇差,猪狗不如的非人生活这些称谓反映包身工哪些方面的特性?自然身份 非人待遇 赚钱工具生物(4次) 懒虫(3次) 猪猡(6次)赚钱的“机器” 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持费“机器” 试验工 养成工 乡下姑娘小姑娘 滋养物 没有锁链的奴隶 死娼妓 饲养物 奴隶(2次)罐装了的劳动力包身工的称谓3.本文主旨在于表现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从而表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那么作者又重点描写了几个女工的情况,有什么作用?探究思考典型人物:芦柴棒、小福子、不知名女工一、芦柴棒1、出场:十五六岁;手脚瘦得像芦柴梗一样。(6段)2、重病遭打:将身体慢慢的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不占地方;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露骨”的突出的脚腿,碰痛了他的脚趾;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揩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的头上。(16-19段)3、骨瘦如柴: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骷髅一样,摸着他的骨头会做噩梦!”(35段)二、小福子:挨罚 拿莫温打得比平时格外着力;东洋婆揪住小福子的耳朵,将他扯到太平龙头前面,叫她向着墙壁立着;拿莫温拿起一个丢在地上的皮带盘芯子,不怀好意的叫她顶在头上。(28段)三、不知名的女工惨遭毒打 一把揪住她的头发,踢,打,掷,和爆发一般听不清的嚷骂;血和惨叫使整个工房的人都怔住了,大家都在发抖;打倦了之后,再在老板娘的亭子楼里吊了一晚。(42-47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①“面”上的描写,主要是人物的群体描写。本文写包身工起床、吃粥、像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做一下概括性的叙述。比如清早起床、吃早饭、上工的场景,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从整体描写中表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②“点”上的描写,主要是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比如文中提到三次的“芦柴棒”。 “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虽然只写了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文章通过对“芦柴棒”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点面结合”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点: 典型人物、事件、细节(个体描写)面: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群体描写)点面结合4.深入了解包身工制度,了解包身工是怎么来的,分析包身工产生的原因,以及体现了怎样的制度?探究思考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灾荒区域;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咬着树皮的女孩。直接原因:带工老板用欺骗的方式让那些无路可走的女孩签订包身契,从而沦为包身工。遇到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后,生于社会底层的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1)包身工的来历:包身工这种制度是怎么产生的?(8-11段)廉价(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得自由)主观原因(8-10段)家庭困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2)为什么会形成“包身工”(15——22段)5.报告文学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本文如何体现文学性?文学性是指报告文学在忠实于真实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细节、营造氛围等,以此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探究思考(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1-6段和第7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1-6段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第7段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让人对包身工的生活有较完整的认识。对比:包身工与带工老板在住、吃、穿着打扮、收入等方面的对比。前者往往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住“像鸽子笼一般的”工房,吃“浆糊一般的”薄粥,穿“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连青的短衫”,得到的工钱还不及男工的1/3。后者穿“拷绸”之类的衣服,“不仅可以放债、买田、起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的滔天罪行。(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比:包身工与外头工人的对立。包身工“脏、乡下气、土头土脑,没有做工与不做工的自由,出了差错要挨打”。外头工人“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他们可以选择工作,不会挨打,可以通过贿赂工头换取更好的工种。通过对比,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境地。“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鸦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鸦,整齐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鸦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类比手法:形象地阐说了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有力地控诉了包身工制度的罪过。船户养墨鸭——捕鱼——卖钱(没有虐待)带工老板——饲养包身工——赚钱(没有温情)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痛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运用了象征手法,黑夜象征着旧社会旧制度,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新世界。帝国主义的残酷压迫终将走向灭亡,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必将来到的信心。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第12段)运用反语,表现包身工饮食条件差。控诉了老板的无情。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第32段)运用反语,带工头惩罚的不合理,残忍。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运用反语,表现这些青年在家乡被当成像鸡鸭一样喂养。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包身工一天生活遭遇的描写,概括了包身工的全部悲惨生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榨、虐待中国工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注,并指出了黑暗必将过去,光明必将来临的历史趋势。包身工所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这篇文章?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 是为了让年轻人记住一段历史,一段国家贫弱、国民苦难的历史,明确青年一代的时代责任,可以发挥警钟的作用,警醒人们,铭记历史,永不忘记,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警惕当代包身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