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习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习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修一复习课件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一、历史新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二、新时代的内涵
伟大事业角度: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奋斗目标角度: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人民期待角度: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历史使命角度: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世界意义角度: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1、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社会的主要矛盾
1、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为什么:
(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2)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限制因素。
四、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一“变”两“不变”:
一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两不变: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怎么样:
变得角度:“一个着力解决、两个提升、五个角度、两个全面”
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成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不变的角度:三个牢牢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行下去。
五、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原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
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措施
1.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任务):【四个特色】
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对中国人民而言:【三个一以贯之】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行下去。
八、中国梦的本质
1、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具体内涵:
国家富强: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民族振兴:就是要使中华民获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九、中国梦的意义
(1)历史角度: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P47探究与分享】
(2)现实实力: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48-1段】
(3)重要意义: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P48-2段】【考过主观题】
行下去。
十、中国梦的特点
①【人民梦】从中国梦与人民的关系看: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原因: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②【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从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看: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要求: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③【世界梦】从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看: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态度: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行下去。
十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如何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原因: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要求: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行下去。
十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如何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原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原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行下去。
十二、“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P50-1段】
②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P52-1段】
十三、如何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①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P52-1段】
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
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
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P51-1段】
行下去。
十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两步走)
时间跨度 奋斗目标
第一 阶段 2020年到2035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 阶段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十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两步走)
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阶段: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十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两步走)
十五、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的做法
1、具体战略举措
①经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政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④社会: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⑤生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⑥军队: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⑦国家: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⑧世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⑨党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十五、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的做法
2、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
3、对青年的要求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解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十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总: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具体:
(1)世界角度: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2)中国角度: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3)中国共产党角度: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4)科学社会主义角度: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十七、“十个明确”的内容
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强化“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现代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4、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5、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七、“十个明确”的内容
6、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8、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9、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十八、“十个明确”的意义
1、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2、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3、“十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
4、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十九、“十四个坚持”的内容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二十、“十四个坚持”的历史意义
1、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
3、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
4、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
“方法论”。
二十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
“十个明确”偏重于理论层面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十四个坚持”偏重于实践方略层面的展开,二者回答了以下主题:
1、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十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角度 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 原创性贡献
马中化 新飞跃
重要地位
(1)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
(2)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1)是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2)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1)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2)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