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一、宇宙1.物质性:宇宙是由①______、星云、②______、卫星、流星体、③______等天体组成的。2.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④________、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总星系二、太阳1.太阳系示意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⑧______、c地球、d⑨_____、e木星、f⑩______、g天王星、h ________。2.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 ________反应。(2)影响a.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 _________,为生物繁衍生长、 ________________等提供能量。b.人类的新能源。3.太阳活动(1)表现三、地球1.普通性(1)从 ______________看,与其他七大行星相似。(2)从结构特征看,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共同之处。2.特殊性——存在生命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1)运行 ______(2)光照 ______ (1)地表温度适宜,且 ______和________幅度都不太大(2)有______水存在(3)有含____的大气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宇宙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是天体系统示意图,则A为________,小行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图。河外星系的级别与________图相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图,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2)天体之间相互________和相互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考查点二 太阳2.读“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回答问题。(1)A是__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外部大气的________层。(2)B是________层,该层有时局部区域会出现突然增亮的现象,叫作________。(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周期约为________年。(4)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________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________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____”现象。考查点三 地球3.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相邻内侧的行星是________(名称),相邻外侧的行星是________(名称)。(2)图中C表示的是____________,B表示的是________。(3)2004年,人类的探测器又一次成功登陆____________(字母)星球,并发回高清晰照片,从而证实了该星球曾经存在大量的______________,并可能存在过______________的事实。方法技巧练如何分析生命存在的条件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C.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D.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行星(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3)若地球在①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炎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消失 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方法技巧 分析一个天体是否适合生命存在和发展,应借助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温度、大气、液态水三个方面的条件来考虑,因为这些都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和发展。一、选择题1.关于宇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是物质以外的所有空间B.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宇宙是无限的C.宇宙是无边无际空间的总称D.宇宙物质有不同的形态且处于运动中2.下图中的物体属于天体的是(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3~4题。3.童谣中出现的所有天体都属于(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A.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4.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1级 B.2级 C.3级 D.4级5.北京时间2010年3月24日凌晨,直径34千米的226号小行星遮掩了一颗巨蟹恒星,与226号小行星相似的小行星主要分布在( )A.河外星系B.地月系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D.巨行星之间6.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 )A.中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核聚变反应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光球层释放的电磁波D.色球层耀斑的爆发7.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A.光、热资源 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C.生产能源 D.生活能源8.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不属于它的特点的是( )A.取之不尽 B.稳定、廉价C.广泛用于生产生活 D.无污染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二、综合题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美国1998年1月6日发射的“月球勘探者”号宇宙飞船,发现在月球的极地有冰,最多可能达到100亿吨。材料二 2007年9月14日,日本在种子岛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探月卫星“女神”号,同年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也发射成功,揭开了亚洲人的探月历程。下面为“嫦娥一号”进入月球轨道示意图。(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月球上有哪些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2)若干年后,若人类要移民到月球,人类还应成功创造哪些生存条件?答案知识清单恒星 ②行星 ③彗星 ④相互吸引 ⑤银河系 ⑥太阳系 ⑦地月系 ⑧金星 ⑨火星 ⑩土星 海王星 核聚变 地表温度 大气和水体运动 电离层 气候异常 运动特征 安全 稳定 日变化 季节变化 液态 氧基础达标练1.(1)总星系 C B D 地球 (2)吸引 绕转解析 宇宙中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层次,最低一级的是地月系;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七大行星等围绕太阳运动组成太阳系;太阳系又属于更高一级的银河系。在银河系以外有许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离我们最远的距离估计为150亿~200亿光年。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察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总星系。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可以明确地球在宇宙中尤其是在太阳系中的位置。2.(1)黑子 光球 (2)色球 耀斑 (3)黑子和耀班11 (4)黑子 耀斑 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磁暴解析 本题主要是通过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及每层对应的太阳活动现象来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图中主要提供了以下信息:①太阳大气层结构从里到外分为A、B、C三层;②最里面的A层上显示出一块暗黑区域;③中间的B层某区域出现火炬状现象;④A、B、C三个分层从里到外厚度逐渐变大。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根据太阳大气层结构图确定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3.(1)金星 火星 (2)小行星带 彗星 (3)E 水 生命方法技巧练(1)D (2)A (3)A 综合提升1.D 2.D 3.A 4.B 5.C 6.A 7.A 8.C 9.(1)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冰的存在等。(2)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液态水、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合适的大气保护层和生态系统等。解析 本题结合时事材料,考查对天体系统的理解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嫦娥一号”绕月运行可以构成比地月系更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条件及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的存在、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等自身条件。教材P2 问题(1)人类分男、女两种性别。(2)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3)人类居住的地球(星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与其他行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教材P10 活动1.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是因为它与其他七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极为相似,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因为在八大行星中到目前为止地球是唯一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据表1-1-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同相邻的金星、火星相似,与水星的差异也不大;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与金星非常接近;其自转周期与火星差异极小,与海王星差异不大;公转周期与金星、火星相似,综合这些因素,可以认为地球是八大行星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与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水星白天的温度高达350℃,夜晚则降至-170℃。金星固体表面温度更高,达480℃,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表面温度都低于0℃。这些过低或过高的温度,水无法以液态存在,因此,不具备形成生命的基本条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介于0℃到100℃之间,这个温度使水主要以液体状态存在,为生物的存在提供了条件。而其他行星与太阳距离过远或过近,导致温度过高或过低,运动周期偏长或偏短,导致温度变化偏大或偏小,另外,其他行星质量过大或过小,使得空气组成成分与地球不同,要么二氧化碳含量太高,要么空气稀薄,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因此地球又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只有它具备形成生命的条件。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做好记录。 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①____向②____2.周期:1个⑦______日,即23时⑧____分⑨____秒。3.速度(1)角速度:除⑩____________外,任何地点都相等,约为 ________。(2)线速度:由 ________________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二、产生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1)昼夜半球(2)昼夜界线:AB线所在大圆为 ________(圈),AOB为 ____线。2.昼夜交替(1)成因: __________。(2)周期:1个 ________,即24小时。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地球的自转1.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在图外侧弧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4)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__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考查点二 产生昼夜交替2.下列地理现象中,主要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弧、夜弧之分C.昼夜交替现象 D.极光现象方法技巧练如何判断晨线、昏线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方法技巧类型 依据 晨线 昏线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线时间法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6时的那条昼夜分界线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18时的那条昼夜分界线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昼半球的西侧)的昼夜分界线 夜半球西侧(昼半球的东侧)的昼夜分界线图示一、选择题如图为“某半球俯视图”,读图回答1~3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图为北半球 ②该图为南半球 ③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④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与a点角速度相等的点有( )①b ②c ③d ④e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a、b、c、d四点线速度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d>c>b>a C.a>c>b>d D.d>b>c>a4.我国正在建设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相比,独具的优势有( )A.视野开阔、利于国防、科技力量雄厚B.离赤道近、气候干燥、配套设施齐全C.人口稀少、污染较小、安全可靠D.纬度较低、运输便利、周边影响小5.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 km/h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 km/h)。据此回答6~8题。6.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7.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是( )A.赤道 B.极点 C.北纬30° D.北纬60°8.若该飞机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行,途中飞行员能见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 )A.一个太阳日 B.一个恒星日 C.12小时 D.48小时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二、综合题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画出昏线,用表示夜半球。(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3)B即将进入________(昼/夜)半球。(4)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知识清单①西 ②东 ③逆 ④A ⑤顺 ⑥B ⑦恒星 ⑧56 ⑨4 ⑩南北两极点 15°/小时 赤道向两极 夜半球 昼半球 晨昏线 晨 地球自转 太阳日基础达标练1.(1)标注略(为逆时针方向) (2)A (3)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4)A A、B、C、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中心点为北极点,最外圆圈为赤道这一信息。第(1)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但都是自西向东。第(2)题,A、B、D选项为侧视图,C选项为俯视图。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应逐渐增大,根据选项C中经度变化状况可知,该图中心点应为南极,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第(3)题,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一个恒星日,其时间为23时56分4秒。第(4)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点都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C 方法技巧练B 4.D 5.B 6.B 7.D 8.C 9.(1)略。 (2)晨 相互垂直 (3)昼 (4)B=H>D=E=F>A=C教材P11 问题强烈的热带气旋为台风。由于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空气向中心辐合,气流在辐合运动中,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发生偏转。我国东海海域位于北半球,气流在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致使整个气旋系统的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教材P12 活动1.该分界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手电筒光线)垂直。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地球表面的晨昏线相对不断移动,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由于地球不透明,且自身不发光,因此在任一时刻,地球只有一半区域得到太阳的照射,表现为昼,另一半区域得不到太阳的照射,表现为夜,这样就形成了昼夜。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不断交替。第2课时 时差的产生及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学习目标 1.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2.以河流、风、洋流等为例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 一、产生时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①____。如图中,同纬度的甲、乙相比,②____地时刻较早。2.地方时3.时区与区时(1)时区:全球划分为⑦__________,每时区跨经度⑧____。(2)区时:每个时区⑨_________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____________。2.偏转规律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产生时差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此时是__________时。(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的光照图。(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________个时区。(4)此时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个日期。考查点二 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2.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AB B.BD C.DE D.AE方法技巧练地方时的计算方法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已知A的时间为3时,回答问题。(1)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B点的时间为__________时,C点的时间为________时。(3)北京的地方时为________(北京的经度为116°E)。(4)北京属于______时区,其区时是________时。方法技巧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1.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图为例:(1)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2)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3)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4)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2.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15:00,F点地方时为24:00-=21:00。一、选择题1.关于地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方时是因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时刻B.地方时是因直射点而变化的时刻C.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D.上海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的时刻要早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其手机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2~3题。2.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A.160°E B.40°E C.160°W D.80°W3.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读“某地区图”,回答4~5题。4.图中东11区与东12区的分界线是( )A.172.5°E B.170°E C.165°E D.172.5°W5.①、②、③、④四地,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左偏,自转线速度最小,该地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6.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国庆节,这架飞机是( )A.自东向西飞行B.一定飞过180°经线C.自西12区飞向东12区D.自东12区飞向西12区7.一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显著,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显著,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在下图中,这条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图示正确的是( )8.地球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______(方向)偏转( )A.东 B.西 C.南 D.北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二、综合题9.读下图(阴影区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此刻“北京时间”为9时整,那么图中A地经度为____________。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为( )A.小于90° B.大于90° C.等于90° D.180°(2)此时,地球上和北京同处一天的范围( )A.大于一半 B.小于一半 C.等于一半 D.无法确定答案知识清单1.①早 ②乙 ③经度 ④相同 ⑤甲、丙 ⑥1 ⑦24个时区 ⑧15° ⑨中央经线 ⑩0时 ACS 180° NOS 地转偏向力 右 左基础达标练1.(1)3 (2)12 22 (3)21 (4)135°E 18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计算能力。根据图可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和45°W,A点所在经线为180°,因45°W经线为12时,所以A点应为3时,表示的日期应为12月22日;因45°W为12月22日12时,故135°E应为12月23日0时,所以120°E应为12月22日,且同属于该日期的时区共有21个。2.B 方法技巧练(1)图略(为逆时针方向)。 (2)6 21 (3)10时44分 (4)东八 11解析 (1)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地球沿逆时针方向自转。(2)B点位于A点的东方,相隔45°,因此B点时刻比A点早3个小时,为6时。C点位于A点的西方,相隔90°,因此C点时刻比A点晚6小时,C点的时刻为3-6+24=21(时)。(3)A点和北京相隔116°,相差7时44分。北京位于A点的东方,所以北京的地方时为3(时)+7时44分=10时44分。(4)A点位于0度经线,属于中时区,北京在116°E,所在时区为:116°E÷15°≈8(四舍五入所得整数商)即东八区。A点与北京所在东八区相差8个时区,北京在A点的东方,加两地时差,即东八区区时为3时+8=11时。综合提升1.D 2.C 3.C 4.A 5.C 6.D 7.B 8.B 9.(1)105°W A (2)A解析 本题以光照图形式考查日期范围及时间计算的知识。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则A地所在经线是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其地方时为18:00,此时题干中给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120°E地方时,为9:00,结合以上两个时间可计算得出A所在经线的度数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度数,0:00(或24:00)所在经线的度数,新旧日期范围也由此可以确定,最后利用数学中交集法则,得到同时满足东半球、昼半球的区域。教材P13 活动可以从教材“图1-2-4理论时区”读出各个城市所在的时区,然后进行时间的换算。北京时间是2008年8月8日20时,伦敦为12时,莫斯科为14时,悉尼为22时,纽约为7时。方法分叫②夜弧,某地昼夜长短取决于此地所处纬线圈③昼夜弧占纬线圈总长度的比例。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a.太阳直射南北半球的哪半球,哪半球就④昼长夜短,同时,越移向该半球高纬度,昼就越长,夜就越短,该半球极地地区出现⑤极昼现象。b.二分日,全球⑥昼夜平分。(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a.赤道至极圈:夏半年⑦昼长夜短,越接近夏至,昼越⑧长,夜越⑨短,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b.极圈至极点:夏半年出现⑩极昼,越接近夏至,极昼范围越大,夏至时,极昼范围最大,整个极圈出现极昼。c.赤道,全年 昼夜等长。3.昼夜长短的其他影响因素海拔越高,昼越 长,夜越 短。四、四季的更替 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规律,这样就形成了四季。1.天文四季凡立足于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以这些天文现象作为依据划分的四季就属于天文四季。我国传统上以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而西欧、北美中高纬度国家传统上以 春分、 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开始。2.气候四季传统的划分四季方法,与各地实际气候的递变不一定符合。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的变化相符合。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运用气候统计的方法,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这属气候四季。我的疑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探究材料】国内某旅行社全新推出芬兰境外游,其宣传主题是“乐游北极圣诞老人村,体验特色午夜高尔夫”,并在宣传册上印了一幅午夜太阳照片。 你认为这家旅行社宣传册上的图片可信吗?并阐述理由。答案 不完全可信,取决于旅游时间(季节)。芬兰北部少部分领土位于北极圈以内,能否出现午夜太阳,取决于什么时间(季节)旅游会出现极昼现象。【规律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1)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随纬度的增高,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来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且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越多。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北半球某纬度的夜长,等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长,反之亦然。(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则相反。时间 光照图示 昼弧、夜弧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特殊节气夏半年(以北半球为例) 北半球各地昼弧长于夜弧,随纬度增高,昼弧越长,夜弧越短,北极附近出现纬线全为昼弧现象,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随纬度增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弧达一年中最长,夜弧最短,极昼范围达最大春分秋分 各纬度地区昼弧等于夜弧 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冬半年(以北半球为例) 北半球各地昼弧短于夜弧,随纬度增高,昼弧越短,夜弧越长,北极附近出现纬线全为夜弧现象,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随纬度增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弧达一年中最短,夜弧最长,极夜范围达最大(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南北半球的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北半球则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则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6月22日至12月22日),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而南半球则昼渐长夜渐短。时间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北半球 南半球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 向北移动 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至12月22日 向南移动 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3月21日或9月23日 位于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昼夜相差幅度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考例探究1】 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1)~(2)题。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白昼长 5:30 9:09 11:25 13:56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 (1)D (2)D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此时为冬至日;从昼夜长短可看出,此日甲、乙、丙三地昼长小于12小时,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从表中信息可知丁地位于南半球。导致白昼时间差异的原因也就是造成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主要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地球的公转运动。探究点四 四季的更替【探究材料】教材P18知识窗四季的划分和教材P19图1-3-11四季的划分。1.分析四季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如下图:2.不同纬度地区,四季变化特点一样吗?答案 不一样,如下表所示:纬度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获得太阳辐射 季节变化低纬度 终年较大 变化不大 最多 全年皆夏中纬度 变化最大 变化较大 变化最大 四季分明高纬度 终年很小 变化很大 较小 全年皆冬3.根据知识窗思考:(1)四季划分有哪些方法?(2)各种划分方法的依据有什么不同?答案 四季的划分(北半球)见下表:欧美传统四季 我国传统四季 候温四季 气候四季春季 春分~夏至 立春~立夏 候均温10~22℃ 3、4、5月夏季 夏至~秋分 立夏~立秋 候均温22℃以上 6、7、8月秋季 秋分~冬至 立秋~立冬 候均温10~22℃ 9、10、11月冬季 冬至~春分 立冬~立春 候均温10℃以下 12、1、2月【规律总结】五带的划分五带 范围 极昼极夜 阳光直射 四季状况北寒带 北极圈以内 有 无 全年皆冬北温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无 无 四季分明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无 有 全年皆夏南温带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无 无 四季分明南寒带 南极圈以内 有 无 全年皆冬【考例探究2】 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D.黄赤交角的存在答案 D解析 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时,其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面保持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使得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发生季节移动,从而导致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形成四季的更替,所以说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恒星辨别方向二、预习内容(一)利用地图辨别方向: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1)用方向标辨别方向:阅读图1—4—1,要确定甲地位于乙地的什么方向,首先应以乙地为 ,建立 ,然后根据 在坐标中的位置,确定其所在方向。(2)用经纬网辨别方向: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方向的辨别应该根据 和 这两个方面来进行。(3)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地球永远是 进行旋转的,当经度变化小于180°时,顺地球自转方向为 部;2、在野外用地图辨别方向:首先,应在导游图上找到与 的地物,然后在 转动地图,使图上的地物方位与 。其次,在地图上确定自己所在地位置,以及要去游览的地点所在 ;然后根据导游图中的线路行走,即可到达要去的地点。(二)利用罗盘辨别方向:1、罗盘使用步骤, 、保持 、 ;2、过程:在保持仪器 下,将刻度盘上的 指向目标,根据 在刻度盘上的 ,可确定目标相对于 的方位角。(三)利用恒星辨别方向:1、太阳东升西落,只有在 和 真正的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以北半球为例,夏半年时,太阳日出 ,日落西北;冬半年时,太阳日出 ,日落西南。对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来说,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太阳位于 天空,物体影子总是朝向 ,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 ;2、在 北半球可以根据北极星定位,北极星位于 天空。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 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如何判定地图上的方位。2.说出如何利用地图和罗盘判断方向。3.可以利用恒星辨别方向;学习重难点:判定地图上的方位和利用恒星辨别方向二、学习过程(一)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探究一:如何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1、以什么地方建立坐标系的中心?2、以什么方向为坐标系的正北方向?3、如何判断另外一地的方向?探究二:若给出两地的经纬度,该如何比较两地的方位?提示:当两者经度相同时,则 ;若两者纬度相同时,则 ;若两者的经度都是东经时,则 的地方位置偏东;若两者的经度都是西经时,则 的地方位置偏西;若两者的经度一为西经,一为东经时,则 ;(二)在野外用地图辨别方向:探究三:如何利用导游图判断方向?1、把可以看见的典型地物与地图地物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什么?2、当两者都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现实方向应该是怎样的?(三)利用罗盘辨别方向探究四:如何利用罗盘辨别方向?照准的目的是什么?其方法是什么?如何保持仪器的水平如何读数?(四)利用恒星辨别方向:1、利用太阳判别方向:自古以来,人们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辨别方向。探究五:1、太阳真正东升西落的时间有哪几天?2、以北方球为例,在夏半年中,白天的时间与十二小时相比长短如何?所以太阳升起的时间比春秋分早还是晚?因此其升起的地方是什么方向?落下的地方时什么方向?3、以北方球为例,在冬半年中,白天的时间与十二小时相比长短如何?所以太阳升起的时间比春秋分早还是晚?因此其升起的地方是什么方向?落下的地方时什么方向?2、利用北极星判断方向:探究六:如何寻找北极星?1、如何利用大熊座找出北极星?2、如何利用仙后座找出北极星?(三)反思总结还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判断方向?(四)当堂检测现有甲(112°E,43°N),乙(112°W,34°S),丙(88°E,23°N)三地,完成1至2题:1、对于甲乙两地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甲在乙地的西北 B 甲在乙地的东北C 乙在甲地的西北 D 乙在甲地的东北2、就乙丙两地来说,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BA 乙地在丙地的东北 B 乙地在丙地的西北C 丙地在乙地的西南 D 丙地在乙地的东北3、小刚在五月二十一日登泰山观日出,他应该在什么方向找到地平线上的太阳( )DA 正北 B 正东 C 东南 D 东北4、阅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河流在ab之间的河水流向为 ;判断理由是 ;(2)甲地位于丁地的 方向,悬崖位于甲地的 方向;(3)丙为沙心洲,未来发展变化状况为 ;从该处看向丁村的方向为 ;答案:1-3:ABD4、(1)由东向西 等高线在图偏上位置数值大 (2)正西 东南 (3)与凸岸连接 正东课后练习与提高阅读某理想区域图,G地在十二月份看到日出方位为正东南。回答1至3题:1.H地位于F地的什么方向( )A 正南方 B 正北方 C 东北方 D 东南方2.一人从E地到F地行走,其方向为( )A 正东方 B 东南方 C 东北方 D 正北方3.该地区可能位于( )①北半球中高纬度 ②北半球中低纬度 ③南半球中高纬度 ④南半球中低纬度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4.某人从赤道向南行走200千米,向东行走200千米,再向北行走200千米,再向西行走200千米,则停下的地点与出发地的关系是( )A 两者完全重合 B 出发地在停止地的正南C 出发地位于停止地的正西 D 出发地位于停止地的正东阅读经纬度图,回答5至6题:5.A地位于B地的什么方位(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6.在B地观测北极星的高度是( )A 40° B 50° C —40° D 无法观测7.阅读北半球俯视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位于C地的 方向;点N位于B、C的 ;(2)A地位于B地的 方向,从B地出发到D地的方向为 ;(3)一架飞机通过最短路线从C地飞往D地,其方向为 ;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 ,地轴始终指向2、基本特点: 从侧面看:⑴方向: , 从北极上空看:从南极上空看:⑵自转周期: 时 分 秒,即一个⑶自转速度:概念:角速度:特点:概念:线速度:特点: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线速度的 。二、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⑴昼夜的原因:昼夜交替的原因⑵晨昏线:①定义:②组成:首先确定:③判断: 顺着自转方向:④与太阳光线的的关系:⑤移动方向:⑶昼夜交替:①成因:②周期及意义:约 小时,即一个2、产生时差:⑴成因:⑵地方时:①定义:同一条经线:②规律: 不同经线:⑶区时:①时区的划分:从00经线开始,向东向西各 为中时区,从中时区开始,向东向西每 为一时区,全球共分为 个时区,东西12区各 度,合并为一个时区。定义:②区时: 同一时区规律: 不同时区⑷北京时间:= 区时= 地方时关于地方时的计算:例1:东经116°E是9月5日6:25,计算75°W的地方时。⑸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西侧 180° 日界线东侧经度时区钟点日期日期变更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⑴原因:在北半球:⑵规律: 在南半球:在赤道上:⑶影响:【课后练习】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24小时,就是平时所说的一天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两倍C.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在南半球向右偏D.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周期不长,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2、下列有关地球昼和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昏线与经线不可能重合B.如果没有地球自转就不会有昼和夜的产生C.地球上昼夜更替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利于人类的休养生息D.地球上任何地点一天中昼和夜的时间之和都是12小时3.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 )A.船的最前端 B.船的最末端 C.船的底部 D.桅杆的顶端4.下列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5.北京和香港两地的地球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香港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香港6.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八区的区时 ②120。E的地方时 ③北京的地方时 ④116。E的地方时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7.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什么时间,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 ( )A.8点 B.12点 C.20点 D.24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将于2008年3月31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回答(江苏06高考)8.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 )A.前一日15时 B.当日9 时 C.前一日22时 D.当日8时(上海08高考)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9.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10.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1.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 )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 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正当美国宇航局为“勇气”号出现的问题一筹莫展时,“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仍按照原计划于太平洋标准时间2004年1月24日晚9时05分(北京时间25日下午1时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陆,以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线索。完成12—13题。12.材料中的“太平洋标准时间”指的是 ( )A.太平洋中部的地方时 B.西五区的区时C.120°W的地方时 D.美国东部共同使用的时间13.下列四幅图中与太平洋标准时间6月8日15时的情况相吻合的是( )14.读右图,回答(1)~(4)题。(1)比较A、B、D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 。(2)C点的地理坐标是 ;A点的地方时是 点 钟,北京时间为 点钟。(3)某物体从A点向B点再到C点做水平运动,那么该物体先 向 偏,后向 偏。(4)在A点随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时间长大致 为 ,叫 日。(5)A、B、C、D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的是 点,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6)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 线。15.图上的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NA的经度为 ;经线NB的经 度为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3)右图中,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4时,全球为7 月7日的日期是 ( )A.多一半 B.少一半C.恰好相等 D.恰好是三分之一·N·S 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2)轨道:接近正圆的①______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②____________。2.(1)黄赤交角(如下图)(2)影响Ⅰ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__________之间往返移动。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a.移动轨迹(如图以北半球为例)b.周期: ________,即365日5时48分46秒。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角: ____________与 ________之间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 ______。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_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3.变化规律(1)时间变化节气 规律夏至日 由 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 由 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春分日和秋分日 由 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2)纬度(空间)变化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地球的公转1.2010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十八)是浙江海宁观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期。在图上画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用圆圈表示地球,同时画出地轴)。考查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我国西部地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α,如图甲所示。图乙为该小组绘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中的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竿影长度的数码代号是____________。(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α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表示乙图中________(填入数码代号)点附近的太阳光照示意图,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方法技巧练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读“①②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2)P和Q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下图中地形剖面为36°34′S纬线上某地,一房产开发商欲在山地南侧P处开发一处高档住宅楼,为保证住宅楼的采光条件,图中L的最小距离应为____________。方法技巧 (1)确定地方时: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反之较大。确定楼间距的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并计算影长L。L应大于h/tanH,如下图甲。(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即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下图乙所示,α+H=90°时效果最佳。 一、选择题1.2011年的春节是2月3日,这天地球处于下图中哪一点的位置( )A.甲 B.乙 C.丙 D.丁2.下列我国节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清明节 B.元旦 C.中秋节 D.国庆节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C.地球上热量分配将会均匀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5~6题。5.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温带 B.南温带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6.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A.夜长最短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7.当海口(20°N)阳光直射井底时,该日( )A.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B.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C.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D.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二、综合题8.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__________,纬度变化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2)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①点(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①点与②点相比,线速度大的是________。(3)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位置出发再回到B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叫做一个________年。答案知识清单椭圆 ②1恒星年 ③1月初 ④近日点 ⑤较快 ⑥7月初 ⑦远日点 ⑧较慢 南北回归线 1回归年 太阳光线 地平面 正午 太阳直射点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大值 最大值 最小值基础达标练1.如图示:解析 解答此题应分两步,第一步确定9月25日时地球所处的位置;第二步确定地轴倾斜方向,图中左侧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点离太阳较近,意味着左侧的点代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右侧的点代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再结合地球公转方向,推断出上方的点代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下方的点代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9月25日处于秋分与冬至之间,且距秋分较近,由此确定9月25日时地球的位置。地轴方向的确定应结合冬至、夏至两日来判断。先在冬至日与夏至日的位置处画一地球,再连接两球心,接着画地轴,使连线在冬至日处指向南半球,在夏至日处指向北半球。2.(1)④ (2)先逐日变短,夏至日最短,后逐日增长 先逐日变大,夏至日最大,后逐日变小 (3)② 如下图所示:解析 第(1)题,由于该地理小组测的是我国西部的太阳高度,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竿影最长,故④符合题意。第(2)题,该地处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故当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子变短;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影子变长,故在此期间竿影是先变短后变长。第(3)题,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影子变短,故为②。方法技巧练(1)C (2)43°08′ 66°34′ (3)h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①为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地区,②为赤道地区,③在南回归线上;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结合四节气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可得到①地的确切纬度和P、Q对应的正午太阳的高度;住宅区开发需注意采光,特别是在冬季。综合提升1.C 2.B 3.D 4.C 5.D 6.B 7.B 8.(1)向北移动 0°~23°26′N (2)90° ①点 (3)先变慢,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 (4)365日6时9分10秒 恒星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要先从“二分二至图”中的某一至点(B或D)入手,判定出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或冬至日。看B位置两极点离太阳的距离远近,北极距太阳近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为夏至日,然后根据公转方向判断出A、C、D的节气,那么下面的题便迎刃而解了。解答第(3)题时,学生常把冬至点当作近日点,把夏至点当作远日点而出错,为避免失误,解题时可在判定二分二至后,把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在公转轨道上顺公转方向标注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后的适当位置。教材P14 问题赵亮父母去看房时,正值6月,此时为北半球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太阳光没有被前排楼房遮挡,因此小院内阳光充足;而入住时为1月,此时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低的时段,由于两栋楼的间距较小,因此赵亮家所购房子的小院就处于前排楼的影子区域,阳光被前排房子所遮挡。教材P16 活动1.如下图所示:2.如上图,元旦,阳历1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赤道方向(北)移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往返移动于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教材P18 活动1.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图中四个地点均6时日出,18时日落。2.四个地点中,C点位于南半球。判断依据是北半球冬半年(从秋分到春分),该地昼长夜短,而北半球夏半年(从春分到秋分),该地昼短夜长。3.这四个地点的纬度由南到北的排列顺序为C、B、D、A。第2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的更替学习目标 理解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进而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夜弧的长短(1)昼孤和夜孤的界线:晨昏线。(2)特点2.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①______________。(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②______________。(3)北半球夏半年(③________日至④________日)a.北半球各地b.夏至日北半球c.南半球情况相反。(4)北半球冬半年(⑩______日至次年 ______日)a.北半球各地b.冬至日北半球c.南半球情况相反。二、四季的更替1.成因 2.纬度差异(1)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的是: ______________。(2)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也不明显的是:高纬度地区。(3)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 ________________。三、五带的划分1.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3.划分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昼夜长短变化1.下图中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右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2)图中各点中太阳高度角大于0°的点是__________。(3)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时。考查点二 四季、五带的划分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右图中填出五带名称。(2)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热带 B.北寒带 C.南寒带 D.温带(3)按气候统计标准,北温带许多国家划分的春季一般是指________月。(4)________带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方法技巧练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时间计算读“夏至日太阳照射投影图”,完成下列各题。(1)E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AE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2)此时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8°W)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区时)。(3)C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C点的日落时刻是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4)此时的地方时:B是________时。(5)当天,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方法技巧理论含义: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计算方法:(1)找到该点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相交点;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2)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24。规律: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如北纬(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一、选择题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1~2题。1.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2.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3~5题。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3.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4.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5.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6.下图中的太阳光照情况下,加拿大的白昼渐长,应出现在( )A.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B.3月21日至6月22日C.6月22日至9月23日D.9月23日至12月22日7.下图为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的地方时是12时B.北京时间为当日18时C.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C点D.该日全球昼夜平分8.传统四季划分中,正确的是( )A.欧美国家以四立为起点B.我国以四立为起点C.在我国,春分属于冬季D.在欧美,立春属于春季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二、综合题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2)这一天是____月______日前后,节气是______;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3)此时南北半球得到光热多的是______半球。(4)此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北半球是______(季节);南半球是________(季节)。(6)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7)图中AB是__________线(晨,昏)。(8)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小时;D地的地方时是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9)C地日出时间是______时;如果E地是星期日10时,那么D地是星期________的______时。(10)计算此时赤道、40°N、70°S的正午太阳高度:赤道为________;40°N为________;70°S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天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知识清单①昼夜等长 ②昼夜等长 ③春分 ④秋分 ⑤大于 ⑥昼越长 ⑦极昼现象 ⑧最大值 ⑨最大 ⑩秋分 春分 小于 昼越短 极夜现象 最大值 最大 昼夜长短 低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基础达标练1.(1)略。 (2)D (3)12 0 (4)(23°26′N,90°E) 14解析 第(1)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内为极昼,则晨昏线右侧为黑夜。第(2)题,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第(3)题,A点在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E点处在极圈上,此时极圈为极昼,故E点的夜长为0小时。第(4)题,昼半球的平分线为正午12时所在经线,为90°E,又由于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的经纬度为(23°26′N,90°E),由90°E为12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120°E)为14时。2.(1)略。 (2)D (3)3、4、5 (4)温方法技巧练(1)66°34′N,120°W 晨线(2)6 22 4(3)西北 20 16(4)8 (5)66°34′解析 第(1)题,图示为夏至日日照图,E点正好位于北极圈上;E点所在经线与60°E相对,可以判定E点坐标。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看出AE是晨线。第(2)题,日期应根据夏至日推断;时间(区时)可根据60°E(东四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推断。第(3)题,根据图示B、C两点坐标推断相对位置,C点在晨线上,可以算出日出时间为4时,昼长为16小时,进而推断出日落时刻为20时。第(4)题,B点在A点所在经线以东,相差30°,可推断出B点此时地方时。第(5)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在23°26′N,计算出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综合提升1.A 2.C 3.D 4.B 5.D 6.B 7.D 8.B 9.(1)23°26′N (2)6 22 夏至 远日 慢 (3)北(4)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5)夏季 冬季 (6)昼夜等长 极昼 极夜 (7)晨 (8)2 12 6 12 10 4 (9)6 一 6(10)66°34′ 73°26′ 0°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解析 本题图中可以看到半个晨昏线圈,图上为晨线。判读这类图时,首先,要明确经纬网的圆圈外沿是几度经线(合为一个经线圈,数值和为180°),每隔几度画一条经线(图中为每隔30°画一条经线)。其次,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然后按题目的要求逐一作答。在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时,可以把太阳光线用假设虚线延至圆心,符合者,箭头指处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此题图中,太阳光线箭头指处在北回归线上;由于此题是侧视图,看到的不是晨线,就是昏线,要把平面计算出的昼夜长短时数加倍,才能得出正确的昼夜长短时数;要注意识别东经和西经,根据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日出、日落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及经度情况确定其他地点的时间和日期。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数值时,纬度差值大于90°,不能把计算结果直接作为答案,应说明此地发生极夜现象。教材P19 活动1.在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①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②晨昏线的移动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因为这两者决定了四季的更替。2.五带的划分,主要依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有太阳直射的区域,所获得太阳辐射多,为热带;有极昼、极夜的区域,所获得太阳辐射少,为寒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区域,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介于热带与寒带之间,为温带。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征(1)方向:①自西向东。(2)轨道:接近正圆的②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③1恒星年。(4)2.黄赤交角及其意义(1)黄赤交角(如下图)(2)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⑩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a.移动轨迹b.周期: 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 地平面之间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的 最大值,出现在正午。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变化规律(1)时间变化节气 规律夏至日 由 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日 由 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春分日和秋分日 由 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2)纬度(空间)变化我的疑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 地球的公转【探究材料】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愈靠近火炉,接受到的热量就愈多,感觉愈来愈热;而离火炉愈远,接受到的热量就愈少,感觉愈来愈冷。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时刻在变化着。每年的1月初是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7月初是离太阳最远的时候,按照离发热体愈近,物体的温度就愈高的常识,地球上最热的时期应该是1月,最冷的时期应该是7月;可是实际上我国1月正是严寒季节,而7月正是酷热季节。1.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两个貌似“矛盾”的现象呢?答案 夏季和冬季的划分并不是根据距离太阳远近而定的。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距离上的差别比较小,并不会对地球接受太阳的辐射量造成太大影响。季节主要是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造成的。近日点时为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昼长较短,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小,故为冬季。远日点时为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昼长较长,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大,故为夏季。2.黄赤交角(1)形成: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其含义如下:含义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赤道平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90°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三个基本不变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两个变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2)黄赤交角的直接影响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下图所示:(3)地球仪的制作:底座即为黄道平面,地轴与底座(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即和黄赤交角互为余角)。【考例探究1】 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A.∠XOF B.∠TOF C.∠FON D.∠TON(2)在地球自转过程中,XOY(地轴)中的X始终指向______附近。答案 (1)C (2)北极星探究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探究材料】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越来越多。某太阳能热水器厂家宣传自己的太阳能热水器设计是黄金角度,安装后可以大大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小明的父母听广告宣传便安装了一台,当小明学习了本节知识后,却对父母说,这个太阳能热水器厂家广告有夸大宣传的嫌疑。 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答案 有道理。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上图所示,α+H=90°时效果最佳。因此该太阳能热水器厂家宣传自己的太阳能热水器设计是黄金角度是不科学的。【规律总结】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或太阳的仰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太阳高度一天内随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各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当地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同一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并向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什么时间离直射点近,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大;什么时间直射点向该地接近,什么时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已知一个地点的地理纬度和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求出该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其公式为:H=90°-纬度差(H表示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差是指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如果所求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二者中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如果不在同一半球,则二者相加)。例如,根据公式我们可以求出北京(39°54′N)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日:H=90°-(39°54′+23°26′)=26°40′夏至日:H=90°-(39°54′-23°26′)=73°32′【考例探究2】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1)~(2)题。(1)这一天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A.23°26′ B.66°34′ C.90° D.45°(2)该地的纬度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1)D (2)D解析 解答第(1)题要绘出如下示意图,借用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求正午太阳高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楼高h与影长s相等,tan α==1,α=45°。即太阳高度角等于45°。解答第(2)题要结合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公式绘出示意图。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 °-(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纬线之间的纬度差)。冬至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21°34′N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差是45°,因此21°34′N正午太阳高度是45°,同理,68°26′S与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也是45°,故68°26′S正午太阳高度也是4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鲁教版必修1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公转一.doc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鲁教版必修1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公转二.doc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鲁教版必修1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案一体化.doc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鲁教版必修1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doc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鲁教版必修1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doc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鲁教版必修1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doc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鲁教版必修1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辨别地理方向.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