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下第四单元日积月累及拓展教学教案【微课内容】五年级单元日积月累及拓展教学。【适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会读会背第四单元日积月累《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能根据提供的注释理解诗意并赏析古诗;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积累边塞诗王翰《凉州词》和送别诗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边塞诗和送别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设计】直接导入课题同学们,欢迎观看五年级单元《日积月累及拓展教学》系列微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日积月累,通过预习,我们都知道这一单元的日积月累有两首古诗,一首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一首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一起回顾学习古诗的三步法:第一步知诗人 解诗题,第二步品诗句 明诗意,第三步多诵读 悟诗情。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王之涣的《凉州词》。知诗人 解诗题知诗人这首诗的诗人是唐朝的王之涣,你们对他有什么了了解吗?出示介绍:王之涣 (688年—742年),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豪放不羁,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三、品诗句 明诗意那诗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呢?老师把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字词意思放在大屏幕上了,你们可以根据老师给的提示,试着自己理解诗的意思,并自由说一说。过渡:古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出示诗句意思: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七言边塞诗。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后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但这种忧伤不是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叹,而是暗含讽刺之意的。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四、体会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大家可以大胆表达。(这首诗表现出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尽显其思乡之情。)下面我们来学习的第二首诗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知诗人 解诗题(一)知诗人我们学习过李白的好几首诗了,相信你们对李白应该了解不少。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他的诗既雄奇豪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解诗题这首诗的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你了解到什么?对,从诗的题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白是在黄鹤楼这个地方送别孟浩然到广陵去的。在诗题中“之”的意思是去、到的意思。六、品诗句 明诗意那诗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呢?老师把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字词意思放在大屏幕上了,你们可以根据老师给的提示,试着自己理解诗的意思,并自由说一说。过渡:古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出示诗句意思: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这是一首很典型的送别诗,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后两句表面看来是写景,其实写的是李白惜别友人时的神情。“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情感都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只帆船上。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七、体会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八、巩固练习1.背一背,默一默。2.比较《凉州词》和《从军行》的相同点。(都是边塞诗,诗人都是唐朝人,前两句都是写景,后两句抒情,都写了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都有写“云”、“孤城”“玉门关”等景物……)九、拓展教学凉州词【唐】王翰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