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代表这样带头干)(含解析)-2023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代表这样带头干)(含解析)-2023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代表这样带头干)
 “柏院士,快来看,试验效果还不错,没几棵杂草。”一看见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柏连阳,湖南省宁乡圆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勇连声招呼。
  跨水沟,上田埂,柏连阳径直往稻田试验示范区深处走,查看田间杂草防治情况。
  黄勇手指的方向,是长沙市今年建设的“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粮食生产“四高”综合试验示范区中的一个,由湖南省农科院和柏连阳院士团队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一定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农民家,为实现农业稳产增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新贡献。”出席党的二十大之后,柏连阳便带着团队里的年轻人,在各个科研基地奔忙。作为杂草生物学及安全防控领域的专家,柏连阳带领团队近年来在杂草抗药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杂草抗药性可持续治理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
  今年,在黄勇承包的这片示范田里,柏连阳院士团队最新的“抑芽—控长”生态控草技术初显成效。“通过选择合适的耐淹稻种,科学管理水肥,在禾苗分蘖期保持适宜的农田水深,再辅以一定量的生物腐殖质黄腐酸,可实现移栽稻田化学除草剂零使用。”柏连阳说,“我们不仅要把杂草防控住,还要防控得更绿色。”
  “试验田用了柏院士团队的绿色防控技术,一滴化学除草剂也没用,除草效果和往年一样好。”黄勇接过话。
  “光在示范片区取得好效果还不够,农业新技术要让老百姓用得放心,需要反复验证可靠性,每一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检验。”目视评估不够精准,柏连阳提出下田调查。穿上雨靴,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里忙活起来,综合杂草的种类、株数、发育状况等指标进行科学评估,直至初步判断达到既定的95%杂草防控目标,柏连阳才松了一口气。
  “新技术对农田平整度要求还比较高,还要进一步控制成本”“水肥管理相比传统方法变化大,大家还需要适应”……对村民们的意见建议,科研团队成员一一记录,准备在实施更大规模的技术试验前,做好提升改进。“要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行。”柏连阳说。
  “今年,通过实施绿色灭虫、‘水淹’控草、分期施肥等技术,合作社2000多亩早稻亩均增产75公斤以上。”黄勇介绍。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走出柏连阳院士团队工作室和湖南省农科院,助力湖南7000万亩水稻实现稳产增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技术创新,建设更多的绿色控草技术试验示范区,同时加强品种选育,培育优质稻米,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柏连阳说。
文章来源:人民网
涉及知识点:
乡村振兴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实践与认识
练习题
1.某村十家农户将玉米生产委托给某托管方承担,托管方为农户们提供覆盖玉米生产的耕、种、收、管、售等“一条龙”式全程服务。土地的收成是农户们的,农户们只需支付托管费。“土地托管”是继“土地流转”后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其积极意义是( )
①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②促进土地所有权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③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④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下列有利于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的是( )
①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的收益
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
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④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广袤的农场、大数据和物联网、电子商务、手机APP,当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沙坪坝区中梁镇的‘智慧农场——共享田园’”。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打通产销对接,将农业物联网、智能技术、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智慧农场的发展成为沙坪坝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智慧农场能够助跑乡村振兴,是因为它( )
A.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全产业链价值→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B.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共享机制→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C.推动农作物规模化种植→增加产品供给数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D.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强农业农村活力
4.202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云南。在曲靖市麒麟区长坡彝族村,李克强走进玉米地察看苗情,了解种粮成本和收入。李克强强调:“粮食足天下安,种粮是硬道理,现在农资价格仍在高位,要再扶农民一把,尽快再发放一次农资补贴。”这体现了我国( )
①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
③始终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力争用5-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①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农业效益
②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③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
④有利于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打造新型城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坚果、花椒、鹰嘴芒、沃柑……这些都是L县脱贫攻坚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产业。该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科研院所”的模式,一直从事经济林木、林果种植以及果脯加工,同时还积极引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等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00多户,极大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该合作社( )
①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③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是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
④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打开手机,远程“掌控”蔬菜大棚里的温湿度调节、卷帘通风;“垃圾分类数字档案”分发到每家农户,分类投放垃圾可以通过电子账户积分变现;党务、村务、财务网上一键即达,政务服务网上办节约办事时间,一幕幕生动场景,诠释出数字乡村建设的强劲动能。据此可知,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 )
①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建设智慧乡村
②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
③深化信息网络惠民服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④消除城乡差距,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2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如下:
数量 比2021年增加
播种面积 39795万亩 138.2万亩
单位面积产量 370.4公斤/亩 2.3公斤/亩
总产量 2948亿斤 28.7亿斤
据此可推断,我国( )
①粮食种植结构优化,农民种粮收益稳步提升
②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粮食播种面积稳中略增
③粮食实现增产丰收,为稳物价奠定坚实基础
④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关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习近平对多场国际层面的论坛等活动发出11封情真意切的贺信,寄寓着中国分享发展经验,共享时代发展成果的决心和信心。这折射出我国( )
①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
②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高经济开放水平
③转换经济发展动能,致力于高质量发展
④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培育竞争合作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强调指出,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快速协同保护体系,推动科研院所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激励导向,活跃技术交易。此举意在( )
①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②有效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③充分发挥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④充分释放科研院所创新潜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村地处西北山区腹地、交通闭塞、人均耕地少,农业基础薄弱,村民增收困难。在政府支持下,该村修通进村道路,改水改厕,村容村貌大变;开办“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组织村民学习,培育村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自然地理情况,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组建了果树种植、山羊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入企业合作,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农民持续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该村是如何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共同富俗,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M市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近年来,该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组团帮扶”平台,开展科技、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架起农产品销售新的桥梁: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果农━消费者”,产销对接,使乡土好产品产销两旺。重视“转型+提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以“小特产”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对农产品进行精细化加工,农产品华丽转身,身价大幅度上涨。融合文化、休闲观光、主题教育、乡村旅游等,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通过旅游带动了就业。在希望的田野上,创新发展成为潮流。
结合材料和《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分析M市是如何通过新路径促进乡村振兴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①错误,托管后的经营风险不一定会降低,与乡风文明建设无关;②错误;土地托管的土地所有权仍然是集体的,没有流转;③④正确,“土地托管”是继“土地流转”后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
2.答案:D
解析:②③: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均有利于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有利于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②③符合题意。①: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不利于市场稳定,也未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②排除,③:应该是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而不是承包权的流转,③错误。故选D。
3.答案:A
解析:A:“将农业物联网、智能技术、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说明智慧农场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而提升全产业链价值、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动乡村振兴,A正确。B: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一定能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更谈不上完善该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也不一定降低农业经营风险,B错误。C:智慧农场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但无法直接推动农作物规模化种植,C错误。D: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政府职责所在,智慧农场建设不具有此作用,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①:材料没有体现现代化发展,①排除。②:材料着重在讲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未涉及城乡融合,②排除。③:李克强总理强调粮食地位和对农民农业生产的补助,体现了我国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③正确。④:材料中李克强总理关心农民生活与生产,体现了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正确。
5.答案:C
解析: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而不是区域协调发展,①不选。②③: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②③入选。④:材料体现的是促进乡村振兴,没有体现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④不选。故选C。
6.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初次分配,也没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①②排除。故选D。
7.答案:B
解析:④:消除城乡差距表述错误,应为:缩小城乡差距,④说法错误。②:建设数字乡村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②说法错误。①③:远程“掌控”蔬菜大棚,“垃圾分类数字档案”,政务服务网上办,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建设智慧乡村,深化信息网络惠民服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C
解析:①④不合题意,图表反映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不断增加,而没有涉及粮食种植结构、农民种粮收益及农产品附加值的问题;②③符合题意,图表中,2022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较2021年略有增加,说明了我国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说明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夏粮实现大丰收,为稳定物价打下了坚实基础。故选C。
9.答案:B
解析:③:贺信折射出中国分享发展经验的信心,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国以创新引领发展,转换经济发展动能以实现高质量发展,③符合题意。①: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这折射出我国对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对营商市场环境的规范,①符合题意。②:中外共享时代发展成果,我国扩大开放,这是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②与题意不符。④:营商环境的改善与对外投资方式无关,④与题意不符。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材料此举意在充分释放科研院所创新潜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①④符合题意;题意主要强调激发市场活力,②与题意不符;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者而不是科技,③说法错误。故选B。
11.答案:①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回答“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可酌情给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②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民增收提供核心动力;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④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考生说明该村是如何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需要调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中该村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在政府支持下,该村修通进村道路,改水改厕,村容村貌大变——可联系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或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发展;关键词②:开办“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组织村民学习,培育村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联系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民增收提供核心动力;关键词③:根据自然地理情况,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组建了果树种植、山羊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入企业合作,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可联系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2.答案: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②创新销售模式,携手电商,实现产销对接,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
③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供给侧改革,促进有效供给,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增长点。
④创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动能。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主体为M市,即政府,需要结合部编版必修二知识回答,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民生领域的帮扶→可联系财政作用,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关键词②:架起农产品销售新的桥梁,使乡土好产品产销两旺→可联系创新发展理念、“三农”及国内大循环等知识。关键词③: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可联系以市场为导向,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关键词④:融合各类资源价值→可联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