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之明清帝国的兴替(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之明清帝国的兴替(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明清帝国的兴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诗】+图片(故宫)
紫禁城 七律 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 太和殿大乾清静,神武楼高养性深; 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 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
【师】你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吗?
【生】故宫
【师】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你知道故宫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
【生】明清两代
【师】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式完全遵从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见证了明清两朝最后的盛世,但盛世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帝国的危机。那么明清时期的盛世和危机分别体现在哪里呢?这就是《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所要探索的内容。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的《第一框 明清帝国的兴替》。
讲述新课:
(一)明帝国的兴衰
1、明朝的建立
【师】先来看一下明帝国的兴衰。明朝建立的背景是什么?
【生】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师】在众多的起义军中,是谁在何时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生】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师】元朝定都在哪里?
【生】应天(今江苏南京)(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
【师】朱元璋被称为?
【生】明太祖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资料具体来了解一下朱元璋。
【材料】
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朝开国皇帝,太祖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童。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三年,历经磨难。
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扩充队伍,领兵南下。公元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被宋政权授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称吴国公。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回大漠,元灭亡。此后,朱元璋又用10几年的时间平定了全国。
2、明朝的统一
【师】朱元璋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生】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
【师】图5-1的明朝疆域图展示了明朝疆域最广时的疆域,请你在地图上圈画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拉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今东海、南海并及海外诸岛。
【师】如此广阔的土地明太祖要如何管理呢?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后来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xue1fan1)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yan1)王朱棣(di4)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jing4)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3、明朝的统治
(1)明代前期
【师】明太祖朱元璋及其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明朝兴盛,下面请大家阅读第3页第1段,概括明朝前期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兴盛的表现及其影响?
【生】
1、政治上: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丞相相当于宰相。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丞相一词开始于秦朝。)
2、经济上: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3、外交上:明代前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地位。
(2)明中后期
【师】明中后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生】明中后期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4、明末农民起义
【师】历经近三百年的时间,明朝也没有逃脱兴衰变化的命运,请阅读第3页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
【生】
1、赋税和各种杂税负担增加
2、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
3、常年用兵(对后金用兵)
4、连年天灾
【师】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明末的农民,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生】起义
【师】正如同学们所料,明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下面请大家从时间、领导人、规模、结果几个方面概括明末农民起义的概况。
【生】
时间:1627年
领导人:高迎详、张献忠、李自成等人
规模: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先后卷入几百万民众,持续了近二十年。
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了解一下李自成。
【材料】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是陕西米脂人,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牧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李自成参加了起义队伍。他武艺出众,善于骑射,又有胆略,号称闯将。1636年,起义军领袖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称闯王。1640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年号永昌。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四月,李自成率兵与吴三桂军队及清军大战于山海关,农民起义军失利,李自成率农民军辗转撤退到湖北,在湖北通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他的部众继续抗清斗争,坚持了20年。
【师】结合P3资料1、资料2、资料3,思考:想一想,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人民的支持。
【生】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起义军赈济贫穷,“平买平卖”等措施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从而发展迅速。)
(二)清帝国的兴衰
1、清朝的建立
【过渡】明朝的后一个朝代是?
【生】清朝
【师】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我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1)后金的崛起
【师】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谁崛起?
【生】女真人
【师】17世纪初,谁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并建立什么政权?
【生】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师】为什么叫后金?
【生】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师】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了解一下努尔哈赤。
【材料】
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姓爱新觉罗。他早年生活贫困,靠采松子、挖人参到抚顺马市上出售为生。他经常接触汉人,一度投到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帐下,受到军事训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1583年,他被明朝授为建州左卫教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此后,他用了40年时间,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在统一过程中,他创立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字母创制满文。1616年,他建立金国,定都赫图阿拉,建元天命,史称“后金”。1619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同年在萨尔浒战役中大败明军。此后,后金逐步夺取辽河以东大片土地。1625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迁到沈阳,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城时被明军炮火击中,不久死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后,创建了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旗。满洲制度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因此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2)清朝的建立
【师】努尔哈赤死后,由谁即位?
【生】皇太极
【师】皇太极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师】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了解一下皇太极。
【材料】
皇太极,即清太宗。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努尔哈赤死后,诸王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即位后,皇太极在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和改进手工业技术;政治上,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机构;军事上,笼络联合蒙古各部。同时,他继续发动对明朝的战争,占领关外大片土地,并几次派兵攻入长城以内地区。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他在沈阳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2、清朝的统一
【师】这时候的清朝并没有统一,那么清朝统一全国的背景是什么?
【生】
1、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
3、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
【师】在这样的有有利背景之下,清军采取了什么行动?
【生】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
3、清初的统治
【师】清初的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什么弊政?
【生】清初的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
【师】这些弊政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生】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
【师】除了这些,清初还面临哪些威胁?
【生】
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
【师】清初统治者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生】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
【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4、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师】社会经济何时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师】这时出现了一个治世,我们称之为?
【生】康乾盛世
【师】从清初统治者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统治政策制定要顺民心,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巩固新课:
1、课堂小结:
【师】这一框的标题是明清帝国的兴替,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说一说“兴”“替”分别指的是什么?
2、课后习题
补充材料:
【八旗制度】
努尔哈尔在统一女真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把女真壮丁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旗,共八旗,即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等八旗,各旗以上述不同颜色的旗帜为标志。八旗成员“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它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满族一个屈居东北边陲的弱小民族,能凭借区区数万的人众迅速崛起,与实力远比自己强大的蒙古联合,使蒙古成为满洲的羽翼,建立牢靠的满蒙联盟,最终入主中原,掌握了中国的最高统治权,实现了对中国长达268年的统治,有效统治时间约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七分之一,这些成果多是通过八旗制度实现的。
课件22张PPT。紫禁城·七律
金碧辉煌紫禁城,
红墙宫里万重门。 太和殿大乾清静,
神武楼高养性深; 金水桥白宁寿秀,
九龙壁彩御花芬, 前庭后院皇家地,
旷世奇观罕见闻。你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吗?故宫明清两代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两朝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一框 明清帝国的兴替(一)明帝国的兴衰1、明朝的建立时间:
人物:
都城:南京明故宫遗址1368年朱元璋 应天
(今江苏南京)(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太祖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
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童。公元1344年,
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
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为了糊口,朱
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
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
三年,历经磨难。
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扩充队伍,
领兵南下。公元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省南
京市),并被宋政权授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称吴国公。公元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
武”,以应天为都城。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回
大漠,元灭亡。此后,朱元璋又用10几年的时间平定了全国。朱元璋2、明朝的统一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明 朝 疆 域 图○在地图上圈画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西藏云南海外诸岛朱元璋建文帝靖难之役朱棣明成祖 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3、明朝的统治 (1)明代前期 政治:
经济:
外交: 表现 影响 (2)明中后期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 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郑和下西洋 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地位。改革赋役制度 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措施 影响 ○阅读第3页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1、赋税和各种杂税负担增加2、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3、常年用兵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明末的农民,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4、连年天灾4、明末农民起义4、明末农民起义时间:
领导人:
规模:
结果: 1627年高迎详、张献忠、李自成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二十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是陕西米脂人,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牧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李自成参加了起义队伍。他武艺出众,善于骑射,又有胆略,号称闯将。1636年,起义军领袖高迎祥被俘牺牲,
李自成称闯王。1640年,李自成率领起
义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
大。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
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年号永昌。
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
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四月,
李自成率兵与吴三桂军队及清军大战于
山海关,农民起义军失利,李自成率农
民军辗转撤退到湖北,在湖北通县九宫
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
岁。他的部众继续抗清斗争,坚持了20年。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二)清帝国的兴衰1、清朝的建立(1)后金的崛起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我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姓爱新觉罗。他早年生活贫困,靠采松子、挖人参到抚顺马市上出售为生。他经常接触汉人,一度投到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帐下,受到军事训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1583年,他被明朝授为建州左卫教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此后,他用了40年时间,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在统一过程中,他创立了
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字母创制满文。
1616年,他建立金国,定都赫图阿拉,建
元天命,史称“后金”。1619年,努尔哈
赤起兵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同年在萨尔
浒战役中大败明军。此后,后金逐步夺取
辽河以东大片土地。1625年,努尔哈赤将
都城迁到沈阳,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
宁远城时被明军炮火击中,不久死去。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
的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努尔哈赤建元即位图 努尔哈赤八 旗 旗 帜八 旗 铠 甲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后,创建了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旗。满洲制度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因此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2)清朝的建立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皇太极 皇太极,即清太宗。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努尔哈赤死后,诸王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即位后,皇太极在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和改进手工业技术;政治上,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机构;军事上,笼络联合蒙古各部。同时,他继续发动对明朝的战争,占领关外大片土地,并几次派兵攻入长城以内地区。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他在沈阳称皇帝,改国号为清。2、清朝的统一(2)行动:(1)背景:1、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2、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3、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 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3、清初的统治弊策: 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4、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后果: 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调整: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康乾盛世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影响: 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统治政策制定要顺民心,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课堂小结明清帝国的兴替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替明朝清朝兴1.政治上:皇权的加强。2.经济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外交上:对外交往的密切。市镇经济的繁荣。康乾盛世课后习题教育网版权所有2. 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玄烨 D.顺治帝福临A B 1.右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3.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建立后金
②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③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④夺辽东七十余城,迁都沈阳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4.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 )。
A隋朝和唐朝 B北宋和南宋
C契丹和辽 D蒙古和元朝
D D 5、下列有关明清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
B 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
C 1636年,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D 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中国的统治。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