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活动由3部分组成。“水是什么样的?”呈现了3幅学生活动情境图。侧重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旨在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研究水的特征。“辨一辨,哪一杯是清水。”引领学生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结合水的特征准确地分辨出清水。本环节侧重于观察顺序与方法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采用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把水倒进不同的容器里,有什么发现?”以图示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里。通过操作与观察,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本环节侧重于方法指导,旨在让学生学会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地观察水。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周围哪里有水。将课内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观察周围环境哪里有水,意在拓宽学生视野,唤起学生保护水的意识。学习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形态特征。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点。4.初步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清水、牛奶、白醋、糖水、橙汁、各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砍不断,铁钩勾不起。猜到是什么了么?学生猜谜。揭示谜底。师:大家对水都非常熟悉,那同学们见过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对水的认识。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水。【设计意图:从小学生喜欢的简单谜语人手,通过猜谜引出关于水的话题,自然导入课题。】二、活动探究(一)运用感官自主探究,观察水的特征。1.引领复习观察方法。要认识水,就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观察。前面我们学习过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大家还记得吗?学生回顾并交流。师生总结:正确的观察顺序是一看、二闻、三尝。【设计意图:组织回顾复习看、闻、尝等基本的观察方法,为下面即将展开的有序观察活动打好基础。】2.用眼看,观察水的颜色。这里有一杯清水和一杯牛奶。谁能看出哪杯是水,哪杯是牛奶?学生观察、判断。师组织交流。同学们怎么知道哪杯是牛奶,哪杯是水?学生交流。牛奶是白色的,水是“清色的”,水能看得透,牛奶看不透。水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梳理总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我们把水和牛奶进行比较,发现水没有颜色。刚才我们找出水和牛奶的相同与不同,这就是在比较。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把刚才发现的水的特点用“√”勾出来。3.用鼻“闻”,观察水的气味。每个小组的桌面上还有一杯清水和一杯白醋。你还能看出哪杯是水,哪杯是醋吗?(不能。)师:按照我们前面了解的观察顺序,用“看”的方法分不出来了,可以再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闻。师示范、讲解:在闻物体的时候,不要让物体离鼻孔太近,应该让物体在鼻孔下面隔一段距离,用手扇动来闻气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闻”,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有“醋是有酸味的,水没有味”这样的说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用“闻”的方法辨别的是“气味”,不能模糊地说成“味”。师组织填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把刚才发现的水的特点用“√”勾出来。师:这次我们是把水跟什么比较,知道水没有气味的?,学生回答:醋。4.用舌尝,观察水的味道。水是什么味道的呢?引导学生说一说。桌上有一杯清水和一杯食盐水。怎样比较一下它们的味道?教师示范讲解“尝”的方法,在“尝”之前,要知道这种物质有没有毒性。就算没有毒,尝的时候也要用筷子蘸一点,在舌尖上尝一尝它的味道。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水没有味道。学生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把刚才发现的水的特点用“√”勾出来。5.总结水的基本特征。前面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发现了水的不同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表述。教师评价,引导,完善总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闻、尝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水的基本特征。】(二)辨认哪一杯是清水。每个小组桌上有白醋、清水、橙汁、白糖水各二杯。根据前面掌握的水的知识,同学们能找出哪一杯是清水吗?想一想,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学生交流。学生分组辨认,教师巡回指导。组织交流结果。梳理总结:“一看”,分辨出橙汁,因为橙汁有颜色;“二闻”,分辨出白醋,因为白醋有气味;“三尝”,分辨出白糖水,因为白糖水有味道。剩下的一杯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是清水。学生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把刚才辨认的结果填写出来。【设计意图: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辨认出水,巩固认知的过程。】(三)做做小实验,观察水的形状。1.小组操作,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师:同学们认为水是什么形状的?根据学情,生可能回答出“没有形状”、“用什么形状的容器装水,水就是什么形状的”。师演示:手拿一杯水,慢慢地倒进一个瓶子里。这瓶水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或用手比画图形皆可。每个小组都有一瓶这样的水,另外还有3个不同形状的瓶子,小组长负责像教师一样把水分别倒进那3个瓶子中,学生仔细观察水在这3个瓶子里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水的形状,说一说或画一画都可以。2.水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师生总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三、拓展探究1.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周围哪里有水?学生自由交流。学生的交流可能是琐碎和不规范的,但只要有一定道理教师即可予以肯定。2.总结:课后请学生们继续观察我们的周围哪里有水,根据观察的结果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把有水的图片用“√”勾出来。【设计意图: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观察水的实践活动意识到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3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