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3.6观察土壤 同步学案(原卷板+答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3.6观察土壤 同步学案(原卷板+答案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第6课时 观察土壤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粉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
二、知识梳理
1.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 都来自在土壤中生长的 。
2.土壤可以包括大小不同的 (沙砾、沙、粉沙、黏土)、 、 、 (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黑色物质)、 等组成成分。触摸过土壤的手一定要 。
3.土壤颗粒按直径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 (小石子)、 、 、 ,其中沙砾直径大于 ,黏土的微粒用肉眼看不清楚。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推测土壤的成分。
(2)探究问题:土壤中可以含有哪些组成成分?
(3)实验材料:湿土壤、干土壤、白纸、放大镜、牙签、玻璃杯、搅拌棒、水、记录单等。
(4)实验步骤:
①把湿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捻。
②把干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颗粒的大小,并描述。
③把水倒入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搅拌后静置,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加入土壤的量大约占,这样加水容易搅拌,观察静置后的土壤,可以提前准备。)
(5)实验现象:
观察方法 我的发现
眼睛看 褐色、有小虫子、树叶、树根和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
扇闻 有一股青草味、泥土味
用手摸、捻 软软的、黏糊糊的、湿湿的
倒入水 冒气泡,水面漂浮着一些杂质,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有分层现象,大颗粒质量大的在下,小颗粒质量小的在上
(6)实验结论:土壤可以包括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沙砾、沙、粉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黑色物质)、矿物质等组成成分。可得知土壤是 。
2.指点迷津
在水倒入土壤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2 / 2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第6课时 观察土壤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粉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
二、知识梳理
1.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2.土壤可以包括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沙砾、沙、粉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黑色物质)、矿物质等组成成分。触摸过土壤的手一定要洗干净。
3.土壤颗粒按直径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沙砾(小石子)、沙、粉沙、黏土,其中沙砾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用肉眼看不清楚。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推测土壤的成分。
(2)探究问题:土壤中可以含有哪些组成成分?
(3)实验材料:湿土壤、干土壤、白纸、放大镜、牙签、玻璃杯、搅拌棒、水、记录单等。
(4)实验步骤:
①把湿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捻。
②把干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颗粒的大小,并描述。
③把水倒入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搅拌后静置,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加入土壤的量大约占,这样加水容易搅拌,观察静置后的土壤,可以提前准备。)
(5)实验现象:
观察方法 我的发现
眼睛看 褐色、有小虫子、树叶、树根和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
扇闻 有一股青草味、泥土味
用手摸、捻 软软的、黏糊糊的、湿湿的
倒入水 冒气泡,水面漂浮着一些杂质,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有分层现象,大颗粒质量大的在下,小颗粒质量小的在上
(6)实验结论:土壤可以包括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沙砾、沙、粉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黑色物质)、矿物质等组成成分。可得知土壤是混合物。
2.指点迷津
在水倒入土壤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在水倒入土壤的过程中,水中冒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水面上漂着一些树叶等杂质,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静置后有分层现象,从上到下颗粒逐渐变大,说明土壤有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