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 学 设 计课题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单元 一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下教材分析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部编版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属于整本书的开头内容的一部分。本框知识是今年教材变动比较大的内容之一。变动主要是把原来的“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改成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中国革命事业,还是建设事业,抑或是制定宪法法律,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还把人民的各项人权也写入宪法,用法律的形式对人权进行了最高形式的确认,因此,通过本框的学习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所以地位十分重要。学习 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理解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道德修养: 知道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道理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采取的措施 法治观念: 提高自学、合作、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人权 健全人格: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提高宪法意识,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 责任意识: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重点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难点 人权理想变成现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考考你: 思考:为什么机关名称前面都要加上人民? 介绍本册书结构: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并思考回答 学生结合教材,初步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 组织教学 设问引入,激发思考热情。 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教材,对整册教材有所了解。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阅读教材第一目,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看到国徽,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知道有哪些场所悬挂国徽呢? 你知道国徽蕴含的含义吗? 讲述:体现了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追忆历史,感念艰辛 在中国近代历史中,中国人民为寻得一条真正能够救亡图存的道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提供的时间线为线索,梳理出中国人民这条探索之路上的几件大事。 讲解: 小组讨论: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小结: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目标导学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结合教材,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探究讨论: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教师讲解: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3)人民的构成?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 2.小组讨论:结合“宪法条文摘录”中的内容,运用课本知识,说明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教师讲解: 小结: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材料分析:生产资料也称为生产手段,是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结合材料总结: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4.分析图示,讨论问题:说明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讲解: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思考: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小结: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和保障措施。 6.图片分析,回答问题:说明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小结: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7.活动:拍拍手请记住 8.阅读教材(P5)探究与分享 思考提出的问题: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探究与分享: 以下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讲解:国家改善公民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实例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以来,截止2022年1月31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超过30亿。按每剂次200元左右的成本,目前全中国疫苗接种成本约为6000亿元。 材料二: 2004年3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1)国家为什么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推进免费接种新冠疫苗? (2)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小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3)思考:我国人权的广泛性、公平性与真实性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讲解: 3.分析材料,讨论问题:我国从具体哪些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 归纳小结: 4.拓展空间——精准扶贫 小满火了之后,很多社会力量纷纷表示要帮助“冰花男孩”,据了解,作为脱贫攻坚的人口大市,这里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先天恶劣,道路交通闭塞,留守儿童多,像“冰花孩子们”一样的贫困学生在昭通偏远山区还不同程度存在。 思考: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提示】人权的实质内容是人的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开展扶贫工作就是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帮助贫困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身谈感受,例如:庄严,肃穆,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 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道,回忆中国人民为寻得救亡之路进行的探究。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学生阅读教材,举手交流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结合教材,讨论并交流,如: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学生观察图示,结合教材回答,如: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学生列举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力,例如: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 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教材回答问题,如: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学生参与活动,识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表现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学生观看图片,交流权利,例如: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权……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如: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如:我国人权的广泛性,公平性与真实性,体现为:主体广泛,内容广泛等…… 学生列举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学生认真研读材料,讨论交流如:人权的实质内容是人的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开展扶贫工作就是在尊重和保障人权…… 由国徽话题切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留生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追亿历史,感受艰辛”环节,从历史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从而得出党的领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通过探究讨论: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使学生澄清两个名词,从而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借助“宪法条文摘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道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以图示的方式,出示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图示,使学生清晰鲜明的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的方式,使深奥的知识得以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借助多媒体展示我国武装力量的图片,一方面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在我国,武装力量属于谁?有什么任务等问题 “拍拍手请记住”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和记忆知识。 探究与分享环节,通过多媒体,出示文化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权等…… 通过两则材料,尤其是借助社会热点问题——疫情期间疫苗材料,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国家为什么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推进免费接种疫苗,并进一步引出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使问题逐步深入,具有逻辑性。 拓展空间——精准扶贫环节,借助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方针政策,并进一步引导人权的实质内容是人的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检测目标 1.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警察,人民政府……很多国家机关、单位名称之所以冠以“人民”,原因是( B ) A.人民人数最多,力量最大 B.我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C.人民直接管理国家政权 D.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 2.在巴基斯坦人质事件中,中国政府要求巴方政府要保证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这里的“中国公民”是指:(C ) A.在中国拥有财产的人 B.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 C.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D.从小在中国长大的人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 A ) ①个人的自由 ②每个人平等生存 ③平等地发展 ④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面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是:( B ) A.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正 B.留学北大的韩国女学生 C.退休在家的工人老张 D.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监狱服役的李某 5.我国人权的保护主体有( A ) ①中国公民②在中国的工作或生活的外国人 ③各种群体 ④不包含外国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我们该怎么做。一个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