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之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之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 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山东日照·4)“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2.(2013·山东临沂卷·8)“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3.(2013·东营中考·6)《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4.(2013·江苏盐城卷·9)小明自主学习了“科举制的演变”这一专题,他的学习笔记中错误的是( )
A.诞生于隋炀帝时期 B.唐朝时期逐渐完善
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新文化运动后废除
5.清代诗人龚自珍有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直接抨击的是清朝的(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经济凋敝 B.文化专制 C.君主专制 D.官场腐败
6.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必须用八股文答卷,其实质是为了( )
A.加强君权 B.使考试更规范、更科学
C.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D.鼓励考生独立思考
7.如果你是右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卷中尽情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8.中国历史上,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而大兴文字狱。这种现象最早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康熙帝 D.明太祖
9.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10.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兴文字狱 B.废除丞相 C.增设军机处 D.采用三省六部制
11.“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种状况发生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2.清代诗人龚自珍有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直接抨击了清朝的( )
A.经济凋敝 B.文化专制 C.政治腐败 D.官场腐败
13.明清时期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的最大不同点是( )
A.考试的目的不同 B.考试的内容不同
C.考试的方法不同 D.考试的管理不同
14.八股取士的命题可能来自于(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大学》 ②《中庸》 ③《道德经》 ④《论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D.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16.因诗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引发的冤案,突出反映了清朝( ) 的残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文字狱 B.科举考试 C.“焚书坑儒” D.厂卫制
17.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8.(2013·兰州·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4分)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4分)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4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系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之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后,立即将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细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据此雍正认为这是心怀不轨,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1)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事件?
(2)你认为材料所提及的“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句诗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会给作者招来杀身之祸?
(3)清朝统治者这一做法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后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1726年(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文字狱是自古就有的,但以清朝为最。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厉害。
(1)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D B A C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D B B A D A C
二、非选择题:
18.
(1)隋朝。门第的高低。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牵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20.
(1)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写成八股文。
(2)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共34张PPT)
很多人看过《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里边都有关于文字狱的故事,你注意到了吗?
导入
第1课时
“一把心肠论浊清” 。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清朝文字狱事例
1.上面这首诗有什么问题吗
2.诗人因为这首诗被斩首了,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国历史上曾采取过哪些文化专制措施?
4.清初的这种做法有何影响?
明月有情还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帝时一进士写
文化专制
严酷荒唐的
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了。
光天之下,
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上面写道:
文字狱的兴起
朱元璋认为“生”与“僧”同音,“光”指没有头发,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同音,是骂他参加过反元的起义军,因而大怒,立即把写贺信的这个文人处死了。
臣乃乾隆六年的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臣爱好诗词,常有感于心境而做诗句,如“一把心肠论浊清”,奈何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前,是何肺腑 ”结果,臣与族人被杀,祸及师友。无从申辩,谁能还我清白
清朝文字狱事例
臣为雍正帝时的进士,雍正八年十月,有人告发臣的两句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有反叛的意思,认为臣是“思念明代,无意本朝,出语诋毁,大逆不道.”结果,朝廷判臣斩立决,并烧毁了臣的所有文稿。冤啊……
浙江富户庄廷龙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史》。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全部处死。此前,庄廷龙已死。清政府下令挖开他的坟墓,劈棺戮尸。李令晰为《明史》作过序,被处死。明史案受株连的江南名士达200 多人。
维 止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大兴文字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这是因为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廷为了树立其权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人们的言论稍有嫌疑,即严加镇压。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清廷虽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实际上为了保护满族贵族的特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文字狱就是手段之一。
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讳。
“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
这些案件大多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滥杀无辜,文人士子只得埋头故纸堆中,不敢编写历史、研究现实消磨智慧,使知识界思想麻木,万马齐喑。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
文字狱的严重后果:
文字狱
目的:
时间:
后果:
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借题发挥,加以歪曲解释,然后罗织罪名,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控制思想,巩固专制统治。
明清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
《四库全书》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它在传承文化方面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如何评价清政府编撰《四库全书》?
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
八股取士
科举考生看榜图
问:科举考试创立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如果你是明朝的考生,你会怎么样准备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方式
明朝乡试试卷
科举考试的三级
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秀才
举人 (省级乡试)
进士 (中央会试和殿试)
历史小知识
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20644间,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
历史小知识
北京国子监
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历史小知识
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要 独道。想象要丰富,构 思要精妙。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 。
答题观点:
要代圣人立言,不得有自己的想法,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朝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请思考一下,你如果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你想怎样写好这篇文章?
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特点:
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叫做“八股文”。
什么是八股取士?
明朝科举的教科书
明朝科举试卷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束股
后股
中股
起股
入手
起讲
破题
承题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
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什么是八股文?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狭隘,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
蒲松龄描述参加科举的举子的七种表情:
7)想再试一次像破壳的小鸡
6)名落孙山像叮了药饵的苍蝇
2)点名时被呵斥像囚犯
5)放榜是坐立不安像猕猴
3)考试时住在号舍里像蜜蜂
4)出场后像出笼的病鸟
1)提着篮子入场时像乞丐
资料1:
清代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男主人公贾宝玉不愿参加科举考试,认为那是“须眉浊物”“国贼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清朝时有人作歌讽刺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资料2:
清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大量热衷科举的文人。像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识李清照,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
“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
——爱因斯坦
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合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但是,观点l肯定科举制历史贡献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
顾炎武之所以这样评价八股取士,是因为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
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①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的国家,对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社会局势。它是封建社会完善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科举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因素之一。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参考:
你是否愿意生活在明清时期?请说明理由。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列表比较秦朝 、西汉、明朝、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朝代 事件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