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作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作业设计

资源简介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作业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
主 题:三角形
适合对象:四年级一班学生
作业性质:课后作业
设 计 者:
一、作业目标
1、会判断两点间哪条线段最短,并会说明理由;
2、会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得与大于第三边”解决生活中得实际问题。
二、作业设计
题目序号 1 题型 问答题
作业题指标 目标指向 能力层级 题目难易度 完成用时(分钟)
目标1 基础 容易 3分钟
1、小明要从家到图书馆,走哪条路最近?请说明理由
图书馆
小明家
学校
题目序号 2 题型 判断题
作业题指标 目标指向 能力层级 题目难易度 完成用时(分钟)
目标2 基础 容易 3分钟
2、 在能围成三角形得一组线段后面打√,不能围成得打×。
(1) 6cm ,4cm, 3cm ( )
(2) 1cm ,2cm, 3cm ( )
(3) 5cm ,7cm, 11cm ( )
(4) 5cm ,5cm, 5cm ( )
(5) 10cm ,6cm, 3cm ( )
题目序号 3 题型 解决问题
作业题指标 目标指向 能力层级 题目难易度 完成用时(分钟)
目标2 拔高题 适中 5分钟
3、用下面6根小棒,您能摆出几种三角形?(单位:cm)
3 4
3 5
3 6
(
① 3 3 3
能摆出( )种三角形
)
题目序号 4 题型 解决问题
作业题指标 目标指向 能力层级 题目难易度 完成用时(分钟)
目标2 拔高题 适中 2分钟
4、一个巨人得腿长就是1m28cm,她一步能走3m吗?为什么?
题目序号 5 题型 解决问题
作业题指标 目标指向 能力层级 题目难易度 完成用时(分钟)
目标2 拓展题 较难 5分钟
5、有两根小棒,长度分别就是4cm与6cm,要想围成一个三角形,第三根小棒最长就是多少厘米?最短就是多少厘米?(取整厘米数)
三、评价标准
1、第1题能准确判断走中间得线段最短,并能说出判断理由就是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第2题能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得与大于第三边准确判断哪组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3、第3题能选择合适得小棒围成不同得三角形。
4、第4、5题能根据三角形得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得实际问题。
四、评价、反馈得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反馈。采用书面评语与等级评价相结合得评价方式对学生得作品进行评价。
这种反馈形式能够比较全面得了解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得掌握情况,也就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培养与提高。
五、学生作业情况分析
第1题路线选择全部正确,理由陈述正确率80%,有25%得学生语言不够严谨,5%得学生没有回答;
第2题正确率达90%;
第3题正确率达70%,其余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个别选错;
第4题正确率80%,其余学生不理解题意,没有把人迈步得时候两腿与地面组成得就是一个三角形与本节知识联系起来;
第5题正确率60%,其余学生不会灵活运用三角形得三边关系解决此类问题。
六、补救措施
1、加强重点题型与易错题型得指导。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作用,以优促差。
3、重视潜能生得辅差工作。
《三角形得三边关系》作业设计说明
本节课知识解读:
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与大于第三边,会判断指定长度得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难点: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三边得关系,准确理解“任意” 得含义,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得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小学生得数学认知结构与学生得个体差异及学生智力结构得独特性,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考虑作业得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得需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得作业练习中,都能得到相应得收获与发展。
第1、2题需要根据课堂上学到得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得应用较为直接,对于全体学生重点就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到得知识点。
第3、4题将知识点得考察拔高了难度,在掌握基础知识得基础上,又使知识点得运用更加灵活,使思维更加开阔。重点就是让其拓展知识点得应用。对于学困生作为挑战题,中等生、 优等生作为拓展练习题。
第5题适合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得学生, 对于中等及学困生作为选做题。此类题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得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得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得能力。
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得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得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