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考点39 东北三省(A卷)读图“中国东部工业区图”,完成下面小题。1.鞍山、本溪所属的工业基地是(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基地C.京津唐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2.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附近煤、铁等资源丰富 B.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C.水能资源丰富 D.水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嫩江每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湿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丛生,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如图示意黑龙江省局部地区河流、湿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嫩江春汛的形成是由于春季( )A.流域内降雨较多 B.地下水丰富,补给河流C.湖泊水大量流入河流 D.气温回升,大量冰雪融化4.扎龙湿地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A.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 B.平整土地,开发房地产C.加强保护,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D.保留湿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5.沈阳是东北三省最大的机械工业中心,有关其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处哈大线、京哈线交会处,交通便利B.靠近鞍山一本溪冶金工业基地,原材料充足C.地处东北重工业区城市群中心,市场广阔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6.对图中①-④代表的各地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B.②地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③地优化草场,重点发展草原畜牧业D.④地保护天然林区,边采伐边补种7.下列做法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是( )A.大力冶炼钢铁 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加大资源的勘察力度 D.大力发展火电工业.《金史·世纪》:“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8.“白山黑水”在图中分别是( )A.丙和① B.乙和② C.甲和③ D.乙和④9.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豆、高粱、谷子是该地区主要农业产品B.甜菜是该地区重要的糖料作物C.东北人口众多,农业商品率较低D.该地区地形气平坦、热量充足,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0.以下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高谷深沃野千里 B.气候冷湿冰川广布C.工业摇篮资源宝库 D.人多地少粮食不足11.图示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山地多平原少 B.东南多西北少 C.夏季多冬季少 D.低纬多高纬少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下图为辽中南工业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作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当地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 D.交通便利13.该地区的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应( )A.加大对资源的开采 B.坚持传统产业结构C.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扩大钢铁企业14.读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____级阶梯。(2)图1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是:①____,②____,③____(3)图1中字母A为____平原,B为____平原,均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受气候影响,农业耕作制度是____,这里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是____。(4)图1中C为____省。(5).2000年,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其目的是( )A.保护湿地 B.保护耕地 C.发展畜牧业 D.植树造林(6)根据图2中信息,推测e油田为____,a河为____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海域:③______,④______。(2)地形区⑤______和地形区⑥______之间的山脉是______。山脉⑧______的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______。(3)山脉⑦是河流①______和②______的分界线。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由北到南依次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读图可知,鞍山、本溪所在的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答案:D解析:上海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达,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消费市场广阔。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陆上为沪昆、京沪两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便利。这些都为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D正确;上海附近煤铁资源不丰富,水能资源也不太丰富,AC错误;劳动力资源丰富不是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B错误。故选D。3.答案:D解析:黑龙江省纬度较高,冬季寒冷降雪丰富,形成积雪。春季时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汇入河流,形成春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4.答案:C解析:利用湿地开垦种粮、兴建房地产、发展水产养殖均属于对湿地资源的不良利用,会破坏湿地的生态环境,故对湿地的开发应加强保护,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5.答案:D解析:沈阳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的原因是:沈阳地处哈大线、京哈线交会处,交通便利;靠近鞍山—本溪冶金工业基地,原材料充足;地处辽中南重工业区城市群中心,市场需求广大。沈阳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不属于成因。故选:D。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读图分析可知:①地为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适合发展畜牧业,故A错误。②地为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老工业中心,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故B正确。③地为长白山,重点发展林业,故C错误。④地三江平原应退耕还湿地,保护环境,故D错误。故选B。7.答案:B解析:以上四种做法中,“加大资源的勘察力度”、“大力冶炼钢铁”和“大力发展火电工业”不适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故答案为:B8.答案:C解析:“白山黑水”主要指的是长白山和黑龙江,从图中可知,甲是长白山和③黑龙江。9.答案:B解析:大豆、高粱、谷子主要是黄土高原的农产品,故A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较高,故C错误;该地区地形气平坦、但是由于纬度高,热量不足,制约农业发展,故D错误。答案:10.C;11.B解析:10.东北的地形特征是山环水绕,平原居中。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山环水绕,沃野干里;受纬度的影响,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地广人稀,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大,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故选:C。11.图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该区域降水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山地多平原少,低纬多高纬少均不准确,夏季多冬季少是时间分布特点,故选:B。东北地区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东五盟市构成的区域,简称东北。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答案:12.A;13.C解析:12.本题考查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的优势。据图结合所学,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和交通便利不是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14.(1)答案:三解析: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2)答案: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解析:图1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是: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小兴安岭,③是长白山。(3)答案:三江;松嫩;一年一熟;甜菜;解析:图1中字母A为三江平原,B为松嫩平原,均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受气候影响,农业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这里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4)答案:辽宁解析:图1中C为辽宁省,简称;辽,行政中心沈阳。(5)答案:A解析:2000年,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其目的是保护湿地资源。(6)答案:大庆油田;松花江;解析:根据图2中信息,推测e为大庆油田,a河为松花江。15.(1)答案:渤海;黄海;解析:据图可知,③是被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所环抱的水域,为渤海。④紧邻渤海,位于渤海南部,是黄海。(2)答案: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太行山;黄土高原;解析:据图可知,地形区⑤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被山脉环绕,为东北平原。地形区⑥位于我国北部,与蒙古国接壤,为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之间的山脉为大兴安岭。由题目可知,山脉⑧的东侧是华北平原;根据所学可知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以东,故山脉⑧是太行山,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3)答案:黄河;长江;解析:据图可知,河流①呈“几”字形,注入渤海,为黄河;河流②中下游呈“W”形,注入东海,为长江。2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考点39 东北三省(B卷)下图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其行政中心是哈尔滨,境内平原广阔,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在地势平坦区域因来水量长期大于蒸发量而形成)。近年来该省工业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设备老化,矿产品利用率低,高耗能企业多,工业排污严重,工业产品竞争力不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省的全称是( )A.辽宁省 B.黑龙江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2.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沼泽湿地相比,其特别的形成原因是( )A.降水更丰富 B.河流注入量更大 C.气温更低 D.地势更低平3.据图可知,该省是我国( )A.能源工业大省 B.高科技工业大省 C.畜牧业大省 D.纺织工业大省4.为促进该省工业发展,需要( )①停止石油、煤炭开采②更新设备③加大技术投入④增加产品附加值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剧《闯关东》在全国热播。故事讲述的是解放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的山东人到东北地区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据此完成下题。5.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地区去开荒谋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地区(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森林资源丰富C.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D.交通便利6.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早成为全国著名的“北大仓”,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B.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东北平原-中温带,华北平原-暖温带D.东北平原-湿润地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读东北部分城市降雪初日期、降雪终日期和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7.造成图中四城市雪期(从当年降雪初日期到次年降雪终日期的天数)长短和最大积雪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8.对东北三省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读东北三省略图,完成下面小题。9.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有( )A.地势起伏大,不利于耕作 B.平原面积小,耕地不足C.夏季短促,作物一年一熟 D.生产落后,机械化程度低10.关于振兴东北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促进木材贸易B.将采矿业作为支柱产业C.发挥资源优势,引进高耗能高耗材产业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下图为辽宁沈阳铁西广场中心的“力量”雕塑,体现了浓重的工业色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雕塑的修建,反映了东北三省是我国著名的( )A.重工业基地 B.电子产业基地 C.轻工业基地 D.生物工程基地12.东北三省成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的优势资源是( )A.有色金属 B.水能 C.煤、铁、石油 D.风能13.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产业转型,下列举措不可取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 B.严禁开采矿产 C.研发高新技术 D.培养科技人才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8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达到13332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26%。其中,黑龙江省粮食产量7507万吨,吉林省粮食产量3633万吨,辽宁省粮食产量2192万吨。东北地区又是我国最著名的林区,夏日漫天皆绿,树海苍翠蔽天;冬时大地银装素裹,茫茫一片林海雪原,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被人们誉为“绿色金子的宝库”。材料二 下图为东北地区地形图(图1)和东北地区多年平均雪期的空间分布图(图2)。(1)写出图1中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河流:a__________。(2)东北三省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边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3)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_____和山地为主,三面环山,东侧和北侧为界河,呈现出__________的地形格局。(4)到东北去看雪选择最适当的季节是__________,图2中多年平均雪期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15.读东北地区相关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铁路线是东北三省联系我国广大地区的一条重要干线,其铁路线名称是______________。(2)东北地区气候冷湿,试分析该地区冬季寒冷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江平原曾经是沼泽遍地、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的“米粮仓”。请简要说明其成为我国“米粮仓”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江平原目前湿地面积日益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据下方统计图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根据该省轮廓可知,该省为黑龙江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相关知识。由于该地相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纬度更高,气温更低,使得蒸发较少,是该地湿地形成的特别原因;相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降水更少,河流注入量更少,两地地势相差不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黑龙江省能源资源丰富,是我国的能源工业大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相关知识。①项,停止矿产资源开采并不可取。故①错误;②项、③项、④项,更新设备、加大技术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均有利于该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故②③④正确。答案:5.A;6.D解析:5.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面积广大,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很多土地得不到开发,因此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成了富饶的“北大仓”。故选: A。6.东北平原主要位于中温带,属于半湿润地区,其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熟制是一年-熟;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属于半湿润地区,其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 D。答案:7.A;8.A解析:7.纬度位置越高气温越低,降雪天数越长、积雪越厚。漠河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天数、积雪厚度都较大。故选:A。8.BCD三项描述的分别是南方地区、黄土高原(属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答案:9.CD解析:9.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二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东北三省主要位于我国的中温带和寒温带,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夏季短促,热量条件较差,作物只能一年一熟,C正确。故选:C。10.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重工业的主要优势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和水陆交通便利,但由于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和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近年来的经济地位在全国相对下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继续完善交通体系与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治理等。故D正确。故选:D。答案:11.A;12.C;13.B解析:11.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由图可知,这座主题雕塑体现了浓重的工业色彩,整体造型为工业吊钩,采用钢板结构,吊钩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线条粗犷,力拔千斤,预示着拉动铁西工业蓬勃发展。雕塑的修建,反映了东北三省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故选A。12.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东北地区铁路网稠密,面临渤海和黄海,海路交通便利,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燃料,是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故根据题意,故选C。13.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如今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进行战略转型,措施有: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工业结构;向节能型工业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研发高新技术;培养科技人才等,A、C、D项正确。B项做法绝对,要适度的开采。故选B。14.答案:(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黑龙江(2)临江;近海(3)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4)冬季;逐渐增长;纬度位置解析:(1)从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山脉①为大兴安岭、②为小兴安岭、③为长白山脉,河流a为黑龙江。(2)中国东北三省北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接壤,东部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与朝鲜接壤,南部临黄海与韩国隔海相望,故东北三省具有边疆临江和近海的特点。(3)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中部为东北平原,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东南部为长白山脉,三面环山;东侧和北侧为界河,呈现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形格局。(4)东北地区的冬季气候寒冷,降水以降雪为主,故要到东北看雪应选择在冬季。从图2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多年平均雪期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增长。这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北部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持续的时间更漫长。15.答案:(1)京哈线(2)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源地(3)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4)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合理即可)(5)地广人稀,粮食消费量小,粮食产量大解析:(1)依据线路走向和沿线城市的特征判断,图中铁路线的名称是京哈线,是东北三省联系我国广大地区的一条重要干线,自北京到哈尔滨,经过的省会城市有沈阳、长春。(2)东北地区冬季寒冷的原因是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源地等。(3)三江平原成为我国“米粮仓”的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4)目前,三江平原湿地面积日益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可以通过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5)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与华北平原相比,东北平原面积广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平原人口稠密,东北平原人口相对稀疏,因此东北三省地广人稀,粮食消费量小,粮食产量大,粮食商品率高。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考点39 东北三省(A卷).docx 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考点39 东北三省(B卷).docx